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宋代磁州窯裝飾之研究
    (1988) 高武雄; GAO, WU-XIONG
    本篇論文主要在探討北宋至金代(A.D.960-1234)磁州窯裝飾之要素、分 期之特徵及演變情形。文中詳闡述裝飾技法、題材意涵、佈局形式三項要素,以其布 各階段之裝飾特徵及其風格演變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本文基於磁州窯的地理條件,主要從其材料基礎、技法特性著手分析其裝飾風格之特 徵與變遷,並以「白化妝」的基準限定作為取材之範圍。全文分為五章,大意為:首 章界定磁州窯。次章論述其成立背景、地理條件與裝飾之淵源。第參章通論北宋‧金 代磁州窯之裝飾要素。第肆章對於磁州窯作分期與斷代推定,作為各裝飾要素歸位與 還原之指標,用以求得裝飾之分期特徵,從而導出風格變遷之軌跡。第五章結論。 研究結果發現,磁州窯在超越白化妝的基之上,利用「灰色胎骨」、「白化妝」、「 繪料」三者之間的各種「對比」效果,達到其多式多樣的裝飾技法;雖然題材富含象 徵意義,但其為民族的共同趣味與嗜好,所以少有變遷;裝飾佈局與形式,事實上只 是一些簡單的紋樣構成與空間的巧妙配置罷了!有關裝飾之分期特徵及其演變,北宋 各期之間未有明顯差別,金代也是。然而,北宋與金代之間明顯出現差異性,特別是 「金代初期」,其原因可能朝代更迭,影響裝飾技法 裝飾技法導引裝飾題材、紋樣 佈局與形式,終致呈顯不同的裝飾風貌。 透過此研究,除了認清磁州窯之裝特徵之外,從而其在陶瓷裝飾史上的影響與重要性 也必需重新認定。
  • Item
    吳昌碩花卉畫的創作背景及其風格研究
    (1988) 陳肆明; CHEN, SI-MING
    吳昌碩氏(一八四四~一九二七)是一個集詩、書、畫、印四絕於一身,且都具有極 高成就的藝術家。在他的繪畫作品裡,以花卉最多。故本論文乃以其畫得最多的花卉 畫,作為研究的主題,而將題目訂為: 《吳晶碩花卉畫的創作背景及其風格研究》 這其中包括有影響作品形成的種種背景因素(外在要素)及作品本身感動人心的美的 真諦(內在要素)在內,因此研究方向乃朝此兩方面進行,而將章節的順序安排成: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章節安排及資料蒐集的方向及困 難等的說明。 第二章「吳昌碩花卉畫的創作背景」:著重在作品形成的種種背景因素上的探討。包 括他的家世、出生環境,並從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吳氏基本天賦的本質;再敘述他所 經過的種種磨鍊,包括啟蒙受教育,並受到連連戰亂的折磨,磨鍊了他堅忍不拔的性 格,由於他廣受當時名儒者、收藏家、畫家等師友的教導切磋,而成就了他的藝術; 更由於他活動的地理空間及當時文化環境(包括書法界、篆刻界、文學界的時代潮流 )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了他的繪風貌。 第三章「吳昌碩的繪畫思想及其花卉畫的特色」:包括兩個部份。第一部分,「吳昌 碩的繪畫思想」,以(1)讀書、養氣。(2)師造化。(3)求神似。(4)貴獨 創。(5)求融通。(6)以古為徒,以醜為美。(7)以畫意寓褒貶,具有儒家教 化的藝術觀。七項主張來說明。第二部分,「吳昌碩花卉畫的特色」,以詩情美、結 構美、筆墨色美、古拙醜怪美四項特色來說明。 第四章「吳昌碩花卉畫的風格來源及畫蹟討論」:以作品為主,將其分成四期來探討 他的風格來源及其畫風發展的特色。 第五章「吳昌碩繪畫的影響及其在畫史上的地位」:探討吳氏畫風影響的範圍,並探 究他繪畫所表現的時代精神及旺盛的生命力在歷史上所佔的地位。 第六章「結論」:綜論各章所得,確立吳氏的創作精神及其作品的社會意義與歷史價 值。並附上吳昌碩的生平及繪畫作品年表。
  • Item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探究-兼論與現代美育思想的比較
    (1987) 孫良水; SUN, LIANG-SHUI
    本文研究的主要重點,是在分析孔、孟、荀等儒家代表的美育思想之歷史背景與時代 環境,找出儒家美育思想產生的相關因素,並詳細探討儒家有關美與美育的論述;分 析其與道、墨兩家美育思想之異同,最後探究儒家美育思想與現代美育思想之比較, 以試圖為我國現代的美育導引出一正確可行之方向。 本論文資來源,在哲學(美學)方面,以先秦儒家著述之原始資料--「論語」、「 孟子」、「荀子」為主要文獻,並探討道家老、莊及墨家墨子等人之著作。同時亦參 考中國哲學史、中西美學史及美學理論等專書。在美術教育理論方面,參考國內專家 有關美術教育研究、期刊論文以及國外學者之美術教育理論等。此外有關先秦之史學 資料以及近代史、現代史之資料也列入參考範圍。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如下: 1.哲學研究法: (1)藉文獻探討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之目標、方向、範疇與其價值觀。 (2)分析、比較及闡釋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之意義、目的、內容及實施方法。 (3)比較解釋儒、道、墨三家美育思想之異同。 2.歷史研究法: (1)依時間順序探討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形成之歷程。 (2)以歷史社會學研究法,探討儒家美育思想與時代、社會背景之關係。 (3)分析、比較、歸納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之得失,以供建立現代美育思想之借鑑。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一)儒家的美育思想不僅包舉藝術教育,更重視透過美感的教 育,使美育從有形的藝術教育的提升到形而上的道德條養,以達到完美人格的境界。 (二)儒家的美育思想與中國的人生哲學思想是息息相關的,它不但不排斥政治,並 且能結合道德,將它擴及社會倫理。它的思想可以豐厚我們的人生,美化我們的心靈 。(三)儒家美育的實施是漸進的、具體的,任何人只要浸潤其中,都可以獲得精神 人格的陶養,它是積極、進取而又合乎人性的,不像道家的唯美人生,僅是少數人可 以習得,也不像墨者的功利思想、斲喪美感。而它與道、墨兩家結合起來,使中國的 美育思想,更圓滿、充實。(四)美育應包括藝術教育、透過藝術的教育所習得美感 教育、反省思考的道德倫理行為之美感教育、透過美感的教育之實踐以達到美化人生 之教塾,而且四者實應聯成一貫或融為一體。我們現代的美育理想,因受西方的影響 ,側重於分段式的研究,在「藝術教育」及「透過藝術的教育」兩方面已有相當的成 就;然而在道德倫理行為的美感教育與如何透過美感教育以達到美化人生方面,則大 都偏於想當然耳的臆測,這方面如果能將儒家的美育思想納入其中,正可彌補此一階 段之缺憾,使美育工作更瑧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