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由史學演奏觀點探討巴赫小提琴舞曲作品之速度詮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21-11-??) 張以利; 陳沁紅; Yi-Li CHANG, Chinn-Horng Nanette CHEN
    「速度」,在音樂中擔任關鍵角色,賦予音樂生命、靈魂與力量。然而,在十八世紀之前,多數的樂譜對於速度標示並不明確,有些樂譜甚至沒有任何速度標記。這並不意味著作曲家對於作品的演奏沒有速度的要求;相反地,當時的音樂家對於音樂的速度有著約定俗成的詮釋。本文以巴赫無伴奏小提琴舞曲為例,透過當代史學演奏的角度,藉由速度標示、拍號、風格以及歷史背景,深入探討巴赫的舞曲速度詮釋。綜合整理其分析及討論,可發現舞曲速度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今日的音樂家面對此時期的作品時,除了速度本身,還應考量到十七、十八世紀正值定量記譜法與現代記譜法的過渡期,拍號在當時所代表的速度含意為何;除此之外,如何完整呈現當代的音樂風格與精神,以及良好的音樂品味,更是現代音樂家應該思考的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