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觀賞者之環境態度建構初探——以海洋環境保護影片為例(2021) 陳郁方; Chen, Yu-Fang人類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與此同時卻常常破壞我們賴以維生的環境。國內外許多環境公害事件的發生讓人們開始重視環境教育,期許能藉此改善現況。近年來,環境教育發展迅速,除了傳統親身進入環境的解說導覽之外,多媒體教學也是常態之一。2019年底出現的COVID-19影響了人們的社交生活,對於教育方面亦是造成不小的衝擊,許多地區必須採取遠距教學,數位化的學習模式成為教學的必須替代方案。在此情況下,多媒體教學的學習成效值得更深入探討。 本研究目的為了解學習者在觀賞海洋環境保育影片後,其環境態度各構面的提升狀況,希望能分析影片教學應用在環境教育時,對於環境態度的建立有何種幫助。透過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相關分析與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後得到之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於「使用影片接收環境議題相關資訊」所抱持的態度正向,且影片對於受試者的環境態度建構確實有幫助,各構面均達顯著差異,但效果量普遍偏低(僅「行為意向(d=0.434)」達中效果變化)。不同背景因素方面,性別與居住地對於觀影前後環境態度建構影響都不顯著,工作性質是否與海洋相關對於觀影前後環境態度建構的影響顯著,且工作性質於海洋不相關者表現較好。另外,影片內容與呈現方式對於受訪者學習有影響。而在分析八項環境態度構面之間的關係後,發現八項構面均存在正相關關係。 本研究認為工作差異對於觀看影片後的環境態度建構有影響,且建議如要使用影片作為環境教育教學媒介,應多加注意影片內容與呈現方式是否恰當,才能避免降低教學成效。Item 戶外遊憩專門化與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關聯性的實證研究-以龍洞戶外攀岩為例(2020) 龔鈺文; Kung, Yu-Wen本研究以遊憩專門化理論為架構,探討戶外遊憩專門化對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的影響關係,並以戶外攀岩為主題,設計與戶外攀岩活動相關的特定「環境衝擊態度」和「低環境衝擊行為」作為本研究環境態度和行為的測量,研究對象為臺灣龍洞戶外攀岩場的攀岩者,採用便利和立意抽樣的方式,總共收集388份有效問卷,事後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路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結果發現戶外攀岩專門化當中的認知、行為、情感構面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性,而戶外遊憩專門化對環境態度具有顯著負向相關性、對環境行為有顯著正向相關性,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本研究進一步發現戶外遊憩專門化的情感構面對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皆有較佳的預測力。 根據研究發現,戶外攀岩者的環境行為平均得分偏高,且在專業程度的分類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性,又專門化程度能夠有效預測環境行為,顯示透過戶外遊憩活動的參與能夠提升環境教育倡導的環境行為目標。Item 台北市越南籍新移民垃圾處理及分類行為之研究(2013) 陳清淨; TRAN THI SAU垃圾處理及分類行為向來是環境行為研究中最常受到關注的一種環境行為。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內關於具有設籍在台北市之越南籍新移民的垃圾處理及分類行為研究。研究結果將以台北市越南籍新移民的文化背景、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變項對垃圾處理及分類行為的作用大小做一個整合的呈現。 本研究大約針對200 位具有設籍在台北市之越南籍新移民為母群體進行研究,並採取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法以質性研究取向,透過台北市越南籍新移民對環境問題的認知、態度,影響其表現的行為來做分析。在調查發現:台北市地區越南籍新移民在垃圾處理及分類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等不同變項下,無顯出明顯的差異,但越南籍新移民民對垃圾處理及分類知識、態度及行為上則有顯著差異,而且當新移民垃圾處理及分類知識愈高,對環境即抱持正向積極的態度,則越能表現負責任之環境行為。 一、 做垃圾處理及分類為了配合政府政策,把日常所有的垃圾分成三大內,按照規定的時間和定點配合,就是提升新移民對生活環境行為負責任,僅可教下一代。 二、 培養新移民環保的觀念和分類之習慣,以方面有助於資源再利用並可減少垃圾產生量,另方面有助於提昇生活品質 三、 對剛來台灣的新移民,家庭陪伴做垃圾處理幾分類是十分重要。 四、 對政府的垃圾處理及分類政策,大多數新移民希望政府能為剛來台的新移民姊妹們開一些有關環保基礎課程。 對新移民環境行為加強做宣導,要有新移民母國的標誌。Item 高中學生環境態度與生態平衡知識之研究-以台北市地區為例(2010) 張景翔; Chang,Ching-Hsiang高中學生環境態度與生態平衡知識之研究-以台北市地區為例 摘要 張景翔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台北市地區為例,探討高中一年級和二年 級學生的生態平衡知識、環境態度者間的關係。以該地區高中學生共 650 名為研究樣本,以研究者參閱文獻自編之「高中學生生態平衡知 識」、「高中學生環境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 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高中學生在環境態度與生態平衡知識現況,在環境態度方面,以「生 態問題」、「環境公害」的環境態度每題平均得分為較佳之項目,表示學 生在面對生態問題及環境公害方面的價值觀較強烈,而其中以「新生態典 範」每題平均得分為最低。 二、高中學生的環境態度,在不同社經地位的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在不 同性別、年級、組別及過去生活經驗的變項上則無顯著差異。 三、高中學生生態平衡知識,在不同「年級」、「社經地位」的變項上有 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組別」、「過去環保經驗」的高中學生生 態平衡知識無顯著差異。 四、高中學生的新生態典範論上,在不同「性別」、「年級」、「社經 地位」的變項上有顯著差異;不同「組別」、「過去環保經驗」的新生 態典範論無顯著差異。 五、高中學生的環境態度與生態平衡知識和新生態典範間的關係,環境態 度與生態平衡知識間有顯著的正相關;環境態度與新生態典範間有顯著的 正相關;生態平衡知識與新生態典範間有顯著相關。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結論,分別就教師的生態保育教材編輯、生 態保育教育的實施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水肺潛水員對漁獵採捕之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2015) 曾郁偉; Yu-Wei Tseng台灣水肺潛水活動雖發展歷程已久,然在政府的各項管理措施上仍尚未完備,當面對活動推廣或發展產業時,常會忽略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與破壞,本研究盼針對水肺潛水員對海域生物之採集、漁獵等利用行為進行探討,以利找出其中關聯性並盼能提供最佳共生方式。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於民國104年05月20日至104年06月05日間以Google雲端硬碟所提供之「網路問卷」,透過Facebook、BBS、Mobie01、Line群組等網路社群進行發放,期間共回收有效問卷330份。 調查顯示,台灣水肺潛水員多具有良好之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認知,會以尊重或對海洋環境友善之方式從事相關活動;然對於漁獵採捕等相關法規之瞭解程度則略顯不佳,瞭解程度僅介於不瞭解與瞭解間,標準差偏高,顯示瞭解程度落差明顯;對於漁獵採捕行為多數呈現不支持於水肺潛水時從事捕獵行為,支持度多介於不支持至普通間,與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調查結果相符。於不同變項間僅於教育程度與是否有潛導陪同等變項間,對於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認知、法規瞭解度、漁獵採捕過往經驗及行為支持度等皆呈現顯著差異;其餘變項顯著程度不一。 台灣水肺潛水員對於水肺潛水之活動方式以逐漸改變,改為以體驗、觀光、攝影等純休閒方式進行,過去曾有漁獵採捕經驗者,亦已逐漸降低漁獵採捕行為之機率;同時,本研究亦發現可透過持續提昇活動參與者之教育或,透過潛導制度之建立亦可有效降低漁獵採捕行為之產生,可有助於提昇對海洋環境保育之成效。Item 新北市三峽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校園綠地涉入度、自然連結經驗、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2019) 劉坤儒; Liu, Kun-Ru早年臺灣的校園規劃是水泥式校園或圍牆式校園,因為臺灣地狹人稠也因此常常強調校園的設備機能,長久以來校園的評比多是設備機能或是教室的數目,但是近年來,人們逐漸重視校園環境安全及自然生態保育教學,依據景觀建築環境心理學的概念,認為校園是培養國家未來人才的地方,不單單只是灌輸知識性的課程,對於周遭的環境的「境教」更是重要,因此出現了生態校園、綠色校園、新校園運動等。人們對於校園環境的重視日益增加,引發了研究者想了解校園自然環境關聯最大的校園綠地空間,研究假設係以校園綠地涉入度,瞭解是否可引發學童的自然連結、環境態度,以及環境友善行為,並採取路徑分析,進行結構方程模型之路徑劃設。 本研究採用書面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校園綠地涉入度、自然連結、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等構面。問卷隨後於新北市三峽區國民小學之高年級學生發放,並依據城鄉比例進行系統性抽樣,共發放13間學校,收回有效樣本525份。 回收樣本分析結果:校園綠地活動頻率越多與學童的環境行為呈現正相關;使用3C頻率則呈現負相關。以結構方程式模型進行路徑分析,結果顯示:以校園綠地涉入程度確實能造就環境行為模式的產生。 希望透過本次研究成果,可以提供未來校園環境規劃及校園綠地環境教育的參考,讓學校行政人員更能注重校園綠地的規劃及其應用。Item 推動臺灣生態農業—以新南田董米為例(2016) 林哲安; Lin, Jer-An近年來,宜蘭縣農舍濫建,破壞水稻田景緻,嚴重影響水鳥棲息。有鑑於此,本研究於壯圍鄉新南村創辦「新南田董米」。新南田董米以友善水鳥、守護水田為訴求,自產自銷。不僅保護鳥類,亦使農民獲得合理利潤,期望農民透過生態農業達成守護水田的共識。 本研究針對新南田董米網路預購者及新南休閒農業區現場遊客進行問卷調查,在統計分析上係採用SPSS 22軟體,首先進行敘述統計分析,就網路預購者與新南遊客之個人背景及各項觀點列出其次數分配表。結果顯示,網路預購者以「新南田董米推廣者的環境行動」及「為保護水田環境盡一份心力」為主要購買理由,同時對農業及農民轉型也相當重視;新南遊客的購買理由則以「為保護水田環境盡一份心力」及「支持宜蘭在地農產品」最多。兩者對新南田董米最大的顧慮同為「很少煮飯」,顯示外食習慣是影響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 其次透過差異性分析,比較新南遊客中參加碾米體驗者與未參加碾米體驗者在環境態度構面與環境行為改變意圖構面上之差異,以探討秉持生態農業及綠色旅遊精神創立之新南田董米所設計的相關活動,對遊客的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影響。結果顯示,參加碾米體驗者之購買意願、忠誠度構面及環境行為改變意圖皆顯著高於未參加碾米體驗者,顯示體驗活動對於新南田董米及生態農產品的推動,扮演重要的角色。 最後則以羅吉斯廻歸(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影響遊客購買新南田董米意願之因素。由研究結果得知,對購買意願有顯著影響的變數包括滿意度、推薦意願及重遊意願、所得、參加環保團體、賞鳥經驗等六項;至於重視米口感程度、栽培過程不用農藥認同度、價格平價的認同度、包裝精緻與否認同程度、新南田董米支持程度、性別、年齡、學歷、參加社團投入的程度、賞鳥活動的投入程度,皆無顯著差異。 以上研究結果可提供新南田董米後續發展之建議,並作為臺灣生態農業推動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