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野柳自然中心之發展歷程與團隊學習運作之個案研究
    (2013) 徐煥喆; Huan-Je Shiu
    野柳地質公園是台灣第一個以UNESCO地質公園理念所經營的地質公園,目前由新空間國際有限公司透過OT(Operate and Transfer, OT)方式負責經營管理。環境教育法通過後,社會大眾對於環境教育場域的需求日益提升,而在一次機會下該組織接觸了自然中心的概念後,便開始投入野柳自然中心的發展與推動。故本研究以野柳地質公園發展自然中心為個案研究,探討野柳自然中心發展的整體脈絡以及過程中團隊學習的運作,企圖了解一個企業組織透過團隊學習方式發展自然中心的樣貌。 野柳自然中心的發展階段根據其性質主要分為「凝聚與激發」與「實踐與產出」等兩種狀態,「凝聚與激發」狀態包含行動研究團隊形塑;中心宗旨、願景與信念發展;現況調查、分析與評估;國內外自然中心參訪。「實踐與產出」狀態包含方案規劃與發展、場域設施改善、組織內部調整、整體行銷。 野柳自然中心發展的團隊學習運作是以對話(dialogue)與討論(discussion)作為主要的策略,在發展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皆經歷了「定義學習需求」、「學習與反思」、「確立發展策略」、「產出與執行」等四個學習歷程。而團隊的領導者正扮演了團隊學習的重要角色,因此團隊領導者必須要了解團隊的性質,才能夠有效的規劃團隊學習的最佳策略。
  • Item
    自然中心展示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為例
    (2003) 劉厚德; Liu Hou-Te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針對自然中心內的展示進行評量,藉由實地現況的調查與資料收集、問卷以及現場遊客行為觀察與紀錄等研究方法,瞭解自然中心之展示對來園遊客在環境教育目標中的覺知、知識、態度及其興趣和收穫上的影響情形與可能產生影響之因素,並取得遊客在自然中心內使用展示設施與環境的行為特性和對於目前館內展示設施使用後的想法與建議,以供未來園方進行展示更新時之規劃設計參考。 綜合研究資料與分析結果,獲得以下之研究發現: 一、「展示成效評量與影響因素」方面 (一)自然中心館內常設性展示在展示內容訊息之傳遞的成效上之結 果並不十分理想。 (二)遊客參觀經驗的個人、社會、環境等三種脈絡皆可能影響展示 內容訊息之傳達成效。 (三)自然中心館內展示的內容較能讓參觀遊客認識及感受到溼地環 境之美,較無法使其瞭解與體認到溼地與人的關係及其重要 性。 (四)影響遊客在溼地展示主題上覺知、知識、態度等三層面之收穫 程度,主要仍取決於其參觀經驗中的環境脈絡。 (五)大部分遊客在展示內涵中有關環境態度上之想法所受的影響不 多。 (六)實體物件、模型、模擬情境以及具有變化性的動態型展示媒材 比靜態型的圖像、文字更具吸引遊客注意的能力。 二、「遊客特性與意見回饋」方面 (一)來園遊客以台北地區具高等學歷之中產階級的年輕家庭為主。 (二)一般遊客來園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親近自然、休閒和進行教育 學習,平時也較常留意環保相關資訊,並對於公園的鳥類特別 感興趣。 (三)入館遊客以情侶型和同儕型之遊客較願意花時間在參觀展示 上,二樓所花時間平均較一樓為多。 (四)遊客對於展示的呈現方式,普遍上較為偏好圖像式以及動態型 的展示。 (五)較為遊客喜好的展示所具備的成功展示特質包括:“主題與生 活有關”、“能迅速傳達訊息”、“有參與性”、“有視覺吸 引力”、“有活生生的動植物”、“包含可令人理解的物件和 或樣本的範例”、“有教育價值的”等。 (六)強調展示內容的豐富度、活潑性與互動性,並注意均衡各年齡 層遊客的學習條件,同時增加解說服務的質與量。 針對研究結果,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研究結論建議」部分 (一)多考量較低年齡層與外籍或殘障人士的展示參觀需求。 (二)增強教育性之展示解說內容並調整各環境教育目標上的比重。 (三)加強中心二樓「望遠鏡與落地窗溼地景觀」之展示說明並搭配 更為精緻的解說與環境教育活動方案。 (四)館內展示未來更新或改善時可增加展示的變化性、動態性與互 動性並多利用實際具體的物件。 (五)需同時注重遊客的社會與環境脈絡二部分的參觀經驗以提增其 對於展示訊息內涵的接收成效。 (六)著重與強化遊客參觀經驗中的環境脈絡部分以提高其在溼地環 境教育內涵上的收穫程度。 二、「後續研究方向」部分 (一)個別展示的深入評量。 (二)不同遊客基本特性調查。 (三)溼地環境教育的展示內涵架構研究。 (四)展示的角色定位與呈現型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