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9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三學生在浮力情境中對作用力辨識與力平衡理解之探討(2011) 江慶育; Ching-Yu Chiang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國三學生,在處理需要力平衡概念的浮力問題時,是否能根據物體在液體中不同的浮沉情況,辨識出作用於物體上所有的作用力?以及探討學生是否能利用力平衡的觀點,來判斷在不同的浮沉情境,液體中物體所受作用力之間的關係? 研究對象為桃園縣某國中3年級的學生105名,利用研究者自行編製的「浮力情境紙筆測驗」為研究工具,包含繪製力圖、作用力的辨識、浮力與重力的關係判斷。調查國三學生在浮力的問題情境中,其具備的力學概念。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於力的理解,以及力平衡觀念的認知,則針對18位學生利用半結構的訪談加以詮釋分析,以期能探究學生的力學概念和了解學生浮力單元的學習困難。研究結果如下: 1.物體所受作用力較少時,學生在繪製力圖及辨識作用力的表現較好。 2.學生在繪製力圖時,通常能辨識出物體所受的重力與浮力,但容易忽略其他的作用力。 3.部份學生在繪製力圖時,誤將壓力視為一種作用力。 4.學生在使用浮力公式時,通常只注意其中一個因素,而無法同時考量物體體積與液體密度的變化,造成判斷上的錯誤。 5.部份學生以直觀方式判斷浮力,認為浮力越大,物體越容易上升;浮力越小,物體則容易下沉。 6.部份學生無法瞭解浮力的成因,以至於認為物體在液體中的位置,會改變物體所受的浮力。 7.部份學生缺乏辨識浮體與沉體的能力。Item 從力的比較觀點探討九年級學生理解浮力概念困難之研究(2008) 夏秋蘋; SHIA CHIU-PING摘 要 浮力的概念,在物理學當中是屬於重要且不容易學習的單元,學生必須統合之前學過的密度、體積、質量、壓力…等許多相關知識,並且要能掌握阿基米德的原理及物體在液體中抽象的受力情形,才得以架構出完整的浮力概念。鑒於近年來的基本學力測驗,有關浮力問題的答對率普遍偏低,研究者在學生解題過程中發現,普遍學生不太會使用物體在液體中受力比較的情形來解浮力的問題,許多可以用簡單的受力比較來解決的浮力問題,學生卻被其它複雜的想法所困住,反而無法解答。研究者查閱國內外十八篇相關討論浮力的文獻,尚未發現有從受力的比較觀點,來探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情形,因此本研究設計欲探討學生能否從物體受力的比較情形,來減少在浮力方面的學習困難,希望藉此提升學生在學習浮力的整體成效。 本研究主要從「力平衡」的概念為主軸,探討學生在使用物體受力的比較來理解「浮體」浮力、「沉體」浮力、「判斷浮沉」、「液體密度改變後的浮體」浮力、「液體密度改變後的沉體」浮力,這五個面向的浮力問題。本研究的浮力試題經由預試後確定信度、效度皆達到標準後正式施測。 研究結果發現:一、能掌握力平衡概念的學生,在以上有關浮力的五個向度的答對率皆高於未能掌握力平衡的學生。二、整體而言男生在浮力各向度的表現是優於女生的。三、使用「受力比較」模式解浮力題目的答對率高於使用「密度」模式的學生。 綜上所述,使用力的比較方式來解浮力問題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浮力的困難,而且可以提高浮力問題的答對率。Item 概念取代教學對國中生浮力單元概念學習與概念改變之影響(2017) 楊瑜君; Yang, Yu-Chun本研究以「概念取代理論」為基礎,發展浮力概念取代教學。探討概念取代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在浮力單元迷思概念改變之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兩班國中九年級學生,分別為實驗組19人,實行概念取代教學;對照組21人,施以傳統式教學,並收集浮力概念診斷測驗前後測、浮力概念應用後測以及浮力概念延宕後測等資料,以了解學生浮力概念的學習成效與迷思概念改變情形。以下為本研究的結果: 1. 實驗組與對照組概念改變皆有成效,然實驗組之概念改變成效顯著優於對照組,但在正確概念學習成效上無顯著差別。代表概念取代教學主要幫助的是概念改變的部分。 2. 實驗組的應用測驗顯著優於對照組。代表學生經過概念取代教學後對浮力概念有較佳的解釋能力。 3. 延宕後測整體而言兩組沒有顯著差異,但實驗組在概念取代題型的得分上高於對照組,雖未達顯著差異,仍有優於對照組的趨勢。 概念取代教學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產生概念改變,並使學生在概念應用上有較好的學習成效,依本研究結果,對未來教師教學與教科書編寫及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