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雙北市家庭親子戶外自然活動與兒童環境教育學習關係之研究
    (2023) 胡兆基; Woo, Siu-Kei
    根據國內外文獻,家庭親子戶外自然活動對兒童的環境教育具有高度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標係以探索兒童的環境教育內涵,提出戶外自然活動之具體策略,以及探討家庭在其中所扮演之角色。本研究將會從戶外自然活動對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親生命性 (Biophilia) 如何支持戶外自然活動、戶外自然活動對兒童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的角色四方面,探討戶外活動、親生命性、以及家庭成員三者在兒童環境教育中所扮演之角色,然後提出藉由自然關聯性 (Nature Relatedness) 之研究方法,說明家庭親子戶外自然活動,對兒童的環境教育具體實踐的有效性。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方法取得問卷488份,並已進行克隆巴赫係數檢定以達到適合的信度,問卷亦已進行內容效度專家審查。研究方法配合量化與質性,包括自然關聯性問卷和兒童繪畫分析。有助瞭解不同背景的家庭藉由不同認知模式,教育子女親環境行為,係為學習原生家庭父母的環境素養行為良好方式。本研究透過實證,以提供親子戶外環境教育之具體建議。本研究結果表明,雙北市的家庭親子戶外自然活動,與自然關聯性與親生命性理論在國際研究上的結果相呼應:包括高和中強度戶外自然活動比低強度更影響兒童的自然關聯性:高和中強度戶外自然活動與兒童自然關聯性相關有8項指標達到顯著 (*p<0.05),當中7頂更是高度顯著 (**p<0.01) ,而低強度戶外自然活動與兒童自然關聯性則無顯著相關;在兒童繪畫分析中,兒童有明顯的親生命性傾向。研究結果亦發現,家庭造訪戶外頻率和強度對自然關聯性的影響比家長背景變項的影響更高:家庭背景變項中只有一項對自然關連觀有相關,而兒童年齡和自然關聯之間呈負相關:兒童年紀越大自然關聯性越低;此外,父母較高的教育程度,影響家庭參與更高強度的戶外自然活動,而家庭收入愈高則戶外活動強度與頻率愈高。本研究有助了解更多華人社會尤其台灣的家庭親子戶外自然活動與自然關聯性的關係,以引導將來更多這一方面的研究,填補學術上的不足。
  • Item
    以持續型自然體驗方案探討自然經驗對家庭之影響
    (2017) 林東良; Lin, Dong-Liang
    都市化的發展讓人們生活舒適而安逸,卻也在發展中與自然逐漸疏離。Richard Louv先後出版《Last Child in the Woods》和《The Nature Principle》在兩本書中皆提及,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對孩子及成人的隱憂,結果廣獲重視,並且持續有研究發現自然對人類身心靈健康的關連。家庭始終是人類文化傳承重要的環境,需要父母樹立健康生活的榜樣,且不論成人和孩子都有「自然療癒」的需求。而自然經驗對人的影響不僅是創造個人的福祉,亦是促使個人成為環境公民的重要生命經驗之一,但在都會區缺乏長輩引領的孩子,將更難有機會擁有親近自然的童年。因此自然經驗對都會區家庭的影響亦值得更深入研究,在臺北都會區中近年以親近自然為導向的課程也越來越多,本研究以一持續型自然體驗方案為個案,並邀請七個持續參與方案至少達一年以上之家庭進行深度訪談,並於方案中參與觀察,以及蒐集課程相關文件作為分析資料之來源。目的在於瞭解家庭重視自然經驗的原因,以及自然經驗對家庭產生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重視孩子自然經驗之家庭,家長在過往生命歷程中大多因為童年時期自然經驗、高等教育階段、社會團體,以及男性家長的服兵役。自然經驗在家庭中則具有開啟話題的鑰匙、創造更強韌的家庭連結、家庭風格的型塑。自然體驗方案在都會家庭與自然之間扮演著輔助的角色,並依據相關文獻及本研究發現繪製出「家庭在自然中學習」概念圖,最後提出本研究相關建議與研究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