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02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柳宗元「三戒」對後代寓言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1999-03-01) 顏瑞芳
    柳宗元是先秦以後中國最重要的寓言家,他的寓言獨立成篇且精警生動,為中國 寓言開拓新的里程碑,對後代寓言影響深遠,而其〈三戒〉尤為膾炙人口。本文旨在探討〈 三戒〉及其影響下的寓言作品,衡諸「通變」的創作理則,比較其優劣得失。 全文除「前言」、「結論」外,共分三部分:首先就文體的新奇性、結構的統整性、故事的 生動性、寓意的普遍性四方面,分析〈三戒〉的特質,以考察其影響力的要素,其次列舉蘇 軾、姚鎔、鄧牧、方孝孺、趙撝謙、劉征等作家之寓言,勾勒其影響概況;再次就文辭運用 、題材開拓、故事內容、作品命意、行文氣勢五方面比較分析,以見〈三戒〉及其繼作的特 色與價值。
  • Item
    焦循手批《柳宗元文》研究
    (2003/8-2004/7) 王基倫
    本計畫擬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現藏焦循手批《柳宗元文》為基礎,結合 清代學術思想取向,探討焦循文學理論、焦循對柳宗元古文之實際批評研究, 提供學者參考。
  • Item
    《禮》學與柳宗元古文創作
    (2011/8-2012/7) 王基倫
    本文擬從柳宗元的家世背景,討論柳宗元對禮學的認知意涵,由此確立禮學觀念與生活方式,既可能是指他的行止表現,也可能指他的文章表現。 柳宗元一生遵守儒家之道,禮學與柳宗元的古文創作的關聯主要在幾個方面:一、在敘事方面,柳宗元記錄了家族親朋好友的禮學教養,不嫌辭費地說明了他們的禮學教養與生活方式,尤其對於家族中的女性著墨更多。記錄他們恪守禮制的過程,也就說明了柳宗元的禮學淵源的來源。二、在論述方面,柳宗元重視「仁義」為「禮」的內在根本,討論古代禮制往往有不同於時人的見解;而他的官員身分,又讓他能有機會修建孔廟,興復儒教。他又十分關注政治社會層面的問題,因而「禮」成為社會行為、政治行為的指導原則,指向對外在具體事件的判準之建立,求得一個合理適當的安頓生命的位置,如此理解,才能明瞭他一再強調的「道」,是指「有益於時政,有益於生民」的追求,禮學表現在古文寫作上具有道德性,是重視民意,革除弊政。借助這般社會道德價值的重建,我們才能感受到古文運動提倡者能用古文來闡明這個道,所以文可以復興,道也得以復興。柳宗元古文的表達方式具有道德性,這才是他的思想特質所在,也是最能代表中國古代文學散文的藝術成就和審美特徵的方式之一。
  • Item
    柳宗元讀書觀與其散文創作關係之研究
    (2002-12-01) 王基倫
    中唐時期提倡復興古道的柳宗元,思想根源源自儒家學說,其思想亦影響至其散文創作。然而,柳宗元對古書的關注焦點,乃至如何取用古書從事其散文創作?這方面的探索,仍有待努力。本文依據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取道之原」、「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的說法為基礎,探討其閱讀古書之心得,及其在散文創作歷程中如何運用古書。研究結果發現,柳宗元始終未悖離孔子思想。他追求一個「整體的個性品質」,建立此品質而後外發成文;但也不能忽略了各書自有其風格特性,於是兼容並蓄,成為柳宗元創作時必然要走的方向。柳宗元讀古書而作文的觀念,乃兼包內容意義與形式意義而言,他有時認定古書的內容,有時採取古書的形式;因此,「道」與「文」乃互相交通著。如何採取傳統古籍經典以從事創作,這是柳宗元終身全力以赴的目標。
  • Item
    《禮》與柳宗元古文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3-12-01) 王基倫
  • Item
    陳衍《石遺室論文》論唐代古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008-09-01) 王基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