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121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土地的歌詩:臺灣北海岸的褒歌(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2012-08-01) 陳龍廷Item 十七世紀的諷刺文章:閻和赫立(Jan and Gerrit)兩個荷蘭人教師的對話-後記:福爾摩莎落入漢人手中 -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2011-04-01) 賀安娟; Heylen, AnnItem 生活在大都會:臺灣人旅日回憶錄(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8-12-01) 賀安娟; Heylen, Ann本文透過摘選數位日本殖民時代留日學生的回憶錄篇章,來探討所謂「成為日本人」此一概念。對於習於以傳統中國心態與行事邏輯的台灣留日學生而言,日本化帶來許多新奇的經驗。那些文化價值被台灣留日學生視為優越而近代的表徵,而他們在日本境內又如何對應這些價值?本文指出這些近代性的行事方式並非全然出自日本傳統,而是由日本與周邊區域和國際世界多方互動所致。藉此,來說明某些台灣留日學生藉以發現並挑戰其認同的那些共通感的模式,還有二十世紀全球化邏輯下所框架並滋養的社會對話。張深切、楊肇嘉、杜聰明、陳逸松之回憶錄是本文著力所在。Item 十七世紀的諷刺文章:閻和赫立(Jan and Gerrit)兩個荷蘭人教師的對話-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2010-10-01) 賀安娟; Heylen, AnnItem 旅遊、記憶與論述--蔡廷蘭《海南雜著》的跨界之旅(漢學研究中心, 2008-12-01) 林淑慧臺灣古典文學史上的數本遊記,多呈現文人對異地的記憶,並透露文化論述的特殊質性。在十九世紀旅外遊記中,蔡廷蘭《海南雜著》為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清道光十五至十六年 (1835-1836) 的意外旅程,使得此位澎湖文人因緣際會見識到越南的自然景觀及人文風俗。《海南雜著》牽涉到跨越疆界的書寫,而成為臺灣清治時期著作譯成多國語文的特例;今日也因此書的流傳,加深作者在家鄉或異地的象徵性社會地位。故從兩大面向詮釋此部旅遊書寫:(一) 先探討蔡廷蘭越南行旅記憶,分從歷險探奇的旅行記憶、越南傳說與諺語的民間記憶兩方面來論析。(二)其次,從歷史論述、風俗論述兩層面,分析《海南雜著》文化論述的內在意涵。本文參酌眾多相關史料,以詮釋此部旅外遊記所牽涉到的文化遷徙流動,並呈現在地文人跨界論述的價值觀。Item 知識啟蒙與現代性--李春生《主津新集》的文化論述(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2008-07-01) 林淑慧Item 臺灣kap愛爾蘭語言文學運動比較--小島嶼 大議題(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2013-03-01) 李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