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貝多芬《A大調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七,克羅采》之分析與演奏詮釋(2022) 陳奕儒; Chen, Yi-Ju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為橫跨古典時期與浪漫時期的音樂家,他不僅承襲了古典樂派的傳統音樂形式與語言,更開啟了浪漫樂派的風格與精神,並從中建立屬於他的個人特色。1802至1803年間,貝多芬正面臨聽力退化所帶來的打擊,寫下了遺書表明對於生活的絕望,但其透過堅強的意志繼續堅持創作,完成了《A大調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四十七》,並在同年的5月24日在奧加唐劇院(Augarten Theatre),由貝多芬本人與小提琴家喬治‧布瑞吉陶爾(George Bridgetower, 1779-1860)進行首演。而後因題獻給小提琴家魯道夫‧克羅采(Rodolphe Kreutzer, 1766-1831),亦得名為克羅采奏鳴曲。與貝多芬先前所譜寫的小提琴奏鳴曲相比,此作品中的小提琴不再居於附屬地位,而是與鋼琴有了更多對話的空間,可說是貝多芬初期與中期作品的分界點,同時亦代表著中期作品的開端。本報告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包含此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和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概述貝多芬的生平、重要作品及寫作特色,《克羅采》之創作背景及首演資料;第三章為樂曲分析;第四章為樂曲演奏詮釋,以鋼琴合作的觀點來進行探討與論述;第五章為結語。Item 卡洛斯‧瓜斯塔比諾《給單簧管和鋼琴的奏鳴曲》之分析與演奏詮釋(2021) 林昕璇; Lin, Sin-Syuan卡洛斯‧瓜斯塔比諾(Carlos Guastavino, 1912-2000)為二十世紀阿根廷的鋼琴家及民族主義作曲家。在其有生之年,他曾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國家政權動亂,使得他的音樂作品展現出個人獨特情感與當地民俗風情。1970年一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國立音樂學院(National Conservatory)教授作曲的瓜斯塔比諾,以三年的時間完成《給單簧管和鋼琴的奏鳴曲》並題獻給單簧管演奏家路易斯.羅西(Luis Rossi, b.1947)。樂曲中除了使用保守的和聲聲響、優美浪漫的旋律線條,還注入了阿根廷當地的民族音樂與舞蹈元素;並在同年由羅西的單簧管老師馬丁.道(Martin Tow)和鋼琴家芮妮.德克斯(Renee Derks),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市政廣播電臺(Municipal Radio of Buenos Aires)首演轉播。本篇詮釋論文將涵蓋五個章節:分別為第一章緒論,簡要闡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架構;第二章文獻探討,首先介紹阿根廷從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的音樂發展,再深入探討瓜斯塔比諾之生平、創作特色、作品創作背景與其首演資料;第三章樂曲分析與詮釋探討,以Lagos出版的樂譜作為依據,再藉由鋼琴合作者的觀點進行探討及分享;第四章有聲資料比較,將針對速度、音量以及音色等合作平衡上論述筆者個人想法;第五章結語,綜合上述分析重點,並提出筆者的觀點整理。Item 德布西藝術歌曲《優雅慶典I、II》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2022) 陳冠諭; Chen, Guan-Yu克勞德‧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為法國最為人知的作曲家之一,其生活的十九世紀末,由於整體社會環境的繁榮,進而促使了藝文活動盛行。在與文人雅士們的交流之下,激發了他內容豐富且具高藝術性的創作。其聲樂作品《優雅慶典》(Fêtes Galantes I& II, 1891-1904)分為兩集,並且各有三首曲子,第一集創作於1891年,第二集則創作於1904年,雖然分別相隔十餘年的時間,但在選擇詩詞的意境以及動機的使用上,亦巧妙地將兩集作為一套完整的曲目。 本書面報告總共有四章,第一章為緒論,共有兩節,分別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目的以及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一節為十九世紀法國藝術歌曲發展概述,第二節探討德布西生平,第三節為德布西藝術歌曲之創作特色,第四節為象徵主義之概述;第五節為詩人魏崙之生平與重要作品;第三章為《優雅慶典》之樂曲詮釋與分析,共六節,分別為其六首歌曲:〈悄悄地〉(En Sourdine)、〈木偶戲〉(Fantoches)、〈月光〉(Clair de Lune)、〈天真的少女〉(Les ingénus)、〈牧神〉(Le Faune)、〈感傷的對白〉(Colloque sentimental),各曲先討論詞義以及音韻之間的關係,再研究樂曲架構以及鋼琴和聲樂之間的合作與詮釋;第四章為結語,綜合上述全文以筆者觀點做出總結。Item 約翰.布拉姆斯《九首藝術歌曲,作品六十三》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2021) 趙于涵; Chao, Yu-Han約翰‧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為浪漫主義中期之德國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作品種類涵蓋範圍廣泛,包含鋼琴曲、聲樂曲、室內樂、交響曲與合唱作品。作品六十三創作於 1873 年,分別使用馬克思‧馮‧胥肯多夫(Maxvon Schenkendorf, 1783-1817)、費利克斯‧舒曼(Felix Schumann, 1854-1879)、克勞斯‧格羅斯(klaus Groth, 1819-1899)三位詩人之作品,內容以回憶為主體,交替描述青春時的愛與歲月。 此書面報告分為五個章節,分別為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 範圍,第二章敘述作曲家生平、聲樂作品與特色,並介紹作品六十三《九首藝術歌 曲》之創作背景與首演,第三章講述三位詩人之生平,第四章為樂曲分析與詮釋, 分析部分以 Breitkopf & Härtel 於 1927 年出版的樂譜做為參考,先進行詩意與樂曲 的結構分析,再逐樂段研究詩詞與音樂動機的關聯;樂曲詮釋則由鋼琴合作的角度 給予演奏建議,第五章以筆者研究心得之結語作收尾。Item 撒姆爾.巴伯《大提琴奏鳴曲,作品六》之分析與演奏詮釋(2019) 林張郁; Lin, Chang-Yu撒姆爾.巴伯(Samuel Barber, 1910-1981)為二十世紀美國新浪漫主義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他是一位作曲家、鋼琴家、聲樂家也是一位指揮家。他致力於在保留傳統的前提之下,發展和建立屬於他自己的個人特色。 本詮釋報告研究的是他唯一的一首大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作品六》,此為他於二十二歲時,於學生時期所創作的最後一個作品,完成於1932年,題獻給他於柯蒂斯音樂學院的作曲老師斯卡列羅,此奏鳴曲後被譽為本世紀最傑出的大提琴奏鳴曲。因為此曲屬於他早期的作品,所以可以明顯看到巴伯以傳統的奏鳴曲式寫成,卻可在其中找到屬於二十世紀的和聲色彩與手法,第一樂章為不太快的快板、第二樂章為慢板,第三樂章則為熱情的快板。 本論文共分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包含此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與結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包含二十世紀美國音樂史概述、巴伯生平、重要作品與特色,以及作品六之創作背景與首演資料;第三章為樂曲分析;第四章為鋼琴合作之探討;第五章為有聲資料之賞析;第六章為結語。Item 謝爾蓋‧普羅柯菲夫《F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八十》之分析與演奏詮釋(2020) 陳昀; Chen, Yun謝爾蓋‧謝爾蓋維奇‧普羅柯菲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1891-1953)為俄羅斯舉世聞名的作曲家之一,在其有生之年見證了俄羅斯帝國的衰亡、蘇聯的建立與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甚至有十餘年的海外生活,因此讓普羅柯菲夫的音樂作品有獨樹一格的魅力。 1946年夏天第二次世界大戰甫結束,普羅柯菲夫完成了《F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八十》之創作,歷時八年,對於戰爭期間受到政治迫害的知識份子、受砲火荼毒的黎民百姓與蘇聯在戰役中的堅忍不拔並最終獲得勝利等有生動的描述;同年10月,小提琴家大衛‧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8-1974)與鋼琴家列夫‧歐伯林(Lev Oborin, 1907-1974)在莫斯科首演,將此曲傳播至世界各地。 本篇論文總共有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描述研究動機與目的和分析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為文獻蒐集,首先敘述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期俄羅斯地區的音樂歷史與發展,以更了解普羅柯菲夫當時的時代背景,接著再敘述他的生平及其作曲特色與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品,並介紹他《F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八十》之創作背景與首演資料第三章為樂曲分析,以International Music Company於1960年出版的樂譜為依據;第四章為樂曲詮釋,從鋼琴合作的角度進行論述;第五章為不同有聲資料的比較,為樂 曲詮釋作進一步的探討;第六章為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