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9
Browse
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明代王直(1379-1462)研究(2017) 林家維; Lin, Chia-Wei王直(1379-1462)為明代永樂朝至天順初的政治人物,仕至吏部尚書。王直出生於文學、舉業興盛的江西。祖父、叔祖和父親的言傳身教與任官經歷,培育王直謹慎嚴肅的性格,堅定他求學仕宦的志向。王家與其他泰和故家大族的士人,通過聯姻、交友、師從關係親近,成為王直青少年時求學與交往的對象,文風受到薰陶而帶有地方特色,即是符合成祖的喜好與臺閣特色的雅正文風;世家間交錯複雜的關係,也形成王直日後的官場人脈。 明初政治動盪,使江西籍官員數量與勢力增長。成祖於首科大量取士,使王直舉進士後,同年與同鄉官員甚多,得迅速融入官場、擴張人脈。王直登科後進入翰林院,以文學見長,勤奮不懈,表現優秀,加上與館閣官員同鄉、姻親或父祖往來之情,使他受到器重、獲得擢升且參與要事:召入內閣書寫機密文字、充任東宮監國、扈從成祖北巡、與修《太祖實錄》等。王直又以東宮官輔導太子,在洪熙、宣德朝得以文才受到肯定,維持永樂朝的政治優勢,屢參與科舉主考、擔任庶吉士館師與經講官。這讓王直與新科官員有師生情誼,使人脈網絡遍布內外。儘管翰林院職掌被內閣取代而地位下降,王直卻隨著內閣權勢增長而上升,資歷的增長後更成為翰林院名聲與地位居首者。 王直未能獲得楊士奇等閣臣的推薦入閣,改調為禮部侍郎,後擢陞為吏部尚書。正統朝時,保舉用人逐漸受到限制,削弱內閣侵奪吏部銓選的權力,也提昇王直與吏部的權勢和地位;但英宗與宦官對進退用人的干涉,使王直受到言官彈劾與侍郎牽制。王直端謹持重、廉慎自守,獲得用人公平的讚譽,成為朝中素有德望的累朝老臣。三楊逝世後,王直於朝中擁有超越新閣臣的政治地位,率領群臣上奏諫止親征。英宗御駕蒙塵後,王直以其性格操守和權勢地位,推動冊立太子、郕王監國、推舉兵部尚書于謙等人才,因應國變,安定局勢。隨著戰況變動,王直雖明瞭景帝對英宗的顧忌,仍頻繁上奏勸諫遣使、議和與迎復太上皇。王直雖屢得封贈、恩賞,卻不得景帝信重,建言多不被採納。景帝拔擢藩邸舊臣等官員,牽制王直在吏部的權勢,也使吏部堂上官超額;王直年過七十、老病影響朝參卻仍未致仕的情形,更受到輿論抨擊、言官彈劾。王直的權勢、地位與名望下降,使他無法請求遣使、影響易儲、勸諫復儲,只得屢屢乞休以表達政治理念。景帝留任王直,也凸顯他擁有相當高的政治地位與聲望。 王直以他在景泰朝的表現,得成為英宗復辟後,少數享受恩禮優待且安然致仕的重臣,保有良好的名聲;且在逝世後獲得當代少見的禮遇,尤其是王直的諡號「文端」、議諡與誥勑,體現英宗肯定王直的性格與表現。官方評價之外,王直也藉著他僚屬、後輩與子孫,撰寫文章、刊刻著述,不斷累積品行、用人、文學各方面的正面形象,維繫良好的聲望與評價。但英宗對景泰朝政治的顧忌與粉飾,當時士人多避諱不言,王直又無須子孫爭取平反,使他缺乏在易儲表現的記載。隨著時代與品評觀點的變化,明代中後期的私家著述轉而探討景泰君臣的易儲表現,遂有輿論批評王直在易儲持之不堅。 王直仕宦的時期,適逢明廷政局動盪,對朝政與局勢影響深遠,得以反映明代由前期興盛轉向中期勢衰的局勢變化。王直卻能從中安然的功成身退,凸顯他仕宦表現、為人處事的特殊性,尤其諡號「文端」更是點出他的人格特質與仕途表現。王直的政治經歷與事件中的表現,不僅彰顯他的政治地位,也得體現中央權力機構之間:皇帝、內閣與六部之間,權勢與制度的互動關係。王直任職吏部尚書時,雖重視他人的建議與推薦,並未堅持只由吏部進退用人,皇權、閣權和宦權得介入吏部事務,但王直作為吏部尚書擁有相當高的干涉權力,使吏部不至於淪為附庸的辦事機構,而能發揮應有的體制作用,對於官員任用政策的延續與平穩發展有極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