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9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發展地球科學日月地關係之動畫輔助評量(2012) 羅文鑫; Wen-Hsin Lo本研究之目的在發展動畫輔助評量,來降低學生答題時非必要之外在認知負荷,此多餘認知負荷與評量目標無關,但可能導致學生解題錯誤,進而影響作答表現。本研究評量內容為國中自然科之地球科學天文月相單元,受試對象為105名九年級學生,其中49名分配到動畫輔助評量組,另外56名為圖文評量組。在評量信度方面,動畫輔助評量的信度為0.6,圖文評量信度為0.5。此外,本研究也試圖分析空間能力及作答成績間的關連性。 研究結果發現,動畫輔助評量組學生的表現顯著高於圖文評量組,且在解題過程有較低的認知負荷;另外,學生對於動畫輔助評量的接受程度亦較圖文評量高。除此之外,學生的空間能力與評量表現有某種程度相關,動畫輔助評量對高空間能力組的學生較低空間能力組有助益,但低空間能力組的學生則未達顯著。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上,動畫輔助評量的設計應更仔細考慮學生個體的空間能力差異。Item 發展以動畫為主的月相盈虧課程並探討學生的空間能力對學習成效與認知負荷的影響(2012) 曾冠雲; Tseng, Kuan-Yun由於概念涉及的時間、空間、日月地的相對關係過於抽象而難以理解,月相盈虧成因是國中學生常感到困難的一個單元。本研究希望發展一套以月相盈虧成因概念為主題的動畫教材輔助國中學生學習。研究者將參考Mayer(2003)與Sweller(2008)的認知負荷理論,開發「月相盈虧成因的多媒體動畫教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二:(1)探討增加動畫的呈現,是否比圖文教材更能幫助國中學生減少學習的認知負荷,有效提升月相盈虧成因概念學習成效;(2)探討空間能力、認知負荷、以及國中學生運用不同教材學習月相概念學習成效間的關聯。 本研究以中區某公立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98位學生。學生接受空間能力測驗後,隨機分成動畫圖文組與圖文組,使用多媒體月相盈虧概念教材進行學習。課程結束之後接受月相盈虧成因學習成效測驗、認知負荷量表。資料分析方法使用獨立樣本平均數考驗(t-test, independent samples)與變異數分析法(ANOVA)。 研究結果如下:(1)動畫圖文組與圖文組在學習成效表現上無顯著差異;(2)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呈現負相關(r=-.298, p<.01),空間能力與學習成效正相關(r=.471, p<.01);(3)高空間能力的學習者無論使用動畫圖文教材或圖文教材,學習成效皆顯著優於低空間能力的學習者(F(3,50)=10.458, p=.000, f=0.616);(4)高空間能力的學習者無論使用動畫圖文教材或圖文教材,與低空間能力的學習者的認知負荷沒有顯著差異(F(3,50)=2.56, p=.065, f=0.361);(5)高空間能力學習者的教材效果顯著優於低空間能力的學習者(F(3,50)=9.985, p=.000, f=0.606)。Item 探討自我解釋對四年級學生閱讀不同表徵之學習教材的影響-以國小「繁殖」概念為例(2006) 覃湘晴摘 要 許多的研究均指出自我解釋有助於學習(Chi et al., 1989, 1991, 1994),因此有些學者發現圖表或圖解具有促進自我解釋的功效( Ainsworth& Loizou, 2003; Cox, 1999),但亦有學者持相反意見(Wilkin, 1997);再者在教材中加入了輔助的圖表或圖解後,是否對學習者產生過多的認知負荷而不利學習亦是研究者想探討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以自我解釋的方式閱讀不同表徵的教材,以探討各組的學習表現、自我解釋數量、自我解釋類型的數量分佈、自我解釋的型態、在閱讀時所感知到的認知負荷並探知各組概念改變的情形及對自我解釋的態度。 研究對象為國小四年級中等程度的學生32名,隨機、平均分配至文組、格文組、圖文組、圖格文組共四組進行研究。閱讀過程中以自我解釋的方式學習,並於前測、後測結束後晤談以瞭解受試者的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1.各組學習表現:以圖文組表現最佳,之後依序為圖格文組、格文組、文組。 2.自我解釋數量:圖文組自我解釋量為數最多,再來是圖格文組、格文組、文組,且學習表現和自我解釋數量為顯著正相關。 3.自我解釋類型分佈:含有圖片的組別在「情境精緻的自我解釋」比無圖片的組別來得多;含有表格的組別在「講述摘要或大意的自我解釋」比無表格之組別來得多。 4.自我解釋的型態:格文組、圖文組各有5類,圖格文組有6類,其中的共同點為:若受試者有交互參看不同表徵而自我解釋者,在學習表現及自我解釋數量上會表現得較好。 5.各組的認知負荷:圖文組的認知負荷最低,文組的認知負荷最高,且認知負荷和學習表現為顯著負相關。 6.迷思概念與概念改變的情形:在動物和植物的繁殖概念中共同迷思概念為「學生易將繁殖和生長混淆」,且迷思概念主要成因為動、植物之外形、字義上的錯誤學習、日常生活經驗、直覺式的判斷;在概念改變方面,受試者較難產生概念改變的亦為上述這些成因之下的迷思概念。 7.對自我解釋的態度:圖文組和圖格文組「對自我解釋的接納度」及「自我解釋的學習功效」有較高的正向支持率,反之格文組、文組則無。Item 探討國中力與壓力單元之科學圖像表徵種類與學生閱讀理解行為及表現(2015) 童士奇; Tung, Shih-Chi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現行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力與壓力單元)中的科學圖像表徵種類,及探討科學圖像表徵種類、性別差異、科學認識觀與科學圖像表徵閱讀理解之關係。本研究以已學過此單元之國九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使用科學圖像表徵理解問卷、科學認識觀問卷來探討學生對科學圖像表徵之閱讀理解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1)科學圖像表徵種類,在功能形式與內容形式方面,分別以表徵圖及景物圖為主;(2)在理解不同種類的科學圖像表徵時,學生對「組織/資料圖」及「表徵/理論模式圖」的閱讀行為及理解的表現是較差的,而「解釋/概念圖」及「表徵/景物圖」的閱讀行為及理解的表現是較好的,故閱讀所需時間、認知負荷及理解表現是相關的;(3)閱讀「組織/資料圖」、「表徵/景物圖」及「表徵/多元表徵圖」的閱讀行為具在性別差異;(4)學生的科學認識觀與閱讀「表徵/關係圖」、「表徵/理論模式圖」、「組織/資料圖」、「解釋/概念圖」、「表徵/概念圖」、「表徵/景物圖」、「表徵/多元表徵圖」時之行為與表現有相關。 關鍵字:圖像種類、圖像閱讀、認知負荷、科學認識觀、性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