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3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幼兒發展資料庫先期研究(2013-07-01) 張鑑如本計畫為「幼兒發展資料庫先期研究」,擬以兩年的時間達成三項具體目標:(1)確定幼兒發展資料庫的架構與研究議題;(2)研發0-5歲嬰幼兒認知語言發展、社會情緒發展、身體動作發展、家庭環境品質及經驗、和家庭外教保環境品質及經驗評估工具;(3)探討0-5歲嬰幼兒各領域發展、家庭環境品質及經驗、家庭外教保環境品質及經驗之間的關係。本計畫第一年將確定研究架構與議題、研訂評量幼兒發展及照護環境之各項工具,第二年則蒐集新北市具代表性之6、12、15、24、36、54個月大嬰幼兒資料,每個年齡層100名,進行本計畫所研發的各領域發展和照護環境評估工具之可行性和信效度檢驗,且探討與幼兒發展相關的研究議題。建置幼兒發展資料庫可作為制訂國家政策,提供早期預防和早期介入服務的參考,具有重要的意義。Item 閱讀研究議題一:影響學前幼兒閱讀和書寫的能力因素分析-學前幼兒(2010-12-01) 張鑑如; 賴文鳳; 劉惠美; 李俊仁本研究主要目標在建構可能影響幼兒在小學時識字與閱讀理解表現的學前語文和 認知能力指標。研究方法擬採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就所選取可能的學前閱讀能力指 標,發展有效之幼兒語文認知評估工具,預試並檢測各工具之信效度。第二階段則進行 正式施測,個別測試120 名(男女各60 名)五歲幼兒的語文認知能力,包括聲韻覺識、口 語詞彙、語音知覺、快速念名、聲韻工作記憶、時序處理、視覺區辨與記憶、注音符號 辨識、口語敘事、和文字概念。預定在一週內完成每位幼兒的所有施測,測試過程將作 錄音和錄影。施測結果將作各能力變項間之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以瞭解各能力間的關 係和各能力對閱讀可能的影響權重。本研究結果將可提供政府和幼兒教育相關人員擬定 幼兒語文教育政策、規劃課程教學和安排介入輔導方案之參考,具有重要之研究和教育 應用價值。Item 閱讀研究議題一:影響學前幼兒閱讀和書寫的能力因素分析-學前幼兒(2012-12-01) 張鑑如; 賴文鳳; 劉惠美; 李俊仁本研究主要目標在建構可能影響幼兒在小學時識字與閱讀理解表現的學前語文和 認知能力指標。研究方法擬採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就所選取可能的學前閱讀能力指 標,發展有效之幼兒語文認知評估工具,預試並檢測各工具之信效度。第二階段則進行 正式施測,個別測試120 名(男女各60 名)五歲幼兒的語文認知能力,包括聲韻覺識、口 語詞彙、語音知覺、快速念名、聲韻工作記憶、時序處理、視覺區辨與記憶、注音符號 辨識、口語敘事、和文字概念。預定在一週內完成每位幼兒的所有施測,測試過程將作 錄音和錄影。施測結果將作各能力變項間之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以瞭解各能力間的關 係和各能力對閱讀可能的影響權重。本研究結果將可提供政府和幼兒教育相關人員擬定 幼兒語文教育政策、規劃課程教學和安排介入輔導方案之參考,具有重要之研究和教育 應用價值。Item 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08-12-01) 周育如; 張鑑如本研究旨在檢視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以30名幼兒爲對象,進行無字書「Frog, where are you?」故事敘說的前測、親子共讀以及故事敘說的後測。採用五個等級的計分系統評估幼兒與父母在對故事主角心智狀態和故事事件間作出因果解釋時之心智談話。本研究同時也檢視了父母於親子共讀時採取的互動類型並以問卷調查家庭中親子共讀的實施情形。主要的研究發現有三:(1)唯有父母在共讀時採取較高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之幼兒,在後測時才有較佳的心智敘說表現。(2)父母較高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與引導討論的互動類型相配合時,幼兒心智敘說表現最佳;而父母較低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加上主導描述的共讀類型,則對幼兒最爲不利。(3)親子共讀的起始年齡愈早,幼兒的錯誤表徵敘說表現愈佳。本研究證實幼兒的心智敘說表現與親子共讀的品質有關,文末提出本文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與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收入家庭親子共讀對話分析:話語內容與互動類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04-01) 張鑑如; 林佳慧本研究目的在觀察台北市十六個低收入家庭幼兒與母親在共讀圖書時的對話內容和互動類型。幼兒平均年齡為3歲5個月,男女各8人。研究者至幼兒家中訪談,請母親與幼兒共讀《好餓的毛毛蟲》一書,共讀歷程皆錄音錄影,並採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的代碼進行轉譯和編碼。編碼系統以區分談話目的和談話內容為主。談話目地又區分為要求,給予,和回饋三大類,談話內容則分為即時即地話語(例如命名,位置,屬性等)和非即時即地話語(例如推論,預測,連結等)兩大類。研究結果發現在親子共讀時多由母親主導,大部分母親以給予和要求幼兒提供故事內容為主,而且談話內容以書中可見的即時即地話語為多。本研究也發現低收入家庭之間的親子共讀方式有數種類型,並非完全一致。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瞭解低收入家庭幼兒語文能力的發展與母親的對話方式,並可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作比較。本文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將在文中討論。Item 臺灣與美國低收入家庭幼兒的會話輪替行為研究(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2012-03-01) 陳姿蘭; 張鑑如; 陳欣希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與美國低收入家庭幼兒,在會話輪替過程中話輪類型、話輪分配分式、打斷與重疊的表現。幼兒平均年齡為四歲六個月,臺灣與美國幼兒各十位。研究者蒐集家庭用餐時的會話語料,並採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進行轉譯、編碼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在話輪類型方面,臺灣與美國幼兒最常以單句話輪進行對話,但美國幼兒的複句話輪及句群話輪比例顯著高於臺灣幼兒。(2)在話輪分配方式方面,幼兒最常以「聽者自選為說話者」的方式進行輪替,而在「說者指定發言」的方式中,臺美家庭指定幼兒說話的機會高。(3)幼兒出現打斷與重疊的次數不高,但美國幼兒話輪被家人打斷的比例顯著高於臺灣幼兒。臺灣與美國幼兒在會話輪替過程中的話輪類型及打斷的表現有差異。本研究有助於瞭解臺灣與美國低收入家庭幼兒的輪替行為,文末提出本研究之限制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之關係檢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5-31) 周育如; 黃迺毓本研究旨在檢視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關係。以四十六組親子為對象,進行親子共讀問卷調查、學前幼兒語言障礙量表與幼兒情緒理解測驗施測,以及親子共讀語料分析,藉以瞭解一般語言能力及親子情緒言談對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相對貢獻。主要的研究發現有三:一、一般語言能力是幼兒情緒理解發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二、我國親子共讀時的情緒言談由父母主導,內容以標示故事人物情緒狀態為主,較少進行情緒因果解釋的談話;三、並非所有的親子言談都有助於幼兒的情緒理解,唯有「以故事人物心中的想法解釋情緒發生的原因」之情緒言談才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有所有助益。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及教育上的建議。Item 文化下的建構:幼兒對情緒內涵的理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1-12-01) 周育如; 黃迺毓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幼兒對情緒內涵理解情形的發展,以120名三到五歲幼兒為對象,記錄並分析其在「情緒理解測驗」之作答反應及解釋。本研究發現我國幼兒情緒理解的發展隨年齡增進,大致依循著從基本的情緒理解發展到心智的情緒理解,再發展到反省的情緒理解之路徑。我國幼兒受個人經驗及父母教導的影響,在「基於欲求的情緒」、「外在歸因的情緒」、以及「隱藏情緒」等向度上的作答反應明顯的不同於英美國家,九大向度的通過順序也與英美國家不盡相同。本研究的結論挑戰了過去情緒理解發展有普世性共同順序的論點,支持了情緒理解的文化建構觀。Item 幼兒發展資料庫先期研究-幼兒發展資料庫先期研究(2011-08-01) 周麗端本計畫為「幼兒發展資料庫先期研究」,擬以兩年的時間達成三項具體目標:(1)確定幼兒發展資料庫的架構與研究議題;(2)研發0-5歲嬰幼兒認知語言發展、社會情緒發展、身體動作發展、家庭環境品質及經驗、和家庭外教保環境品質及經驗評估工具;(3)探討0-5歲嬰幼兒各領域發展、家庭環境品質及經驗、家庭外教保環境品質及經驗之間的關係。本計畫第一年將確定研究架構與議題、研訂評量幼兒發展及照護環境之各項工具,第二年則蒐集新北市具代表性之6、12、15、24、36、54個月大嬰幼兒資料,每個年齡層100名,進行本計畫所研發的各領域發展和照護環境評估工具之可行性和信效度檢驗,且探討與幼兒發展相關的研究議題。建置幼兒發展資料庫可作為制訂國家政策,提供早期預防和早期介入服務的參考,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