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8
Browse
2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荻生徂徠與戴震的語文學方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4-03-01) 劉滄龍Item 平王與王子木篇章校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6-01) 黃麗娟Item 教育雲端九年一貫國語文創意教學研究--以古典詩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9-01) 羅凡晸Item 論路寒袖臺語詩《春天个花蕊》的用韻與用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8-01-01) 林香薇本文以路寒袖的臺語詩集《春天花蕊》為範圍,探討該書的用韻和用字。用韻部份,先是確認押韻規則,歸納該書押韻的類型;其次與其他閩南語民間文學相比,找出在用韻的寬嚴、換韻頻率與韻腳的種類上有何異同;並討論韻腳通用的常例與特例。用字部份,針對幾個發音不同,但表示的概念相同或相近的例子,來探索詩人選用漢字的觀念;再以幾個臺語特有詞為例,分析詩人對臺語漢字類型的選用;最後從音字系統性的角度來觀察他的用字系統。Item 唐君毅先生論朱子格物致知工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0-12-01) 黃瑩暖「格物致知」語出《大學》,南宋朱熹作〈格致補傳〉,對「格物致知」之意涵作出明確的規定後,自此引發許多的論議;剋就朱子之理論而言,見解即已相當紛岐。以現代學界來說,新儒學代表人物唐君毅與牟宗三二位大師對朱子「格物致知」之義的詮解即有不同。本文即對於唐君毅先生論朱子格物致知之義加以析究。唐先生以「求諸外而明諸內」來詮釋朱子的格物致知工夫,他指出由於朱子之工夫必須以向外窮格事理的方式進行,原因在於心不是理;而向外窮格並非認知事物的實然之理,乃是為了顯發心中本有之性理。唐先生強調,朱子格物致知的重點在於從具體特殊的情境中找出因應之善道,此說有其值得闡述之義蘊,同時足以顯出朱子實事求是、漸習漸明的工夫理論之特色。Item 唐初道士成玄英「重玄」的思維模式--以《老子義疏》為討論核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12-01) 鄭燦山Item 香冷西湖--論姜夔詞中的杭州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6-01) 林佳蓉杭州是姜夔一生居住沈浸最久的地方,因此,姜夔的杭州詞,有必要放大焦點細細窺看。姜夔之詞,今存84闋,關於書寫杭州地景與人事之詞,有27闋。本章擬從「遊賞雅集的空間」、「生存依止的歸處」、「追憶愛情的幽境」、「自然詩意的物景」四個面向,分析姜夔杭州詞中的內容與表徵意義,杭州古城在其筆下的風華面貌,以及詞人心靈和城市融攝的關係。再者,擬從「水墨空靈意趣的運用」、「以少提多的敘事方式」、「清空之質的美學範式」三項,次第闡述姜夔杭州詞的藝術特徵。Item 革命與性愛的極樂戰場──閻連科《堅硬如水》中的身體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2-06-01) 石曉楓Item 在廣場上的身體──論余華《兄弟》裡的狂歡敘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2-03-01) 石曉楓本文試圖由「身體」角度切入,觀看余華《兄弟》裡廣場身體的狂歡演出。全文分別由「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及「在時間裡變異的身體」三方面進行論述。「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部分指出性的宣揚、暴力的鬥毆以及死亡的展演,為劉鎮此一公眾廣場的重要景觀。「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部分指出余華的修辭策略,在於藉由身體孔穴的低下書寫,表達戲仿意圖,並將上述的「卑賤身體」與象徵意義上的「莊嚴身體」並置,從而產生嘲諷效果。「在時間裡變異的身體」一節則以「展示的身體」、「高大的身體」、「代罪的身體」以及「哭泣的身體」,分別統攝李光頭、宋凡平、李蘭、宋鋼等人物形象所表徵的意義。末以論述《兄弟》對於身體血統論的顛覆以及狂歡意義的討論作結。Item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東亞漢學研究(II)(2009/11-2011/11) 藤井倫明; 陳昭珍; 金培懿本計畫在國科會所規劃的「日本漢文學傳統之研究」這一主題下,擬聚焦於 「日本漢文學傳統之日本傳統研究」,鎖定「日本神道」、「儒家神道」、「日本精神」、 「武士道」、「五山文學」、「日本禪詩」等六個子題,試圖藉此建構日本漢文學傳 統中有關日本傳統研究的圖書資料,迅速建立此項有特色的圖書典藏。本案規劃 圖書的首要指標是日本國學院大學圖書館與日本國會圖書館的相關藏書,次要的 收藏指標,則希望廣蒐美加、歐洲地區相關主題的博碩士論文。本計畫分三年期 進行,第一年採購的重點放在「日本神道」、「儒家神道」相關圖書,第二年的採 購主題為「日本精神」、「武士道」,第三年採購主題為「五山文學」、「日本禪詩」。 本計畫若能夠通過補助順利完成,臺灣有關「日本漢文學傳統之日本傳統研究」 方面的藏書,將具備與日本國學院大學相同規模,甚至超越之的藏書可能,而這 個成果除了可以使本所擁有國內日本漢文學研究領域中,足夠具備開創嶄新研究 議題的圖書文獻資料,可率先培育研究生在國內對該議題進行研究之外,同時也 將為國內的「日本漢文學」研究提供豐富的日本傳統文獻資料庫,更可提供國內 日本漢文學的研究者一個相對完備的研究環境,預期可以促進臺灣日本漢學研究 在「質」上的飛躍性進步。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