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配器發展與應用
    (2020) 陳沛穎; Chen, Pei-Y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配器之發展脈絡與應用,採取文獻研究法。筆者蒐集音樂音響學於各時期的發展脈絡、配器的定義、音樂創作的前景、中景與背景等三面向之文獻作為研究初步設計依據。經由文獻蒐整,梳理文藝復興時期至20世紀管弦樂團以及19至20世紀流行樂團編制的形成與發展脈絡,並以各時期之作品作為佐證。完成統整分析後,筆者分別藉由蓋希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的《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1924)得知古典音樂中的流行元素;英國普洛柯哈倫(Procol Harum)樂團的《蒼白的淺影》(A Whiter Shade of Pale, 1967)了解流行音樂中的古典元素。在分析二曲後筆者認為,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創作在和聲與配器之間的語法轉換上必然會受到不同時代背景及歷史脈絡傳承的影響,而產生對於聲響美學的不同想法,但二者之間的交互影響卻也是不容忽視。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提供未來相關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