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4
Browse
Item 應用PBL於國中社會領域教學的行動研究(2023) 張祐綸; Chang, Yu-Lun西元1968年,教育部正式將國民中學階段納入具有普及、義務與強制性質的國民教育,五十餘年來,國中課程歷經過多次的調整與變革。國民教育的課程目標是以「民族精神教育」和「國民生活教育」為中心,在2002年以前,《課程標準》中的社會學科和公民與道德科課程,偏重在「陶冶民族意識」的民族精神教育目標;在2002年以後,《課程綱要》中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則從「協助個人社會化歷程」的十大目標,再到「培育學生面對未來、開展不同生涯所需的公民素養」為旨,而改以偏重國民生活教育為課程的核心。本研究基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踐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的教育宗旨,以「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概念,應用於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並檢視實施的過程與成效。研究過程中採用行動研究法的精神,於桃園市某市區大型國中針對七、八、九年級學生,在110學年度上、下學期共4次段考區間,分別進行6~8課次的PBL教學設計與實施、作業評量與檢核,並針對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與修正,一方面試圖調整與發展一套適合國中學生程度的PBL方法與實施步驟,另一方面則用以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程的精神與目標。為了在國中階段社會領域課程實踐PBL的方法,本研究透過簡化與調整醫學院PBL的實施流程、應用5W1H法協助學生分析與界定問題、設計同時採用分組和個人之雙軌學習單於PBL分組教學活動、設計PBL作業評量單檢視學生自主學習成效,與建立PBL步驟向度評分標準用以分析學生在PBL的學習結果等。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1.學生在歷次PBL分組共學的成績可能呈現進步或退步的趨勢,但在個人自主學習的成績則呈現進步的趨勢;2.各年級學生在PBL分組和個人學習時表現較優的向度並不相同,但整體以「獲得知識基礎階段」的表現優於「問題探究階段」的表現;3.實施PBL可能有助於學生展現分組共學的學習成效,與在問題探究實作的過程中表現出不同向度的能力,但對於學生在校的段考成績並沒有明顯的影響。本研究的結論認為,PBL有助於達成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的實踐,學生在PBL的學習過程中得以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習動機、學習與同儕合作解題、學習自主學習的方法,並展現出在學校段考成績之外問題探究過程的多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