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民眾對基因改造生物議題的理解及其與永續發展目標的關聯
    (2021) 陳珮萱; Chen, Pei-Xuan
    科技的發展與創新占據人類社會進步中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在生命科學中,生物的遺傳物質一直是熱門的科學議題,隨著時間發展與技術成熟,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基因改造生物誕生,相關技術成熟發展,不同功能的GMO相繼開發與應用,引起相關議題討論。GMO議題同時具有爭議性以及複雜性兩項特色,漸漸成為長期存在的社會性科學議題。目前,GMO已在農業、醫療、食品等三種等領域廣泛應用,具有跨領域特色,人們也逐漸發現,GMO從一開始的環境問題,逐漸擴及到社會與經濟層面,為永續發展帶來全面性的影響。在2015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公布,為世界朝向永續的未來提供具體目標,GMO作為為永續發展帶來重大影響的議題,亦可以SDGs為框架,以科學的角度分析民眾認為GMO為SDGs帶來的影響。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民眾對基因改造生物的看法、民眾為購買到非基因改造產品之願付價格,與民眾認為基因改造生物與永續發展目標之間的關聯,並計算民眾為了避免購買到GMO產品,以及可以購買有機產品的願付價格比例,最後以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不同利害關係人對GMO的真實看法。問卷分析的結果發現,民眾對GMO的看法會受到知識、態度、行動以及部分人口學變項影響,女性對GMO的態度較男性負面,大學主修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民眾對GMO有較高的正面觀感,年齡越小的民眾對GMO的態度越正面,但居住在鄉村或是都市並不影響民眾對GMO的態度。而在SDGs的結果分析中發現,民眾普遍對GMO抱持正面觀感,其中,民眾認為GMO對SDG 2消除飢餓、SDG 1消除貧窮、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最具有正面影響,而SDG 15路與生命、SDG 14水下生命、SDG 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則最會帶來負面影響;在調查民眾為購買到非基改產品願付價格發現,願意額外付出的金額普遍偏集中在1%~30%,加權計算後得到民眾平均願意額外付出25.4%購買非GMO產品,以及額外付出30.12%的價格購買有機產品,相較於非GMO產品,民眾更在意有機產品的價值。最後,本研究以訪談法來詢問不同利害關係人對GMO的看法,生命科學領域的受訪者對GMO抱有正面觀感,環保團體的受訪者則相反,農業從業人員認為,在減少一般農民種植的成本下,農民會使用GMO作物,儘管不同領域的利害關係人對GMO有不同的看法,但皆認同GMO會對永續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 Item
    離島發展決策參與者之環境意識調查與探討
    (2011) 劉語嫺; Liu,YuHsien
    台灣有逾百座小型島嶼,相對隔離之地理位置、具有較脆弱的生態系及獨特的文化,在政治與經濟發展上相對弱勢。為推動離島開發建設,政府於公元2000年制訂「離島建設條例」、設立離島建設基金執行相關建設;復於2005年公布「促進離島永續發展方針」作為申請該建設基金之審議原則。本研究探討此種公共政策之制訂與推動過程中,形諸於文字之「永續發展」理想,對於決策參與者 (包括地方政府計畫提案及執行者)之環境意識(知識、感受、價值、行為等)及決策行為有何相互影響。 研究方法採文件分析及訪談問卷,以金門島及澎湖群島為案例,分析比較2000-2005及2005-2010年兩階段離島建設基金補助趨勢。在環境意識調查上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金門島與澎湖群島通過2009年離島建設基金補助計畫之101位決策參與者進行調查,有效問卷為70份。統計軟體採用SPSS19.0進行分析,主要分析工具有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獨立樣本)、Scheff事後檢定、卡方檢定(χ2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及校正後標準化殘差值事後檢定。 研究發現 (1) 明確的島嶼永續發展指導方針,可使決策參與者因業務需求與練習,而提昇環境意識;(2) 決策者面臨地方壓力及硬體建設之期待,即使有違永續發展理念,仍試圖置入決策;(3) 離島發展決策參與者的環境知識需加強;(4) 決策參與者擁有對環境有利的價值觀,但並不會促使離島決策參與者從事利環境行為;(5) 離島發展決策參與者在工作中較會表現利環境行為,平日生活則否。 地方決策參與者之環境態度與價值觀具有關鍵影響力。此研究亦顯示永續發展的「社會學習」過程對島嶼之永續發展十分重要。
  • Item
    93暨94年度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整合案推動策略研究
    (2006) 藍韡婷; Lan wei-ting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學校之推動歷程與現況調查,及理想的永續校園中適宜採用的教學策略與主題;獲得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劃學校推動永續校園計劃的需求與障礙、困難。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針對93與94年度參與「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劃」整合案的學校共168所,每校各發放2份問卷,共回收251份,有效問卷為240份。 本調查研究發現,整合案學校在永續校園推動調查面向中,以「在進行校園空間規劃前,會審視校園與周圍環境區域地圖,針對學校與周圍環境狀況進行基礎資料調查,以了解校園與周圍環境」在校內推動程度最高,「針對永續經濟議題發展行動計劃」推動程度最低;與社區方面的合作、「爭取縣市政府支持永續校園計劃策略,以獲得計劃配合款或協助資源」等等,令教師感到執行的困難程度較高;針對各要素類別的重要程度而言,教師認為「進行永續校園計劃過程中,與建築師或規劃人員充分溝通以促進改造計劃執行」的重要程度最高。 在理想永續校園中適宜採用的教學策略與教學主題而言,在校內推動程度上,各項教學策略在校內的推動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利用「戶外教學」、「合作學習」、「經驗與感受學習」、「探究學習」、「問題解決」、「服務學習」、「價值教育」、「說故事」、「反省與創造性思考」教學策略進行永續教育的教學活動;執行困難程度最高的為利用「反省與創造性思考」教學策略;最適宜的為「戶外教學」,「反省與創造性思考」教學策略在校內進行的適宜程度最低。在適宜採用的教學主題中,「健康營造環境的議題」在校內的推動程度最高,其他依序為「生命教育的議題」、「永續社區的議題」、「永續農業的議題」、「永續旅遊的議題」、「了解人口、與世界飢荒的議題」、「人權與永續發展的議題」、「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議題」、「原住民知識與永續發展的議題」、「婦女與永續發展的議題」;永續發展社會面項議題的教學,對教師而言,在校內的執行困難程度較高;依適宜程度而言,以「健康營造環境議題」的融入最適宜。 在永續校園推動需求方面,教師需要更多的專家學者的協助、資訊、經費與支持、成功案例的分享與介紹等等。在推動歷程中所遭遇過的困難,除因「本身教學與行政業務過於繁忙」、「小校人力不足」而使推動過程面臨困難外,亦認為永續校園計劃的硬體空間改善與教學間的配合,執行時間至少要2-3年,對於目前計劃的執行時間感到不夠充裕。另對專業成長訓練研習、相關永續校園概念資訊、建築與專業規劃人員諮詢管道等等亦感不足。 關鍵詞:永續發展、永續校園、永續教育
  • Item
    建構臺灣大學生之核心永續能力
    (2019) 李雙; Li, Shuang
      聯合國於1987年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書中揭櫫永續發展的定義,之後於1992年在巴西里約舉行的地球高峰會中揭示了「永續發展教育」,並於2005年開始推動永續發展教育十年。永續發展教育已成為全球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趨勢,尤其在永續發展目標公布之後更顯重要。各大學重視永續發展教育並規劃相關課程。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焦點團體研究法與德菲法,建構適用於我國大學生的核心永續能力指標系統。以四個核心永續能力為架構,涵蓋15個主指標、40個次指標。最後統整德菲法問卷分析結果與專家建議,探討各個能力與次能力的內涵與重要性,作為後續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