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9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2013) 何幸真靖難戰爭後,明成祖掌握了歷史的解釋權,嘗試將「過去」形塑為能支持其政權合法性的樣貌。但日後相關記憶的發展走向,卻使其成為政治力量操控集體記憶的一個失敗例證。這不僅是因為儒家忠君思想在明代被以空前的力度強調,當時政治、社會與文化等層面,也都存在支持原有記憶存續,甚至創造新記憶的機制。 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主要是由官方論述和民間記憶,在彼此競爭又相互影響的互動中形成,其發展又涉及靖難戰後朝廷的相關寬赦、弛禁與崇陞。文人群體──特別是南方文人──掌握了許多延續該段歷史記憶之媒介的生產與運作,使相關記憶在形塑過程中,有不少與文人文化結合的情況。建文諸臣的忠烈事蹟、建文帝的出亡傳說,是此類記憶中最受矚目且最豐富的。前者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諸臣原鄉標榜故里人物的需求,以及士人激發忠義、裨益世教的願望;後者則反映了明人面對殘酷的歷史發展和不完全的政治弛禁,渴望替建文帝討回公道的心態。然而永樂一系政權的合法性問題,以及明人對成祖的尊崇,又與懷念建文政權、認同建文君臣的記憶與情感有所衝突。為了消除此類衝突、撫平歷史傷痕和促進政治弛禁,調和成祖與建文君臣的論述也應運而生,構成明代建文朝歷史記憶最重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