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環境教育為基礎之地方創生研究-新北市石門區出磺口農場為例(2022) 賴羽璿; LAI, YU-HSUAN「地方創生」發源於日本,旨在結合地方之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讓各地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以改善鄉村地區人口老化及人口外流問題。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的「地方創生」計畫,亦是藉由盤點各地「地、產、人」的特色資源,以「創意、創新、創業、創生」的策略規劃,開拓地方深具特色的產業資源,引導優質人才專業服務與回饋故鄉,使偏鄉重新形塑風華(國發會,2017)。本研究以北海岸石門區九芎林擁有梯田景觀的「出磺口農場」為例,探討該農場如何藉由環境友善理念,經營以無毒食蔬、田間體驗、傳承農家文化價值及農村再生概念的農場;並進一步以參與式行動研究,探討如何擴大結合農場週遭環境,整合該區域的自然地景、生態資源、生物多樣性及農村特色,創造環境教育機會及場域,並結合中小學戶外教育及田野體驗等社會資源,吸引青年返鄉,共同營造以環境教育為基礎的地方創生。行動研究過程,本研究曾以農場活動參與者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半結構式訪談法,瞭解活動參與者對農場經營、自然體驗及地方創生之看法;再藉由工作坊與農場社區共同討論規劃生態文化保育、環境教育、及農業創新產品,鼓勵青年回鄉參與經營,開拓地方創生資源。Item 關渡自然中心執行國小環境教育課程方案之評鑑(2005) 陳仕泓; Chen Shih Hung本研究研究宗旨為對評鑑關渡自然中心現有提供給國小學生的環境教育方案其執行的現況以及執行後的成果,並提供資訊作為改善方案的執行與運作以及日後發展環境教育方案的參考。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參與方案的學生以及陪同的教師及家長之意見,並在詮釋結論時,輔以教學執行人員之會議記錄以及關渡自然中心內部文件資料。研究者針對參與方案的學生問卷部分共回收305份,陪同教師38份,陪同家長51份。其研究中重要之結論如下: 壹、關渡自然中心國小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執行現況: 一、方案教學人員以非環境教育背景的志工為主,其表現受到參與學生與陪同人員的肯定,可再加強教學方法以及有關溼地生態環境的知識與內涵。 二、課程活動內容能夠傳達自然公園的宗旨,並強調戶外教育的精神,但在兩個小時內無法將所有課程目標與活動進行完。 三、教學環境整體表現受到陪同家長與教師的肯定,但不如教學人員及課程內容所受的肯定,並且加強教學空間隔絕性以及教學課程設備與設施。 四、使用方案的學生以及陪同人員大都為第一次參與自然中心的活動也是第一次來到關渡自然中心 貳、參與關渡自然中心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學生課程參與反應與學習成果: 一、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在愉快過程中的學習,但無法完全集中精神在課程活動上且沒有將所學紀錄下來 二、大部分學生能夠在基本溼地知識、正向的態度以及學習印象能有不錯的學習成果。 參、參與關渡自然中心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學生、隨行教師與家長,後續參與意願以及相關意見: 一、使用方案的學生以及陪同人員對所參與的課程活動表達出高度滿意程度。 二、陪同教師對教學活動的預期目標高於目標達成滿意程度。 三、使用方案的學生以及陪同人員繼續參與關渡自然中心相關活動方案的意願相當高。 本研究並依照上述結論:針對該課程方案執行、方案的未來發展、後續研究提出各項建議。Item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執行戶外教學方案之評估─以「森林水故鄉」為例(2011) 張瑞恬本研究旨在評估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戶外教學方案之「森林水故鄉」課程,瞭解此課程之執行現況、參與學童的學習成效以及參與教師對課程之想法與意見。本研究以量化資料為主,採用前實驗設計裡的單組前測─後測設計,透過前測問卷與後測問卷瞭解參與學童之學習成效以及其對戶外教學的想法與期待。除此之外,以質化資料為輔,進行「森林水故鄉」課程觀察以瞭解學童參與戶外教學的情形,並且於課程結束後訪談學校教師,瞭解教師對「森林水故鄉」課程的想法與相關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森林水故鄉」課程之學童在知識上的表現具有顯著提升,且女生的知識學習成效顯著高於男生;態度方面則並未達到顯著提升,但學童在前測的得分平均數已趨近滿分,顯示學童在參加戶外教學前已有良好的態度;學童在行為方面也有顯著提升,且學童對學校領域的不同喜好在行為學習成效上具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學童喜歡這次的戶外教學,覺得課程難易度適中,但覺得戶外教學的時間太短,戶外教學的地點太遠。此外,大部分的學童表示願意再次參加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所舉辦的戶外教學活動,以及類似此型態的戶外教學活動。教師訪談中,每位教師都對「森林水故鄉」戶外教學課程表示肯定,但也針對事前的聯繫狀況、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給予一些建議。 本研究依據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提供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執行「森林水故鄉」戶外教學課程之參考。Item 探討地方本位戶外課程對活動涉入及地方依附之影響─以瀛彰宜跨校地理人文營隊為例(2018) 曾鈺文; Zeng, Yu-Wen地方本位教育以地方的現象作為其教學內容,而要了解地方的現象戶外教育便是一種常見的方式,戶外教育的特質能夠讓學習者以自身的感受實際體驗,透過與地方的交流互動,讓學習者能夠與地方建立情感甚至了解自己在社區中角色與責任,本研究之目的即是探討地方本位戶外課程對學生活動涉入及地方依附之影響,並以參與彰化地理人文營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參與學生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於外縣市,三分之一為彰化在地高中學生,因此研究者除了探究三校學生在營隊過後對於彰化地方依附改變之外,同時亦針對來自於外縣市的學生,了解學生透過營隊課程活動後是否同樣會影響自己家鄉的地方依附。 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觀察法、以及訪談法,分析上則以質量混合之方式,用以了解學生在量化數據以及質化內容的改變。從量化資料的結果來看,學生在營隊課程進行完後,對於彰化地方依附有所提升並達到顯著差異,而來自外縣市之學生家鄉地方依附在平均數上雖有提升,但並無達到顯著差異。然而在質化的問答發現學生透過營隊的課程以及與他校同學的互動,增加了自己對於家鄉的認識,對於彰化高中的學生而言發現自己對於家鄉並不了解,除此之外對於來自其他縣市的學生,他們亦從營隊過程中,透過相似的議題或是場景,聯想到自己家鄉也擁有相似的問題或環境,進而重新連結自己過往的經驗或是家鄉。另一方面,研究結果亦發現,當學習者於營隊中的活動涉入與學生彰化地方依附以及家鄉地方依附皆為達到正相關,換句話說當學生於課程中涉入程度越深,其地方依附也可能會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