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四書講義(三十)凡人面貌的聖人(上)
    (中國語文月刊社, 2009-11-01) 王基西
  • Item
    四書講義(三十一)凡人面貌的聖人(中)
    (中國語文月刊社, 2009-12-01) 王基西
  • Item
    從施政策略論〈緇衣〉對孔子理想君道思想之繼承—兼論簡本與今本〈緇衣〉差異現象之意義
    (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2007-03-01) 林素英
    孔子一生志在從政,而記載孔子理想君道思想最完整而有系統之篇章,限於《論語》之收錄原則,撤而當今文獻中,實應以〈緇衣〉為本。尤其郭店本以及上博本都有〈緇衣〉,因而對照簡文之不岣記載,或可梳理自從孔子以至於今本〈緇衣〉之時,其理想君道思想之繼承情形。由於理想之君道思想應該包含人君典型之樹立、施政原則之確定以及施政策略之貫等三大部分,各有複雜之內容,宜分項詳加論,有則僅就施政策略之部分提出討論。因此,有在敘述為文之動機與目的後,即行討論施策略所據資料之問題,繼此之後,則進入核心議題討論部分,分別從好賢惡惡禮敬大臣、謹言慎行以為臣民表率、與臣民建立良好互動、以恆久不變之毅力貫徹政治實踐等四方面進行討論。最後,提出今本〈緇衣〉之思想乃是立本於孔子之理想君道思想而來。
  • Item
    歐陽脩《春秋》筆法之理解與應用
    (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2007-03-01) 王基倫
    北宋歐陽脩對《春秋》筆法的理解,自然會應用到他在史學與文學上的創作表現。本文透過歐陽脩對《春秋》筆法的理解過程,討論他將此一理解出來的論點,帶入創作表現上的問題。這包括三個方面:(1)他在撰寫史書時,採用褒善貶惡寫法,這是傳承自古代經學傳統的寫作方法;(2)他主張《春秋》經具備「簡古」的文章作法,這是歐陽脩自己創發的理解方式,也落實到他的史傳碑誌類文章;(3)藉史抒發議論,擷取《春秋》精神以提供當世勸戒。總之,他是位活化歷史的史學家。他對古籍的詮釋所建構出來的文本意義,成為他寫作史傳類文章的基礎。
  • Item
    「《春秋》筆法」的詮釋與接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06-06-01) 王基倫
    「《春秋》筆法」-詞源自《春秋》經,並從經學轉換至文學寫法的領域。本文試圖詮釋此一名詞,也想探討它在後世從經學轉向文學思考的接受討論。研究結果發現:「《春秋》筆法」意指「微言大義」,即是以文辭幽微的方式呈現出史家的褒善貶惡之義,強調「大義」的呈現。孟子、司馬遷、朱熹較能詮釋《春秋》大義的精神。後世延伸《春秋》筆法至文學的思考轉化,主要以古文創作為主,其中劉知幾的「晦」,歐陽脩的「簡」,都是延伸創造性的解讀。方苞的「義法說」,更是從《史記》的接受而再接受的過程所詮釋出來的意義。《春秋》筆法的主軸意義大致不變,但也有各家不同的側重點,成為接受現象的多元呈現。
  • Item
    孔子的「易」教(11)
    (孔孟月刊社, 2002-11-01) 賴貴三
  • Item
    孔子的「易」教(12)
    (孔孟月刊社, 2002-12-01) 賴貴三
  • Item
    孔子的「易」教(4)
    (孔孟月刊社, 2002-04-01) 賴貴三
  • Item
    孔子的「易」教(3)
    (孔孟月刊社, 2002-03-01) 賴貴三
  • Item
    孔子的「易」教(6)
    (孔孟月刊社, 2002-06-01) 賴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