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戰後初期中國媒體中的台灣圖像 —以《申報》為中心(1945.8-1947.2)
    (2016) 張又瑜; Chang, You-Yu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進入中國治理範圍,中國輿論界也開始出現一股「認識台灣」的熱潮,《申報》中大量的台灣報導也反映了這股台灣熱。本文試圖探討戰後1945年8月至1947年2月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夕,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大報、經過國民黨接收改造的宣傳報以及反映上海商民需求的上海地方報之《申報》中所呈現之台灣圖像。首先,《申報》將台灣視為久別後的「故土」,「故土台灣」是一個海外孤島、是中日文化複合的載體、是如瑞士般的旅遊勝地。其次,《申報》認為台灣雖是中國的一部分,卻「不像中國」,將台灣視為亟待中國化的「國土」。因此,《申報》特別注重台灣「去日本化、再中國化」以達「內台合一」目標的改造工作,對台灣治理的情形、赴台工作的內地人以及受改造的台灣人有所關注。最後,《申報》將台灣視為國共內戰期間能為上海提供豐富資源的「寶島」,不僅在報導中大量描述台灣物資,也注意旅滬台人的訴求以及台滬文化品味比較等議題。由《申報》的台灣圖像,可以見到《申報》作為一個中國大報、國民黨報、上海報的媒體本質,以及基於其立場而表現的特殊關懷。整體而言,《申報》所建構出的台灣圖象確實豐富了中國讀者對台灣的認識,在戰後初期中國的「台灣知識」仍屬起步之時,成為中國民眾對台灣彌足珍貴的認知來源。唯《申報》所呈現的「和諧台灣」與戰後初期台灣複雜的真實面貌實有相當大的落差,對於理解二二八發生的原因仍有其未逮之處。
  • Item
    《申報》「常識」增刊中的法律知識傳播(1920-1927)
    (2017) 薛書耘; Shueh, Shu-Yun
    《申報》於1920年6月開闢「常識」增刊,以道德、衛生、經濟、法律為四大欄目,並以教育文明國家的國民為核心宗旨。在「常識」增刊的發刊詞中,編輯將法律定位為保護人民的工具,認為不懂法律就無法利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利,故國民應具備法律常識。本文分析《申報》「常識」增刊中的法律相關內容,觀察其中論及的法律規範與法律議題,試圖探討這些「法律知識」出現的時空背景和社會脈絡。「常識」增刊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可分為國家、家庭與司法三個面向。在國家方面,增刊介紹約束中國的國際法與不平等條約;說明約束政府、公務員的相關法規;討論憲法的制定以及如何改善代議制度;解釋國民的權利與義務,勸勉國民珍惜選舉權。在家庭方面,增刊闡釋親權、婚姻、繼承的相關法規,注重家長和子女雙方面的權益,且因時代潮流的影響,增刊中的言論傾向於調和新舊價值。最後,增刊討論司法機構、訴訟程序、執法人員的相關規制,避免民眾因不熟悉程序而喪失權利。「常識」增刊傳播的法律知識,體現西方法的精神,展露出民眾對於新法的期待,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在清末民初、中國法律現代化的過程中,「常識」增刊扮演協助民眾認識法規的角色,灌輸國民應具備的法律知識,讓國民步上現代法律秩序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