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2
Browse
17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Tâi-oân-ōe án-tsuánn寫-現今台灣話書寫系統ê整合過程kah各派立場ê比較分析(2019) 陳德修; Tan, Tik-Siu80年代,民主運動帶動台灣話母語意識,出現各種書寫系統。各派競爭了後,出現白話字、TLPA、通用拼音三大派。90年代,通用kah白話字合作,毋過以推sak通用為主。2000年後,教育部出面整合,通用佇國語會人濟,喝水會堅凍,白話字tō kah TLPA聯合對抗通用,推出「台灣羅馬字」,簡稱「台羅」。兩派聯合ê台羅派kah通用派針對拼音辯論後,通用派失勢,沓沓仔轉換立場,iáh是退出整合會議,教育部tō以台羅修改,推出「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mā簡稱「台羅」。整合了後,白話字派認為家己歷史久長,無應該hông取代;台羅派認為愛團結使用kâng一套書寫系統,所以台灣話書寫系統ê多文制現象iá是繼續。 本研究透過文獻kah訪問,整理出台羅整合背景khām經過,kah各派台語文書寫系統ê主張,以kâng款是多文制ê Sé-bī-ah(Serbia)kah Khoo-é-siah(Croatia) 做比較。發現白話字kah Sé-bī-ah khām Khoo-é-siah文使用者lóng對家己ê歷史感á光榮,有高度認同,排他性mā較強。兩ê所在mā出現一度結盟、整合,尾仔分離。南斯拉夫解體了後,lóng回歸傳統書寫系統。台灣mā類似,整合了後白話字派無認同、排斥中華民國教育部推出ê台羅,堅持使用白話字。個人電腦佇 90年代興起,衝擊兩ê所在ê使用者。Hit當時,電腦系統普遍無支援Sí-lī字(Cyrillic Alphabet),配合電腦,Sé-bī-ah人tsua̋nn改用羅馬字,綴電腦大漢ê少年世代普遍lóng接受使用羅馬字書寫。Kâng時陣ê台灣,白話字ê區別符號佇電腦mā無普遍,TLPA順勢修改出一套免區別符號ê書寫系統,部分mā沿用佇整合了後ê台羅。無kâng ê是Sé-bī-ah少年世代改變書寫系統,白話字派認為目前已經解決電腦ê顯示問題,愛倒來使用白話字,可見台灣話書寫系統ê整合iá當咧進行。Item 在林百貨的懷舊觀光與消費實踐(2019) 江雅雯; Jiang, Ya-Wen本研究以座落台南的文化資產林百貨作為研究對象,從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歷史考古、觀光景點的建構過程,探討「林百貨」觀光景點的形成以及其意涵,並以觀光客/消費者的角度進行省思。 研究結果指出雖然林百貨被包裝為源自日本時代、現代化的消費場所,林百貨並不盡然以重現昭和時期的百貨公司為目的,而是打造一處可供觀光客想像與漫遊的懷舊日本主題情境,然而為建構其現代化與美學等正面形象,也刻意隱匿或彰顯了某些歷史片段。此外,林百貨所舉辦的再開幕遊行與導覽其所欲彰顯的內涵,讓觀光客共享、回顧原屬於台南/台灣的歷史,使「林百貨」的符碼意涵展現形塑文化想像的意圖,並採訪曾到此的觀光客,探討在此進行懷舊觀光與消費經驗的看法。Item 台語連詞kap副詞ê研究--兼論語言接觸下ê變化(2014) 李淑鳳; Lee, Shu-Feng本研究透過日治時期語料分別探討台語連詞kap副詞ê語意類型以及相關句式、用法,同時討論連詞kap副詞之間ê關聯性。最後,透過詞頻表現觀察連詞kap副詞tī現代台語內底ê變化kap發展。 台語tī過去百外冬來bat分別kap日語以及華語有過長期koh頻繁ê接觸,語言接觸ê結果,通常會帶來詞彙ê移借。根據Thomason& Kaufman(1988)ê「Borrowing scale」,tī接觸ê第二个坎站,也就是tī語言接觸khah頻繁小可ê階段,虛詞內底ê連詞kap副詞就會開始進入詞彙ê移借。但是,一直以來ê台語借詞ê相關研究lóng顯示台語真少移借虛詞。 另外一方面,就語言本身ê角度來講,連詞kap副詞之間一直存在oh--tit區別ê事實,tse相對mā代表in之間ê關係是密切ê。M̄-kú,一直以來ê連詞kap副詞ê研究lóng是連詞huān連詞,副詞huān副詞,真少kā in khǹg做伙討論,準做有khǹg做伙研究,mā是將視點khǹg tī按怎去將連詞kap副詞區別清楚,相對就忽略in之間hit層密切ê關係。Thomason & Kaufman語言接觸ê理論引起筆者同時探討連詞kap副詞ê動機,連詞kap副詞本身oh-tit區分ê事實支持筆者同時將連詞kap副詞納入研究ê必要性kap合理性。 本研究發現,台語ê連詞kap副詞之間tī句ê層次有真bā ê關係,in tī句法頂面有真kuân ê詞類兼類ê「共用」現象,tī句式頂面tsia̍p-tsia̍p「同現」,共同經營句意。因為這層密切ê語法關係,可能hōo連詞kap副詞tī移借ê過程產生一定程度ê關聯性,間接呼應Thomason& Kaufman(1988)ê理論。結果,咱發現,確實tī語言接觸真早期ê階段,日語kap華語ê連詞iah-sī副詞就開始進入台語。日語連詞因為欠缺漢字表記ê形態並無進入台語,日語副詞tī日本統治ê第二个十冬就進入移借ê高峰期;華語連詞kap副詞則是tī國民黨政府來台灣ê頭一个十冬就陸續進入台語。 日語ê副詞以及華語ê連詞kap副詞進入台語連詞kap副詞部門了後,kap原底ê詞彙之間有競爭mā有融合。整體來講,台語連詞kap副詞ê變化kap發展,因為kap華語頻繁ê接觸關係,受著華語真大ê影響。咱發現,nā是hit組類義詞群內底有包含台、華同形詞,hit个同形詞有真大ê機會會成做使用頻率siōng kuân ê詞,相對,類義詞群內底假使已經存在高使用率ê台、華同形詞,就連帶阻止華語借詞ê移入。雖罔台、華同形詞tī台語詞彙發展內底佔優勢,m̄-kú,猶原有例外,有濟濟台、華同形詞意外失落。文言詞tī現代台語文內底整體有明顯失落ê趨勢,卻是有一寡詞因為kap華語同形得著保存。Item 以「愛」之名:陳雪創作歷程探析(1995-2014)(2014) 周慧珊本論文以陳雪於1995年出版至2014年的作品為考察對象,分析歸納她的創作歷程與寫作意識的轉換,探討她如何書寫愛情的嬗遞與在愛情中的成長轉變。 陳雪近年(2012)出版的作品風格可說是有別過去的負面書寫。長篇小說《迷宮中的戀人》(2012)內容以愛情為論述軸心,藉由敘述者「我」之病體關係,不斷進行著自我反省的詰問,並意圖透過「愛情」而撐起了敘事者「我」的生活。自此,「愛情」成為她此階段的論述主軸,《人妻日記》(2012)、《戀愛課》(2014)以愛情為主旨,書寫內容明亮清新,教導讀者如何在愛情中成長與學習放下。 從創作文類的變化,也可看出陳雪創作意識的改變。《迷宮中的戀人》為小說體外,其他如《人妻日記》、《台妹時光》(2013)、《戀愛課》(2014),紛紛以日記、散文的記實形式呈現給讀者。從虛擬文類的小說過渡到貼近作家真實人生的日記、散文,「現身」不僅帶給了讀者正面力量,也改寫過去同志文學的悲情基調。 綜言之,本文將透過陳雪1995年到2014年的創作歷程中,探析她創作意識的轉變關鍵與創作轉向的重點,挖掘更多的創作面貌。Item 差異與反叛:陳克華詩作研究(2014) 薛惠萍; hui-pinh,hsueh陳克華在台灣當代詩壇中是一個無法輕易歸類的異質。一方面源自於他的詩作經常於傳統與判別傳統之間游走,因此難以將他制式化地歸順出一種類型、一個派別,更因他時而順應著宏大敘事下書寫的潮流,時而從中展現出逆著潮流的差異;另一方面孰是因詩作中同時並置抒情與暴虐,用以進行文學想像與實踐一直是他詩作中的重要課題之一,這之間看似不相融的兩者,詩人藉由建立自我詩思形構而成的特殊觀照,將各種疏離傳統美感的意像、題材介入台灣當代詩之中,刻意以賤斥化的身體器官、精液血露等排洩物的流液、是屎或為尿、屍化等,具有負面、令人產生反感、汙穢的詩句,作為其書寫策略上逆反之姿的武器,並由外源至內裏,感官與抽象,形而上至符號義理之間,以及情與慾、人與非人、道德與悖德、聖潔與濁穢等,多重角度反覆地去辯證喻意極為不同的兩端,並以此解構了兩者間的對立面,同時也彰顯出當代詩中嶄新的變貌與豐富了文學的論述。 繼此,本論文的章節安排系以時間的動線,去探析創作與時代語境間的互動關係,找尋文本中作者與自我、社會間的重要流變與意義。各章次之間緊扣著作者生命歷程的流變,因應台灣民主化之下的同志論述發展,並以此作為文化脈絡的參照,希冀透過詩人的創作脈絡與風格衍變之間關係,經由空間之審視爬梳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同志以及跨性別書寫如何看待與解讀對於道德的意義?又是如何奪回情慾主體的發聲權?並彰顯出作品對同志現身的流衍中,看出邊緣與中心位置間的演變與翻轉。Item 打粉的家─ 以幻想主題分析蘇打綠〈當我們一起走過〉演唱會建構的迷與認同(2014) 黃琮翔; Huang Tsung-Hsiang本文藉由Bormann提出的幻想主題分析方法,針對蘇打綠於2012年在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的〈當我們一起走過〉兩場演唱會參與觀察,蘇打綠演唱會中歌者的表演、舞台的布景、影片的呈現與談話內容,以及展演後打粉們在網上的心得留言作為閱讀素材,分析蘇打綠樂團和參與演唱會的打粉們如何想像屬於打粉的「家」,形塑、建構「家」的圖像與自我價值,並共享彼此觀看世界的方式。 另外,針對蘇打綠樂團與打粉的獨特性,本文亦針對獨立、主流音樂及迷文化內容部分進行探討。面對市場的質疑,蘇打綠是如何鞏固己身「獨立樂團」的定義。而作為「迷」,打粉如何想像蘇打綠演唱會帶來的愉悅,並且將這份獲得的愉悅結合人生的經歷,建構認同價值。 研究結果發現,蘇打綠透過演唱會演繹生活周遭的多重面向,這些包含親情、自我等回憶的片段與行動主題元素,逐步梳理出人世關懷與肯定自我的幻想類型,最後建構出「追尋,幸福的微光」的語藝視野最終單元。Item 小英的故事:以敘事批評分析蔡英文「非典型」風格(2013) 張廣祺; Chang, Kuang-Chi本研究採語藝觀點視故事性論述為「敘事」方式,具目的性方式對閱聽人進行說服(persuasion)的語藝行動。臺灣政治人物經常援引各類故事文本構築自我形象,化身不同故事「人物」與搭配不同「情節」,召喚支持者內心情感對故事的認同感,政黨/政治人物從中借故事形式隱射某種政治思維與理念,達成政治動員選民投票行為的訴求。於2012年臺灣總統大選如火如荼展開,本篇論文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為研究個案,從「敘事批評」(narrative criticism)對其公開演說、媒體訪談、宣傳文案等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敘事者對「自我」角色的想像、故事傳遞的主旨與理念,以及此敘事是否具備言者說服聽者等研究課題,理解其個人領導特質與形象是如何形成且影響臺灣的政治社會。 研究結果發現,故事反映社會普遍存在「個人意識的台灣認同」、「社會族群和諧的國家」與「女性參與的廉能政府」的核心價值,回應民進黨支持者自前任總統陳水扁卸任至現任總統馬英九就職後的政治陰霾氛圍,說服支持者重拾信心與凝聚團結作為邁向再執政之政治策略。本研究從「敘事評估」分析「策略性故事演說」所隱含的價值觀念是否具合理性,認知民進黨選民的需求是如何被故事收編而引發認同與歸屬,明瞭台灣人接受政黨候選人的「理性」訴求,實踐政治選舉活動為回應其憧憬與冀望。 最後,縱使總統選舉的落幕,民進黨陣營的總統候選人敗選,事實上,選舉結果未如童話故事一般呈現「好的故事」必然「好的結局」,不過故事感染人心的效力是永不止息,它堅定民眾內心的理想價值與意義實踐,如同敗選感言提及:「有一天,我們會再回來,我們不會放棄」。故事與眾不同的特性,發揮政黨能以故事篇章不斷地鼓舞士氣、溫暖人心與凝聚信念。語藝學者費雪提出敘事典範(narrative paradigm)提供一套分析言者的推論工具,對後續從事語藝的研究學者而言,有助於詮釋當代臺灣政治文化脈絡下故事性論述的消費模式。至今為止,故事仍持續的述說傳遞。Item 陳明仁短篇小說ê語詞研究(2013) 王一如Tuì 1985年起,陳明仁用真濟ê時間kap性命力,從事文學創作。伊唯一ê目的著是欲積極來推sak台文運動,hōo普羅大眾ê生命觀念發聲,hōo台語ê精髓會當保存落--來。陳明仁tī創作技巧方面,運用真道地ê台灣口語,作品集上大ê特色著是完全以漢羅形式ê白話字書寫,徹底擺脫中文化ê創作模式,完整保留台語語詞ê氣味,充份記錄台灣人民ê生活。 本論文以陳明仁台語小說劇本集《路樹下ê tō͘-peh-á》其中四篇小說〈Làu-si̍t孤飛〉、〈Làu-si̍t孤鳥〉、〈刺pho-á〉、〈路樹下ê tō͘-peh-á〉進行探討,分析陳明仁作品中ê語詞風格特色。主要kā分做三階段,首先先說明欲按怎利用語言學ê角度來分析文學作品,紲--落來利用漢羅台語文斷詞系統來統計作家寫作用詞ê比例,看佗一類ê詞佔大多數。上尾一部份tsiah koh針對頂一章選出來ê詞進行分類說明,進一步來了解陳明仁用詞ê類型。 文學作品目前真少用語言學ê角度去分析,尤其大多數文學ê論文是以作者背景為中心進行討論。本論文是一篇以量化ê形式來分析文學作品,將四篇文章ê詞頻整理出來,以露西亞文本中心理論來探討其中ê語言結構,另外koh tshuē出其他仝時期抑是類似題材ê文本做比較,統計發現陳明仁ê作品特色是有語詞ê附加意義、行話平均一篇出現九擺kap俗諺語ê使用情形平均一篇出現四擺,佔真大ê比例,成做伊寫作用詞ê特色。Item 高雄台語語音的調查佮演變分析(2014) 康韶真本文選擇高雄地區的中、青、少年層來進行田野調查,記錄現代高雄的台語發音,閣佮較早文獻內底的老年層發音做比較,依照聲母、韻母、聲調整理了後,分析出三个音變方向(1)<入>字頭入柳合流,(2)陽入調聲調簡化,(3)韻母非系統性的變異。 結果發現,雖然高雄是方言差較小的所在,毋過有真濟音變是受著外部社會因素的影響,親像「受華語影響」,比論講台羅標做「o」華語讀「ㄛ」的詞,讀台語的時,愈少年讀做[]的比例愈懸;「檳榔」對「pun」變做「pin」;<毛扛>類的「毛」讀做「moo」比例愈來愈懸,遮的音變攏佮華語有關;猶閣有字、詞的「頻率」嘛會影響音變,高雄人<恩巾>類讀「in」,毋過「怨恨」煞大部份的人攏讀「uàn-hūn」;<科稽>類讀「e」,毋過「寫批」煞讀「siá-phue」,另外本文嘛發現有真濟兩種讀音的詞,詞頻愈懸、使用率愈懸,而且愈少年,受頻率的影響愈明顯。遮的結果顯示這馬有真濟音變攏有可能是受「頻率」影響,所以「頻率」是影響現代台語真重要的因素。Item 阮攸《北行雜錄》人文地景書寫之研究(2012) 黎春開; Le, Xuan Khai由於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等原因所致,越南與中國有著長達幾千年且極為密切的邦交關系。因此,中華民族的漢文化、漢文學對越南產生了頗為深遠的影響。提到越南漢文學的精華瑰寶,不可不談到越南民族大詩豪阮攸及其出使中國期間(1813 —1814)所創作的《北行雜錄》名著。 本論文以阮攸 《北行雜錄》 人文地景書寫之研究為題。本論文中的各章及論點主要從文化歷史角度深入分析中國文化歷史地名,自然景物以及中國百姓的生活面貌。除此之外,本論文亦深入分析中清朝時社會現實的畫面,深入研究阮攸視野下的中國歷史河流中那貧困百姓、紅顏命薄、才華忠義一族所遭受的人生悲劇。從社會的角度而言,本論文亦就《北行雜錄》所提及的清朝和越南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談論。為確切反映出文學家真實一面的載體之觀念,本論文不僅限於深入分析研究《北行雜錄》詩集中所刻畫的清潮越南社會現狀、百姓遭遇、文化歷史地名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亦分析探索阮攸的心靈世界。讀者從理解關切阮攸所寄託在漢文詩的顧慮與深思中,可更為清晰地感受到他那高尚純潔的心靈及詩人予以人生塵世的真摯深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