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13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論儒家的傳統民間德教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困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4-12-??) 潘朝陽; Pan, Chao-yang儒家從孔孟起始,就重視在民間傳播德教,至宋明儒家,此傳統振興而弘揚,並成為中國庶民社會的基本教化傳統,甚至清朝的東南海島臺灣,亦無例外,皆以儒家德教為其民間教育之內容。本文從宋明大儒的民間德教之實踐論起,而及於一般民間的德教之透過鄉約、宗祠、書院等宗族和社會教育之組織結構而詮釋儒家傳統民間德教之內容。同時,本文之末也關懷在現代化衝擊之下,傳統民間儒家德教遭逢衰退之危機以及在都市中推行的困難,嘗試提出初步的對應之道。Item 論儒家的傳統民間德教及其在現代社會的困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4-12-??) 潘朝陽; Pan, Chao-yang儒家從孔孟起始,就重視在民間傳播德教,至宋明儒家,此傳統振興而弘揚,並成為中國庶民社會的基本教化傳統,甚至清朝的東南海島臺灣,亦無例外,皆以儒家德教為其民間教育之內容。本文從宋明大儒的民間德教之實踐論起,而及於一般民間的德教之透過鄉約、宗祠、書院等宗族和社會教育之組織結構而詮釋儒家傳統民間德教之內容。同時,本文之末也關懷在現代化衝擊之下,傳統民間儒家德教遭逢衰退之危機以及在都市中推行的困難,嘗試提出初步的對應之道。Item 重探中國人文傳統的自然觀---儒家的自然思想和環境倫理(I)(2002/08-2003/07) 潘朝陽Item 試論全球化結構下馬祖文化圈的辯證性發展與內外雙向調適(連江縣政府文化局, 2009-12-01) 潘朝陽Item 西湖溪谷地客家聚落空間結構及宗教神聖空間(2011/01-2011/11) 潘朝陽文明(civilization)的核心意義是指城市和市民的聚居與定著,換言之,是指一群人在一片土地上,展開了移墾、開發以及建立聚落的定著過程和結果。在人文地理或聚落地理的研究上,關注人群於區域中的遷移以及遷移到新的區域中,透過初始的艱辛墾闢,再來就是建築簡便屋舍以避風雨野獸和敵人,繼之則是整建堅固家屋求較安適的居住,持之數年,人群以及家庭形成,因而從單一家屋發展為三四家屋的小村,繼而發展為略具規模的村莊,再則產生村莊地區的店街,持之而往,甚至也發展出農村區域的鄉街。聚落之基本構成就是這樣的從單一屋舍而發展成村莊、鄉街的過程及其結果。 再者,人群經由墾闢而建構他們的聚落,並不是獸的築穴,亦非鳥的築巢;人的建屋立莊,是如同西哲海德格所說的這是一個人在世存有的意義之彰顯,是天地神人四重性的安居,所以,人群的開發土地,建立莊社,其聚落空間會與其開墾歷程牽涉的天地以及其安身寄託的宗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對於聚落的研究,必追索其空間結構和宗教崇拜形成的神聖空間。 苗栗縣西湖溪是一條重要的客家人移墾建莊的流域,在地形上,為丘陵區域中切割而成的河谷,其兩側從小規模的沖積平原到其旁的低位河階,是客家人從河口溯源墾居的地帶。於開發史上,在土牛溝西側的下游河口地區,屬於較早來墾的泉籍人群,此區稱為二湖,而客家先民則不理會清朝禁令紛紛越過土牛溝而深入西湖溪中游和上游墾闢,從下游往上游,稱為三湖、四湖、五湖、九湖。湖之客語之義為河谷中較寬廣的盆地,客家先民就是在這條河谷中漸次地開發建立了三湖莊、四湖莊、五湖莊並溯至上游的銅鑼形的臺地區建立九湖莊,最終則是三義鄉街、銅鑼鄉街及其四周的村莊的築造和發展。 西湖溪谷地的客家先民辛勤卓絕,除了在此不算寬廣的谷地裏發展了豐實的農耕建立了篤厚的家業之外,他們亦建立了紮實的文教以及屬於聚落全眾精神所向所依的正直大神的廟堂,所以,西湖溪谷地的文風特高,呈現在傳統民居、祠堂和廟宇的文化景觀和人文空間中。 在這個客家先民拓墾建莊發展鄉街的谷地,我們可以探索客家人的聚落和宗教的空間結構,同時,亦可驗證「土著化」(陳其南)、「內地化」(李國祁)、「原鄉生活方式」(施添福)以及「儒漢化」(尹章義)等等臺灣史地研究中的重要理論。Item 儒學的環境空間思想與實踐(臺大出版中心, 2011-04-01) 潘朝陽Item 自然與身體---一個跨文化的論述-在天地之中的安居─儒家的身體空間(III)(2007/08-2008/07) 潘朝陽這是2005 年8 月1 日開始的由清華大學中文系楊儒賓教授為總主持人的三年整合型 研究計畫『身體與自然-一個跨文化的論述』的子計畫。 此整合型計畫於該年六月審核發佈時,只核准第一年的計畫和經費(從2005 年8 月 1 日至2006 年7 月31 日)。因此於2005 年年底,筆者再就原計畫進行第二年和第三年 的子計畫的申請。2006 年6 月,審核結果是同意第二年期的經費和計畫。目前,筆者 正在執行這第二年的研究,時間是從2006 年8 月1 日至2007 年7 月31 日。 現在,筆者提出第三年期的子計畫的計畫書和經費申請,其階段是從2007 年8 月1 日至2008 年7 月31 日。 筆者的子計畫是「在天地之中的安居-儒家的身體空間」。以三年為期,運用人文主 義地理學的存在現象學之觀點,探討並詮釋中國儒家經典及思想中的身心與自然互動 下形成的身體空間。 筆者的三年期研究區分為古代儒家的始源、宋明儒學的中成以及當代新儒家的終構 等三個歷史階段來詮釋中國儒家的身心一如之道德性身體空間。 古代始源期是探明從孔孟荀直至兩漢而統稱為古代的儒家之關於人在自然天地之 中,如何依其道德性在世存有而發展出來的身心一如的安居。 宋明儒學屬於近世型儒家,在此中成期乃是縱貫體系和橫攝體系的儒家思想中的人 與天地自然互動而生的身體空間,著重在道心、天理的創化;並且從心到氣而同時著 重心與氣辯證關係下的身體和自然之間的和諧與緊張性,此種矛盾和統一所形成的身 體空間深具探討價值。 當代新儒家方面,筆者期望詮釋熊十力的乾元性海型儒學以及牟宗三兩層存有型儒 學中的身心在自然天地中的存有之道。並旁及於徐復觀和唐君毅的體系。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筆者已經先提出了從古典到熊十力的文本和思想中的關於水的 詮釋,在這個詮釋中初步發展了中國儒家的身體空間論。 目前,筆者將處理:逆覺體證之大程子和靜涵橫攝的朱子的儒學中的身體空間。 最後則回溯古代儒家的原始之身心一如且人天同體的道德化人在天地安居之道。Item 西湖溪谷地客家聚落空間結構及宗教神聖空間(三)(2013/01-2013/11) 潘朝陽文明(civilization)的核心意義是指城市和市民的聚居與定著,換言之,是指一群人在一片土地上,展開了移墾、開發以及建立聚落的定著過程和結果。在人文地理或聚落地理的研究上,關注人群於區域中的遷移以及遷移到新的區域中,透過初始的艱辛墾闢,再來就是建築簡便屋舍以避風雨野獸和敵人,繼之則是整建堅固家屋求較安適的居住,持之數年,人群以及家庭形成,因而從單一家屋發展為三四家屋的小村,繼而發展為略具規模的村莊,再則產生村莊地區的店街,持之而往,甚至也發展出農村區域的鄉街。聚落之基本構成就是這樣的從單一屋舍而發展成村莊、鄉街的過程及其結果。 再者,人群經由墾闢而建構他們的聚落,並不是獸的築穴,亦非鳥的築巢;人的建屋立莊,是如同西哲海德格所說的這是一個人在世存有的意義之彰顯,是天地神人四重性的安居,所以,人群的開發土地,建立莊社,其聚落空間會與其開墾歷程牽涉的天地以及其安身寄託的宗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對於聚落的研究,必追索其空間結構和宗教崇拜形成的神聖空間。 苗栗縣西湖溪是一條重要的客家人移墾建莊的流域,在地形上,為丘陵區域中切割而成的河谷,其兩側從小規模的沖積平原到其旁的低位河階,是客家人從河口溯源墾居的地帶。於開發史上,在土牛溝西側的下游河口地區,屬於較早來墾的泉籍人群,此區稱為二湖,而客家先民則不理會清朝禁令紛紛越過土牛溝而深入西湖溪中游和上游墾闢,從下游往上游,稱為三湖、四湖、五湖、九湖。湖之客語之義為河谷中較寬廣的盆地,客家先民就是在這條河谷中漸次地開發建立了三湖莊、四湖莊、五湖莊並溯至上游的銅鑼形的臺地區建立九湖莊,最終則是三義鄉街、銅鑼鄉街及其四周的村莊的築造和發展。 西湖溪谷地的客家先民辛勤卓絕,除了在此不算寬廣的谷地裏發展了豐實的農耕建立了篤厚的家業之外,他們亦建立了紮實的文教以及屬於聚落全眾精神所向所依的正直大神的廟堂,所以,西湖溪谷地的文風特高,呈現在傳統民居、祠堂和廟宇的文化景觀和人文空間中。 在這個客家先民拓墾建莊發展鄉街的谷地,我們可以探索客家人的聚落和宗教的空間結構,同時,亦可驗證「土著化」(陳其南)、「內地化」(李國祁)、「原鄉生活方式」(施添福)以及「儒漢化」(尹章義)等等臺灣史地研究中的重要理論。Item 自然與身體─一個跨文化的論述-在天地之中的安居─儒家的身體空間(II)(2006/08-2007/07) 潘朝陽這個子計畫乃是九十四年度筆者參加由楊儒賓教授為總主持人的『身體與自然-一個 跨文化的論述』之三年期整合研究計畫中的一個子計畫。 該年度計畫申請,只核准一年經費。九十五年度的計畫申請,是仍然沿續九十四年度 本來的研究計畫,申請後兩年期經費。 筆者此研究計畫,以三年為期,運用人文主義地理學中的現象學地理學或地理現象學 之觀點,探討並詮釋中國儒家文本和思想中的自然與身體互動下的身體空間性。 筆者是三年研究區分為古代儒家的始源、宋明儒家的中成、當代新儒家的終構。古代 始源期,是在探明從孔孟荀而到漢代而統稱為古代儒家思想和文本之中的關於人在自然 天地之中如何依其道德型在世存有而發展出來的身心一如的安居。中間的轉化和成就, 則為宋明近世型之儒家,在此中成期將留意縱貫體系和橫攝體系的儒家思想中的人與天 地自然互動而生的身體空間,著重在道心、天理的創化;隨時代之演進,更以乾坤並建 及工夫即本體的生氣論而演化的身體空間論。當代新儒家,則將以熊十力乾元性海之道 德型理氣一如的形上體系切入,從熊氏生生創造真幾之自然觀詮釋當代新儒家的身體空 間思想。 九十四年度,筆者進行了古代儒典與熊十力大海水論的會通,解析了儒家的水識覺而 進一步詮釋了儒家的身心一如的天地安居型空間觀。九十五年度將接續宋明儒家的身體 空間論,最後詮釋古代儒家身體空間論。 儒家基本上以道德理想主義觀照身體;以仁之生生真幾看自然世界,兩者在存有論之 意義上,則又是二而一者。從古代經近世到當代,中國儒家是以整全生機論將天地神人 融而為一體。這是儒家身體與自然互動下的基本觀點,在天地神人安頓如一之包容中, 儒家主張道德型的身心在道化的天地空間中,為其核心而彰顯而存有。Item 西湖溪谷地客家聚落空間結構及宗教神聖空間(二)(2012/01-2012/11) 潘朝陽文明(civilization)的核心意義是指城市和市民的聚居與定著,換言之,是指一群人在一片土地上,展開了移墾、開發以及建立聚落的定著過程和結果。在人文地理或聚落地理的研究上,關注人群於區域中的遷移以及遷移到新的區域中,透過初始的艱辛墾闢,再來就是建築簡便屋舍以避風雨野獸和敵人,繼之則是整建堅固家屋求較安適的居住,持之數年,人群以及家庭形成,因而從單一家屋發展為三四家屋的小村,繼而發展為略具規模的村莊,再則產生村莊地區的店街,持之而往,甚至也發展出農村區域的鄉街。聚落之基本構成就是這樣的從單一屋舍而發展成村莊、鄉街的過程及其結果。 再者,人群經由墾闢而建構他們的聚落,並不是獸的築穴,亦非鳥的築巢;人的建屋立莊,是如同西哲海德格所說的這是一個人在世存有的意義之彰顯,是天地神人四重性的安居,所以,人群的開發土地,建立莊社,其聚落空間會與其開墾歷程牽涉的天地以及其安身寄託的宗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對於聚落的研究,必追索其空間結構和宗教崇拜形成的神聖空間。 苗栗縣西湖溪是一條重要的客家人移墾建莊的流域,在地形上,為丘陵區域中切割而成的河谷,其兩側從小規模的沖積平原到其旁的低位河階,是客家人從河口溯源墾居的地帶。於開發史上,在土牛溝西側的下游河口地區,屬於較早來墾的泉籍人群,此區稱為二湖,而客家先民則不理會清朝禁令紛紛越過土牛溝而深入西湖溪中游和上游墾闢,從下游往上游,稱為三湖、四湖、五湖、九湖。湖之客語之義為河谷中較寬廣的盆地,客家先民就是在這條河谷中漸次地開發建立了三湖莊、四湖莊、五湖莊並溯至上游的銅鑼形的臺地區建立九湖莊,最終則是三義鄉街、銅鑼鄉街及其四周的村莊的築造和發展。 西湖溪谷地的客家先民辛勤卓絕,除了在此不算寬廣的谷地裏發展了豐實的農耕建立了篤厚的家業之外,他們亦建立了紮實的文教以及屬於聚落全眾精神所向所依的正直大神的廟堂,所以,西湖溪谷地的文風特高,呈現在傳統民居、祠堂和廟宇的文化景觀和人文空間中。 在這個客家先民拓墾建莊發展鄉街的谷地,我們可以探索客家人的聚落和宗教的空間結構,同時,亦可驗證「土著化」(陳其南)、「內地化」(李國祁)、「原鄉生活方式」(施添福)以及「儒漢化」(尹章義)等等臺灣史地研究中的重要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