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網路銀行行銷活動與使用者需求之研究
    (2013) 李佳穎; Chia-Ying Lee
    科技與網路的推波助瀾,改變許多人的生活習慣,不但可以透過網路銀行、網路ATM、電話銀行、行動銀行等電子化的平台使用金融交易,其中龐大的商機,使銀行業者紛紛研發多元化的網路金融業務,當中為促銷策略因應而生之內建或新開發的行銷活動或小遊戲,儼然成為吸引消費者主動參與網路金融交易的最佳途徑。網路銀行與行銷活動的結合,為各銀行新興的行銷戰場,行銷活動的積極推展可為銀行帶來客戶數及交易量。為瞭解網路銀行使用者對網路銀行行銷活動的需求,本研究分別從網路銀行、網路行銷活動及使用者需求相關研究三個構面之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探討後,發展網路銀行行銷活動與使用者需求的模型,藉由此模型瞭解網路銀行行銷活動之使用者需求之內容需求、呈需求現及安全需求、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與使用意願間的相互影響。 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調查法,共回收有效問卷408份,研究發現:使用者不喜歡複雜的活動方式,故「使用交易達符合條件次數即送贈品或抽獎」為使用者的首選;活動贈品最喜歡「現金類」的贈品;且安全性為使用者參與活動最重視的考量因素;而活動期間希望配合「節慶或季節」;另網路銀行的「轉帳、繳款等」金融交易為使用者最常使用,故建議活動可透過這類交易進行,應可增加交易量;而「得到金融知識或網路銀行相關的最新訊息」及「活動操作方便」為使用者參與網路銀行行銷活動的主因。此外,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者需求」、「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會影響「使用意願」,「知覺易用性」也會影響「知覺有用性」,使用者認為活動越容易使用,就會覺得參與網路銀行行銷活動對自己越有用。本研究將提供金融或相關業者,在經營網路銀行業務時行銷活動策略分析,進而瞭解網路銀行使用者對於網路銀行行銷活動之感受,做為活動行銷規劃之參考。
  • Item
    2014台北雙年展關係美學藝術呈現之研究
    (2015) 李佳穎; Li, Chia-Ying
    「2014台北雙年展」邀請法籍策展人Nicolas Bourriaud以關係美學的理念擔綱展覽總策劃。《關係美學》為1990年代的當代藝術劃出一道分水嶺,使得藝術的呈現與展示方式,出現微妙的變化。《關係美學》認為,藝術家透過各種媒材的運用,使作品具有「聯繫與會面」、「共活與面對」以及「合作與約定」三項關係特質,「觀眾參與」成為當今藝術呈現的新導向。觀眾依據藝術家所提供或再現的場域,進入作品並且從中體驗作品與自身的關係。「2014台北雙年展」在「關係美學」主導下推出,其藝術呈現是否正如該理論所揭櫫的特色,值得關注。 本研究透過文獻的整理與分析,針對「2014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參展藝術家、觀眾以及國內藝術學者的深度訪談進行分析與檢視,論述該展覽關係美學理念之藝術呈現。首先,探討這個展覽呈現關係美學理念的特色;再檢視參展藝術家呈現關係美學理念的概況;最後觀察觀眾參與展場中關係藝術的狀況。結果發現,「2014台北雙年展」被打造成為關係美學的特殊場域,展覽中的關係藝術著重「人類世」的詮釋。參展的藝術家,具體呈現關係美學理念,他們利用「現成物」作為與觀眾聯繫、會面的媒介,為觀眾鋪陳共活與面對的情境,甚至藉由「合作與約定」,邀請觀眾進入作品締結新的關係。觀眾在展覽中也樂於參與藝術家的創作,他們與「現成物」聯繫、會面,從中體會藝術家所鋪陳的情境;進而與藝術家合作完成作品,從中獲得新的啟示。整體而言,觀眾已普遍接受關係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認同2014台北雙年展的策展理念,惟觀念性創作以及文化差異可能影響觀眾參與的品質。 期望研究結果可作為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研究及相關工作者的參考;同時提醒觀眾,他們可以和當今藝術家共同完成作品,並獲致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