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線上虛擬環境社會臨場感對視訊疲勞及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2023) 林愛雅; Lin, Ai-Ya
    近年來,長時間使用視訊軟體進行遠距社交出現了「視訊疲勞」現象。虛擬環境被視為   降低疲勞、提升真實性的解決方案,特別在教學中具優勢。社會臨場感對線上教學也至關重要,具附加價值。本研究探討在虛擬環境與傳統視訊軟體環境中教學對於學習活動產生的效果之差異,以及學生之線上教學臨場感對於視訊疲勞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使用準實驗法將學生分為虛擬環境組和傳統線上遠距教學組,對某校高三學生進行線上同步遠距教學課程,教授基礎排版、點線面和色彩學。研究結果顯示:一、虛擬環境組的社會臨場感優於傳統線上遠距教學組。二、傳統線上遠距教學組的視訊疲勞程度高於虛擬環境組。三、虛擬環境組和傳統線上遠距教學組的學習成效並無差異,但兩組都展現出優秀的學習成果。四、社會臨場感對於視訊疲勞具有顯著影響。五、社會臨場感對於學習成效並不會造成影響,但學生的行為受教學內容和策略的影響。本研究僅供未來與虛擬環境相關研究之有效應用發展方向進行更好的理解與嘗試,據此作為參考。
  • Item
    置入運算思維於學習鷹架中對高中程式寫作課程中之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2022) 洪阡珈; Hong, Chien-Chia
    程式設計內容相互具有關聯性,然而程式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且複雜性高,因此多數學習者對於程式學習產生消極的信念,造成自我效能降低並影響學習表現。為了解決程式學習的困境,教學者多運用運算思維的概念來設計教學策略。本研究假設教學者提供學習鷹架來協助學習者與已知知識相互融會貫通,因後設認知鷹架能喚起學習者的已知知識,藉以輔助學習新知識,但其缺乏邏輯系統性的引導方式,所以本研究設計將運算思維流程置入於後設認知鷹架中來引導學習者學習程式設計。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運算思維流程與傳統教學兩者鷹架引導方式對於學習者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方法為實驗法,實驗對象為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共39人,實驗組以運算思維流程之步驟來設計鷹架引導內容,對照組以傳統教學方式之程式敘述順序來設計鷹架引導內容,以學習成效測驗試題與自我效能量表作為量化研究工具,並在實驗結束後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收集質性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在進行實驗課程後,使用運算思維流程鷹架引導方式之學習成效與自我效能表現皆優於使用傳統教學鷹架引導方式,且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表現具有相關性。建議未來相關研究可深入探討影響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的其他因素。
  • Item
    泰語遊戲之數位學習成效研究
    (2022) 王政惟; Wang, Zheng Wei
    不論是對外如投資、經貿或對內如移工、新住民,泰語雖然不是我國學習第二外語學習的市場主流但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之後,泰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而以往我國泰語教學受到忽視導致教學資源缺乏,至今仍未有太大進展。為了彌補這樣的缺陷,本研究設計數位遊戲與電子書兩種泰語學習教材,目的是讓使用者提升泰語學習成效與激發學習動機,並以實驗法比較其學習成效之差異。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62位泰語學習者,將受測者隨機分配為遊戲組以及電子書組,在實驗前後以「學習成就測驗」和「ARCS學習動機量表」作為評量工具。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全體學習者在經由泰語數位學習實驗後,其學習成效皆有顯著提升,而遊戲學習組之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皆較電子書學習組成效佳,並達顯著差異。本研究之結論為,數位學習應用於泰語教學是可以幫助學習者提升其學習成就以及學習動機,而就學習成效考量,數位遊戲學習是更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案。本研究提出這樣的議題,希望除了能讓讀者關注泰語學習動機與成效外,本研究之研究成果亦可提供泰語及其他語言教學的教師在課程設計時的參考。
  • Item
    延伸式擴增實境導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研究
    (2013) 紀佩函
    在科學領域的學習,概念認知的建構很重要,過去常運用模擬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擴增實境是一項新的技術,它結合了真實世界與虛擬物件,讓使用者在虛擬與真實之間產生互動。然而,本研究發展一套延伸式擴增實境,並導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進行單次不分組實驗。在該課程之「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裡,學習地球公轉與自轉,需要空間概念的想像,若在學習過程中輔以多元、互動方式,能夠增進學習成效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實驗對象為12 至14 歲國中學生,共111 位學生參與。為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在課程進行前、後,施行前測與後測試卷。再透過科技接受模式設計滿意度問卷,於課程結束後發放問卷,調查學生對於延伸式擴增實境應用於學習上,他們的學習滿意度與後續使用意願。此外,為了瞭解學生原先的資訊科技能力是否影響學習,以及對新科技的滿意度,透過測驗卷方式測驗學生本身的資訊科技能力。在過去研究顯示,科學能力與資訊科技能力上,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普遍男性優於女性,故本研究亦加入性別變項,討論性別差異與學習之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來學習是有學習成效的,而且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後續使用意願高,其學習成效也高。其次,本研究探討資訊科技能力與學習之關係,結果顯示學生資訊科技能力高,其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後續使用意願也比較高,可見資訊科技能力程度可能影響學習。另外,從性別差異發現,平均男生資訊科技能力高於女生,在學習成效的表現上則無太大差別。本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學生適用於資訊科技融入課程的學習方式。
  • Item
    情境感知行動華語文學習之成效研究
    (2013) 陳靖佳; CHEN, CHING-CHIA
    本研究結合行動學習的特性,以教學目標與策略為基礎,設計一套學習活動內容,讓華語文學習者藉由此學習活動,提升其學習動機、成效與滿意度。學習活動以行動載具為工具,結合全語言學習理論、溝通式教學法、任務教學法與學習階層理論為教學策略,融入行動學習與遊戲式學習之特性,進行教學實驗,與傳統教學方式下的學習動機、成效與滿意度,進行分析比較。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及問卷調查法,對象為台灣某大學所設立之華語中心的40位外籍學習者,分成20位實驗組及20為對照組。探討學習者透過行動學習進行教學活動後,對於華語文知識的學習成效之差異。實驗組為闖關任務之行動學習,對照組為傳統教學之對話演練活動。實驗前兩組皆進行學習成效前測測驗,實驗結束後再施以學習成效後測測驗、學習動機與滿意度問卷,研究結果發現:1. 行動學習輔助華語文學習會提升學習動機。2. 行動學習輔助華語文學習會提高學習成效。 3. 華語文行動學習擁有良好與正面的學習滿意度。 4. 不同程度的學習動機語學習成效正相關。 5. 不同程度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正相關。 6. 華語程度較低的學習者,其學習成效獲利優於程度較高者。 7. 華語程度較低的學習者,其學習滿意度優於程度較高者。從研究結果可得知,透過行動學習輔助華語文學習可以強化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且對於學習動機與滿意度趨於正向,使教學活動更容易進行,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 Item
    以Google SketchUp進行國中正投影圖學學習成效之研究
    (2012) 楊志偉
    本研究旨在探討於國中生活科技圖學課程之正投影單元中,以Google SketchUp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後,以教學實驗的方式,探討比較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生之學習結果。研究以前、後測準實驗研究設計,以國中一年級(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與對照組都在電腦教室進行教學,二組都以電腦操作和觀察Google SketchUp建立的3D模型,實驗組並教授如何使用Google SketchUp來建立3D模型,對照組則照一般圖學教學方式進行。比較在不同教學方式下對於學習動機、學習成就、與空間能力測驗表現之差異。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 一、在學習動機方面,實驗組的學習動機高於對照組。男生的學習動機高於女生。 二、在製圖測驗與空間能力測驗方面,兩組沒有顯著差異。但不同空間能力與不同資訊能力之間有顯著差異。 三、二組的空間能力前、後測有顯著差異,學習正投影製圖能有效提昇空間能力。 由研究結果得到以下結論,在電腦教室使用Google SketchUp進行正投影圖學教學能有效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空間能力。空間能力和資訊能力是影響學習正投影圖學課程的重要因素。
  • Item
    臉書對國中學生團隊發展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2012) 林湘玲
    研究者發現近年來社群網站運用在教學之幾個問題,因此本研究以具有Web2.0特性的臉書作為教學平台,重視團隊合作的童軍教育作為實驗課程,透過網路虛擬團隊與合作學習課程設計,探討若是教師完全不在課堂講述,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非同步的臉書學習,在缺乏與老師和同學面對面溝通的情況下,與教室面對面傳統教學相較:一、何者對童軍團隊發展與學習成效之影響較為顯著;二、場地獨立型和場地依賴型之學生是否產生學習差異;三、學生對於臉書教學方法的感受及評價為何。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實驗為期四週,研究對象為桃園縣某國中七年級學生,有效樣本共100人。分為二班實驗組(N=40)及二班對照組(N=60),實驗組接受不定時、不定點的臉書教學,對照組接受教室面對面童軍傳統教學。自變項為教學方法與認知風格(場地獨立型與場地依賴型),依變項為學習結果(團隊發展與學習成效)。實驗教學前受試者進行學習成效、團隊發展前測測驗與團體藏圖測驗,並於教學後再進行學習成效與團隊發展後測測驗,另外,實驗組學生填寫學習回饋表以調查其對臉書學習的接受度與看法。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教室面對面的教學相較於非同步的臉書學習模式,更能有效提升童軍團隊發展與學習成效;二、不同認知風格學習者在不同教學方法下,對童軍團隊發展與學習成效皆無顯著差異;三、學生對於使用臉書進行學習正反面的評價皆有。 科技輔助童軍教學,以及認知風格對童軍學習成效和團隊發展的研究本亟待發展,因此根據本研究結果與影響,提出建議作為童軍教師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延伸式擴增實境教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
    (2013) 李雨蒔; LEE,YU-SHIH
    本研究主要探究的是在於應用延伸式擴增實境教學的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學習成效是否會有顯著的差異。採用延伸式擴增實境實驗教學實際進行教學,並以學生訪談及教師觀察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習成效。 本研究採用問卷法、訪談法及教學觀察研究法,以北部某國中學生(13-15歲)為對象,進行使用延伸式擴增實境於「晝夜與四季變化」單元的實驗教學。研究工具為單元的延伸式擴增實境教材、教學簡報電子檔、成就測驗前後卷、延伸式擴增實境教學實驗紀錄單、VARK Questionnaire(The Younger Version)的學習風格問卷、學生訪談大綱及老師教學觀察紀錄。實驗教學過程中,實施單元成就測驗的前、後測試卷、進行教學簡報,教導本單元的重要概念,讓學生進行延伸式擴增實境的實驗操作並記錄結果。最後進行訪談學生,完成學習風格問卷填寫,統計分析學習風格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聯。 綜合所有研究資料歸納出結論,從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方面觀點來看,延伸式擴增實境架構擬真學習情境,讓學習者與真實生活及真實現象緊密結合,能主動學習並能將所學連結與應用。另外創造新的感官體驗,提供多元感官學習通道,兼顧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培養學習的能力。並以學生學習風格為中心,了解學生學習的多元傾向,培養符合個別差異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的策略。 從教學設備與教材設計方面來看,延伸式擴增實境提供給學習者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學習工具,直覺體驗與結合實際的學習;營造互動體驗的科技學習情境,體驗豐富的學習資訊,促進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進而整合科技媒體的訊息,虛擬與實體的互動,增加有意義的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 Item
    色彩基本原理行動遊戲之學習成效研究
    (2018) 黃韻文; Huang, Yun-Wen
    色彩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基礎色彩原理(例如:色相、明度、彩度、對比 色...等)的應用也非常廣泛。然而,我國在色彩教育的創新往往被忽視。傳統 教室教學無法使學生真實體驗色彩原理的操作與效果。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本 研究旨在設計一款行動遊戲,以色彩基本原理知識為背景,讓學生透過遊戲, 以實地體驗的方式來學習基本色彩原理,期能使學習者加強了解各項基本色彩 原理的應用。除此之外,由於以往行動遊戲學習的研究多偏重於遊戲系統的建 置並直接探討其學習效果,忽略探究如何運用適當的遊戲學習的策略以增強學 習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除了規劃、發展、並製作一個完整的基礎色彩學習遊戲 的行動載具應用程式之外,並規劃兩種遊戲學習策略(發現式學習、接受式學 習),並以實驗法比較其等對學習成效之差異。本研究之結果可以得知,全體 學習者在經由色彩行動遊戲後,其學習成就皆有提升;接受式學習與發現式學 習之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皆呈現顯著差異。而本研究之結論為,行動遊戲式學 習應用於我國之色彩教育是可以幫助學習者提升其學習成就,而不論是發現式 學習還是接受式學習,皆可以提升學習者之學習成就;而接受式學習之學習成 效較發現式學習佳。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可將行動遊戲式學習擴展到色彩教育科 目,也可對色彩基本原理教學提供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案,更可發現嵌入接受式 學習與發現式學習之行動遊戲之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