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52
  • Item
    教育改革中教師專業論述分析─以政府與全國教師會四各溝通場域為例
    (2005) 蔡青妤; Ching Yu Tsai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教育改革以來,不同發聲主體所闡述的教師專業論述,包括說了什麼、如何說、什麼情境下說以及為什麼這樣說,採取偏向Fairclough的「論述分析」為研究方法,一方面分析文件裡的陳述聲明,二方面藉由問題導引式的分析特色,探究相異發聲團體所闡述的教師專業論述。然而,囿於研究者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僅挑選兩個具有影響力的發聲團體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具有決議政策力量的「政府」,以及近年來積極參與政府決策過程的教師組織—「全國教師會」。在研究焦點上則限定2002年~2004年期間四個重大溝通事件為文件資料蒐集範圍,包括2002年「團結九二八」、2002年~2003年教師法施行細則修訂過程、2003年「行動九二八」以及2003年~2004年制訂教師專業評鑑試辦辦法等。 研究結果顯示在教師工作權益漸次改變以及教育改革政策施行的情境脈絡下,政府與全教會秉持著相互歧異的發聲動機(政府:持續推行教改政策及鞏固政權地位;全教會:維護教師工作權益與提昇教師組織發聲權力),採取各自認為合理有效的陳述策略,進而闡述出在「教師工作角色」、「教師專業能力」、「教師工作權益」、「教師專業倫理」、「教師專業資格」、「教師專業地位」等六個層面上相互異同的教師專業圖像。
  • Item
    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2005) 張淑美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了解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學校課程的規劃與推動的理解評估情形。(二)探討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該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的理解評估情形。(三)整理研究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並作為未來執行或修正政策、數學教師擬定教學策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受試者包括台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數學科合格之在職教師;研究工具為自編「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其中包括「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兩分量表。 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8.01版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茲將研究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壹、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各層面之評估理解分析結果 一、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 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課程計畫」、「課程實施」與「配套措施」三層面中,以對「課程實施」的認同度最高,而對「配套措施」認同度最低。 二、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的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教學理念」的認同度最高,而對「教學實施」的認同度最低。 貳、不同背景變項之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其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之評估結果 一、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的評估理解情形 以不同行政轄區的背景變項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性別、班級數、最高學歷、教學年資、職前教育、擔任課程發展委員、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二、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評估理解情形 背景變項中以不同行政轄區、不同職前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是否編補教材與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班級數、性別、最高學歷、教學年資、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實務與對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2005) 張淑美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了解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學校課程的規劃與推動的理解評估情形。(二)探討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該領域課程實施現況的理解評估情形。(三)整理研究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並作為未來執行或修正政策、數學教師擬定教學策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受試者包括台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數學科合格之在職教師;研究工具為自編「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其中包括「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兩分量表。 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8.01版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茲將研究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壹、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各層面之評估理解分析結果 一、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之 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課程計畫」、「課程實施」與「配套措施」三層面中,以對「課程實施」的認同度最高,而對「配套措施」認同度最低。 二、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其「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 的整體評估傾向一致性認同的觀點。又其中「教學理念」的認同度最高,而對「教學實施」的認同度最低。 貳、不同背景變項之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其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分量表」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分量表」之評估結果 一、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的評估理解情形 以不同行政轄區的背景變項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性別、班級數、最高學歷、教學年資、職前教育、擔任課程發展委員、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二、對「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的評估理解情形 背景變項中以不同行政轄區、不同職前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是否編補教材與是否擔任課程發展委員的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整體評估結果有顯著差異,其餘變項(班級數、性別、最高學歷、教學年資、配授其他課程)沒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實務與對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績效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 以台北縣市為例
    (2005) 謝發昱
    摘  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績效管理的內涵及其在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 學校行政上的應用,並探討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績效管理的困難及因應措施, 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供國民中學應用績效管理之參考。 本研究兼採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首先,以自編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績效 管理現況調查問卷」,對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的校長、主任、組長及教師進行 調查,以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60 所樣本學校,發出762 份問卷,實得有效 樣本492 份,再以SPSS for Windows11.01 套裝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藉以瞭 解國民中學在策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的績效現況,以及學校教職員 對學校績效管理的評價;其次,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對三位校長與一位主 任進行訪談;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與訪談發現,綜合歸納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的整體績效管理現況堪稱良好,惟人力資源管理部分 尚有加強空間。 二、台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在績效管理各層面的現況中,普遍較不理想的是「績 效評估」方面。 三、學校實施績效管理有助於提升學校行政效能及教師教學效能,並能促進同仁 的支持與配合,惟學校教職員之評價因背景不同而有差異。 四、學校實施績效管理確實存在一些困難,不論是在學校運作方面,或現行制度 方面,皆有待進一步加以解決。 五、學校實施績效管理時,在策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方面,可採取 相關因應措施,以避免推行上可能遭遇的困難。 六、若學校能充分掌握績效管理的實施原則,並適當運用於學校行政管理上,即 使未正式實施績效管理制度,仍能發揮相同效用,進而提升學校整體效能。 根據研究結論,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人員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 議,做為學校績效管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2005) 榮明杰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析探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本研究採自編「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及離島等142所抽樣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1100位,作為正式問卷調查對象,回收6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61.27﹪)。本研究將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事後比較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背景變項中性別、教學年資、擔任課發會委員,均對「學校課程規劃與推動」有顯著影響,其餘變項均無顯著影響。 二、背景變項中班級數、性別、教學年資、擔任課發會委員,均對「領域課程實施」有顯著影響,其餘變項均無顯著影響。 三、在教師信念、教材編選、教學實施、實施成效上,9班以下與10至26班的小型學校,優於27至44班與45班以上的中大型學校;男性教師優於女性教師,擔任課發會委員優於未擔任課發會委員。 四、在教材編選、教學實施、實施成效上,任教5至10年教師優於任教15年以上教師。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單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 Item
    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2005) 賴淑芬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 主要目的有下列七項:(一)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之現況;(二) 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現況;(三)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 習動機的差異情形;(四)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情 形;(五)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關係;(六) 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是否有顯著的預測力。 (七)依據研究結果,研擬具體建議作為相關單位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桃園縣社區大學1,324 名學 員為研究對象,其中有效樣本938 人可用率70.8%,研究工具為「桃 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及「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 滿意度調查問卷」,Cronbach’s 信度係數介於.83 - .96 之間。本研究以 SPSS for windows 10.0 版的套裝軟體為統計分析工具,茲將研究主要 發現分述如下: 一、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得分平均數為3.50,整體而言屬中 上程度。 二、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得分平均數為4.04,整體而言屬 中上程度。 三、不同人口變項的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差異情形不一。性 別、年齡、學歷、職業、婚姻狀況、工作年資及修課數對學習動 機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人口變項的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差異情形不一。 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及工作年資没有顯著差異;職業及修課數 對學習動機有顯著差異。 五、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其學習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 六、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對其學習滿意度有顯著預測力。 依據文獻研究與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教學中心及各開課點 與未來相關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結合相關資源,注重社區關係。 (二)瞭解學員不利因素,修正行政措施。 (三)瞭解學員學習目標,提升學員學習成就。 (四)瞭解不同學員學習動機,改變課程及招生策略。 (五)瞭解舊生流失原因,改進行政作為。 二、對教學中心及開課點的建議: (一)持續加強行政服務,增進學員學習滿意度。 (二)採擇多元評量,評估學員學習成果。 (三)拉近社區距離,回饋社區鄰里。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可針對某一背景變項做個別或區域性社區大學 的研究比較。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可加強質的研究。 (三)在研究工具方面可發展更為妥適的研究工具。 (四)在研究變項方面可擴充研究向度及內容。
  • Item
    教師發展標準取向(Standards-based)課程之行動探究── 以國民中學課程為例 ──
    (2005) 封四維; Sweet Feng
    這是集合專家智庫與教師協同研究團隊共同參與、分享與學習的旅程。其研究目的在於釐清教改相關詞彙的真正意涵,探究標準取向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相關策略及其配套,以建構一合理可行的標準取向課程發展模式,從而成就課程變革由混沌轉為清明的契機。首先,透過文獻探討與工作坊研習,集體慎思標準、能力指標、核心問題、科際整合、指標性評分等關聯性意義及其對課程變革的影響,瞭解學校課程地圖的規劃、課程發展路徑、及評量機制的更新;次而對照台北美國學校的實地觀摩體驗,參與研究教師協同配合學校教學,進行英語文與其他學科整合的課程設計;最後在台北二所國中,以協同行動研究方法,進行理論與實作交互辯證的實驗教學,探索標準取向課程落實在教室現場的可行性。運用觀察、訪談、錄影、日誌與反省札記等,自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長期實地觀測參與研究教師進行課程構思、實作與反省的歷程,比較學生的實作表現的差異,分析標準取向課程實施的方式及其限制,了解核心問題、指標性評分的功能,及其對學習邁向深度理解的影響。綜合研究分析與討論,獲致以下的結論: 1. 篩選標準是展示優質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標準的落實必須是團隊分享而非獨立作業。核心問題與探究學習則是邁向理解學習的關鍵指標。 2. 課程是為解決問題才產生的,科際整合的課程應該是用來解決課程需碎片段的組合,並提供更多的關聯性。有助於學生袪除傳統知識的刻板印象,主動積極擴展學習的視野。 3. 協同行動研究即是一解決問題,探究學習的歷程,它需要熱情、協同、好奇、反省與承諾,它也是增進教師專業知能成長的有力方式。 4. 能力的培養不是速成的,必須採標準與指標性評分活用於教室教學,以規準引導,範例說明,運用實作表現重組學生的知識基模,化為智慧能力,以落實多元質性評量的真意。 5. 課程改革應以期望學習成果或意圖的學習成果做為領域的課程目標,透過單元課程融入情意價值的潛移默化,以展現課程美學。 同時,陳述研究心得與建議,並對後續進階研究作出具體的規劃。簡言之,整體研究均在揭示:如何使學生喜歡上課,享受學習樂趣,擁有契而不捨的探究精神與實作能力,以彰顯教育改革的核心價值。
  • Item
    穿越虛擬與真實:青少年線上遊戲文化之形塑與對e化教學的啟示
    (2005) 李詠絮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線上遊戲所形構的青少年文化與非線上遊戲文化之間如何產生辯證,並相互融合而成當代青少年線上遊戲文化。首先,隨著網絡社會的興起,網際網路造成溝通形式的變革,使線上遊成為青少年休閒活動之一。該活動促使虛擬社群的形成,透過生活經驗的分享與自我角色的探索,開展出線上遊戲文化。再者,遊戲是一種具有自由且具自主性的活動,競賽則隱含了驅使者為了競爭而去遊戲的意涵。而消費社會中,網縩網路則打破了遊戲的疆界,轉而變成日常生活的活動。線上遊戲打破以往遊戲必須在特定時間、特定範圍進行的形式,而變成是一種隨時可以從事的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線上遊戲文化具有三項特質:第一,它是娛樂性和嚴肅性兼具的活動;第二,它是一種從有限性發展至無限性的過程;第三,它具備由虛擬轉化至真實的能力,故教育應透過批判性思考將這種文化特質轉化成為文化創新的動力,促使e化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更為豐富,也更具互動性。
  • Item
    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2005) 鄭詩釧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希望藉由理論探討與實徵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做為現行國民中小學發展優質的學校組織文化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參考。 本研究使用方法包括文獻探討和實徵分析為主。首先,蒐集有關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專業發展的文獻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再則,以台灣地區188國民中小學、2029位教職員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以瞭解現今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現況及其中關係;再則,選擇兩所學校進行半結構(semi-structured interview)訪談,希望更進一步地認識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情形。 本研究得到幾項重要結論如下: 一、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表現、教師專業發展情形大致良好。而且,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表現、教師專業發展情形優於國民中學。 二、學校組織文化表現與教師專業發展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 三、國民中小學的學校經營都致力於學校價值和願景的塑造;教職員工具有高度專業興趣,並且表達高度認同感與承諾感。 四、國民中小學校長係塑造組織文化的關鍵人物;校長的領導作為對於教師專業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 五、國民中小學應該加強在正式化、結構化的規範系統的社會化功能;應經由民主與正當程式,擴展教職員工參與決定的空間與機會。 六、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工的人際關係與專業互動情形並不理想,造成教師之間嚴重缺乏協同合作的氣氛。 七、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的表現形式,出現弔詭情形;因而,形成教師在專業發展的表現上有很大差距。 八、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知識管理能力有努力空間。 九、偏遠地區、歷史10年以下、規模12班以下的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表現情形較佳。 十、41-50歲、服務年資21年以上、擔任行政工作的國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情形較佳。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對於相關教育主管、培育與訓練機構的建議 (一)強化教師的文化素養,豐富教師文化視野。 (二)成立校長專業發展機構,強化校長領導作為。 (三)強化教師社會技巧,促進人際管理能力。 (四)深化教師專業興趣,體現專業承諾。 (五)規劃提升學校組織與教師知識管理能力的相關課程。 (六)實踐國民中小學教師進階和分級制度。 二、對於國民中小學的建議 (一)在營造優質的學校組織文化方面。 (二)在激勵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專業實踐方面。 (三)以學習型組織文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對於國民中小學教師的建議 (一)厚植教師權能,轉變教師角色。 (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形成專業社群基礎。 (三)積極參與決定,體現專業自主。 (四)從事批判反省,豐富實踐智慧。 (五)強化知識管理能力,改進專業實踐。 (六)進行專業對話,開展協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