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之作品分析及指揮詮釋
    (2020) 章浩緯; Chang, Hao-Wei
    在交響曲歷史上貝多芬的「九大」無疑是一座巍然的里程碑,身後的作曲家不斷嘗試為交響曲在浪漫時期尋找一個新的定位,布拉姆斯追隨前輩的腳步,堅守傳統的創作技法,融入自我獨特的觀點,開創特有的音樂風格,持續影響後代作曲家。本文要探討的是他《第二號交響曲》,這部作品在第一號交響曲的成功之下,給予布拉姆斯交響曲創作上的信心,受田園映像的啟發而寫,有別於其他首的氣勢磅礡,卻是別樣精緻之作。 研究者將本文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其中包含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方法和範圍;第二章《第二號交響曲》背景探究,概述布拉姆斯的生平和相關作品,深入獨特的創作風格,以及創作背景的歷史研究;第三章介紹《第二號交響曲》樂曲分析,根據曲式結構、調性、節奏、和聲、織體等音樂素材來做分析探討;第四章《第二號交響曲》指揮詮釋,經由理論分析結果,加上指揮實務的經驗,撰寫出排練樂團和指揮法詮釋的細節;最後第五章的結論,綜合前四個章節的論點,整合研究者的重點分析和音樂見解,希望透過《第二號交響曲》的作品研究,能深入樂曲的特色,進而精進指揮技巧和排練重點,有效於指揮專業能力的提升,並期許自己能對布拉姆斯的音樂有更精闢的掌握。
  • Item
    從黑夜到光明:孟德爾頌的《讚美歌》和 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
    (2013) 張皓閔
    孟德爾頌的《讚美歌》和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是兩部經常被拿來和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做比較的人聲交響曲,因為兩者在形式上都和貝多芬第九一樣,開始於三個器樂樂章,並結束以清唱劇式的宏偉終樂章。雖然絕大多數文獻關注的焦點在於貝多芬第九對這兩部作品的影響,但把三部作品放在一起觀察時,可發現孟德爾頌和馬勒的作品其實更具共通性──兩者都以宗教為題材,且共享「從黑夜到光明」的中心主旨。本論文即以孟德爾頌的《讚美歌》和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為研究對象,一方面檢視兩部作品大不相同的創作歷程,各以何種方式影響樂曲特殊結構的形成,另一方面對照兩位作曲家如何透過諸多相似的手法,展現「從黑夜到光明」的進程。
  • Item
    韋伯〈第二號C大調交響曲〉之研究與指揮詮釋
    (2014) 蔡閔媜; Tsai, Ming-chen
    韋伯雖然有許多著名的協奏曲以及歌劇,但他所做的兩首交響曲,在各大音樂會或研究論文中並未受到重視,不管是國內外的演出或是各大學術研究期刊,幾乎找不到任何的資料。筆者希望透過《第二號交響曲》的研究,近一步了解如此藴涵優雅旋律的美麗作品為何不受青睞。在只有少量資料可以作為研究的前提下,筆者必須先從韋伯背景、前古典時期音樂風格、創作手法著手,再透過樂曲分析進行研究,並藉由與雙鋼琴排練,探討其詮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