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3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大學質性評鑑的挑戰:系所與外部專家評鑑觀點的一致性分析(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06-??) 陳慧蓉; Karen Hui-Jung Chen研究目的質性評鑑受到質性研究的理念影響,質性研究的信實度已從過去客觀中立事實的認定,轉而追求詮釋與推論的確實性與可靠性,亦即質性研究者能從被研究者的立場詮釋,使雙方意見具有一致性。我國系所評鑑採行認可制,由熟悉大學治理的專家進行質性品質的判斷,以確保高等教育品質。雖然系所評鑑運用了質性研究的理念,以資料的三角校正等方法設計評鑑流程,然而,質性評鑑的品質仍然受到各界關注。由於評鑑專家是在社會情境脈落之下進行評鑑,專家本身的社會文化及個人信念,有可能帶入評鑑過程中。為尊重受評系所的意見,我國評鑑設計了申復機制,系所可藉由申復讓專家重新考量。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系所自評與外部專家評鑑觀點之異同,從訪評意見、學校申復、及申復回覆的意見往返,探討學校與外部專家意見的一致性,了解大學質性評鑑的挑戰。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運用內容分析法,分析2006 至2010 年第一週期系所評鑑1,156 個班制的申復報告及其相關回覆。研究發現或結論研究發現,系所申復報告主要說明大學提供資訊或質疑專家引用資訊的確實性(佔68.4%),次要是質疑評鑑結論與決定的公正性(佔13.4%),第三是說明系所情境脈絡或質疑專家未考慮學校情境(佔12.0%)。而專家對於申復的回覆,主要說明評鑑報告的結論與決定的(佔48.4%),次要是說明資訊確實性的考量情形(佔31.0%),第三是詳細說明評鑑推論(佔12.7%)。交叉檢視申復及回覆的往返內容,結果顯示系所評鑑運用了增進質性研究信實性的方法設計評鑑流程,然而,專家在執行上仍然面臨了四項威脅:一、未能考慮情境脈絡;二、檢視的是結果而非動態歷程;三、專家價值觀的涉入;四、評鑑歷程缺乏長期投入與互動。研究原創性/價值性良好的大學質性評鑑,需要大學與專家具備相當的評鑑專業知能,才能從根本審視學校問題,促進學校改善。本研究以分析當前大學質性評鑑的執行情形及面臨的挑戰為例,提出增進質性評鑑品質的建議,以期作為改進評鑑機制及擬訂相關政策之參考。Item 從美國校務研究的角色探究台灣財務援助政策對大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12-??) 林靜慧; Victor M. H. Borden; Ching-Hui Lin; Victor M. H. Borden研究目的美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面臨學雜費不斷調漲及複雜的獎助學金政策,許多學者投注心力於此類財務援助如何影響大學生選校偏好及其學習成效相關研究上。此類型研究顯示出學術研究對於此類議題的研究興趣偏好,及其受到高教機構端的重視。本篇藉由檢視文獻中的明顯趨勢,顯示出高等教育研究與校務研究的結合,在政策、實務及學生行為上能提供新的視野,以提升大學校務專業管理,達成社會及大學目標。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篇採用文獻分析方式,以校務研究的觀點,綜論評析美國和臺灣財務援助政策與學生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發現或結論本篇文章係聚焦於分析校務研究中財務援助的研究,整體性地闡明校務研究如何協助臺灣高等教育機構達成其核心目標。研究結果顯示,財務援助在大學生學習表現上扮演重要的中介影響變項,並強調校務研究轉為實際行動後,對於實證導向的決策之重要性。研究原創性/價值性本文章雖然是個開端,其闡述臺灣在助學金政策、學生學習成效上有推動校務研究之需求。高等教育政策中,資源分配不均向來是主要的關注議題;植基於實徵研究的校務研究,在高等教育學習成效方面,可做為教育決策及校務執行之基石。Item 析論英國高等教育研究經費分配機制之運作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7-06-??) 劉秀曦; 楊瑩; Hsiu-Hsi Liu; Ying Chan研究目的在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各國政府在對大學挹注研究經費的同時也開始重視學校的績效責任,遂讓「績效本位研究經費分配制度」應運而生。至2010 年時,全世界至少有14 個國家或地區採用此種制度來分配研究經費,其中又以英國運作最久且最具代表性,英國政府透過著名的「雙軌支援系統」來分配高等教育研究經費,藉此保障研究活動的穩定與卓越發展。與英國相同,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經費亦分為教育部與科技部兩大財源管道,且同樣採取擇優獎助原則為之,實施以來雖有助於厚植國內研究產能,但亦引起各界對於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合理性的論辯。由於英國高等教育研究經費分配機制之運作與改革經常受到其他國家關注與仿效,故本研究期能借鏡英國經驗做為精進我國相關政策之參考。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就英國政府機關所公布之文件記錄、統計資料與報告書進行梳理與分析。研究發現或結論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啟示:一、釐清政府職能與角色定位,保障大學研究與創新的自主性;二、鼓勵大學開拓更多元的財源管道,因應卓越發展的財務需求;三、協助大學支應研究活動之間接成本,確保研究活動與人才培育的持續性;四、提高政府經費分配過程的透明度和規範性,強化公民社會監督體系;五、建構政策執行成效評估機制,重新思考經費配置的優先順序;六、研究經費的集中挹注僅為短期手段,長期應有更宏觀的規劃。研究原創性/價值國內尚無以英國「雙軌支援系統」與「績效本位研究經費分配制度」為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對我國高等教育經費分配問題改進建議之研究。故本研究除有助於增進讀者對於英國高等教育研究經費配置方式之理解外,亦可做為精進我國相關政策之參考。Item 大學生課堂不禮貌行為與品德概念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09-??) 徐綺穗; 吳佳臻; Chi-Sui Hsu; Chia-Chen Wu本研究探討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知覺與認同,及其與品德概念的關係。在大學生課堂不禮貌行為方面,分為激進型與消極型兩種類型;在品德概念方面,則以尊重、負責、及自律等三個核心價值為主要內涵。研究對象為臺灣之大學生,以六所大學,730 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如下:1.大學生知覺消極型課堂不禮貌行為多於激進型課堂不禮貌行為,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傾向不認同,其中對於激進型行為的不認同更勝於消極型。2.南部大學生較北、中部大學生知覺較多課堂不禮貌行為,其認同度也較低;公立學校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認同度低於私立學校大學生;大三學生較大一學生知覺較多課堂不禮貌行為;男、女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知覺及認同皆沒有顯著差異。3. 大學生在尊重、負責及自律三個分層面的單題,得分皆高於平均值。南部大學生品德概念得分高於中、北部大學生;公立學校大學生品德概念得分高於私立學校大學生;男、女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品德概念得分無顯著差異。4. 大學生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知覺與其品德概念有顯著正相關,而認同程度則與品德概念呈現負相關。大學生品德整體可以正向預測其對課堂不禮貌行為的知覺;大學生的尊重概念則負向的預測課堂不禮貌行為的認同。Item 德國大學「卓越計畫」對教學與研究之影響(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09-??) 張源泉; Yuan-Chuan Chang鑑於德國大學在同際學術排行榜上未有亮眼的成績,因此德國在2006年啟動「卓越計畫J 希冀透過高等教育經費之挹注,以創建「德國哈佛大學」,伴隨著該計畫的椎動,一直為各方熱議的焦點,學者曾以「燈塔」與「風車」暗喻雙方陣營對該計畫之評價。本研究透過文件分析法評述該政策對德國大學之影響;首先探究傳統德國大學之理念,而後再進一步評析該計畫之資金分配,及其所產生的效應。近代德國大學以洪堡主義的同質性理念為基礎,而卓越計畫則奠基於「分化典範」促使高等教育重視競爭而趨向分化。該計畫的資金分配呈現集中化,再加上德團聯邦體制更加速大學問之層級分化。卓越計畫本身雖僅聚焦於尖端研究的提升,不涉及教學與一般性學術研究,但由於該計畫的資金分配高度集中,且因研究成果能獲得更多的資金,而使得教學品質受忽視,此從卓越教學獎勵、教學代理人與教學型教授之設置可見一斑。再者,該計畫促動了頂尖學者的跳槽風潮,尤其競賽失利的大學教授被集體挖角,未來將使得重要研究場域集中於少數大學;再則,僅在短時間對個別大學挹注幾百萬歐元,難以打造出德國哈佛大學,此證諸於慕尼黑大學之開際學術排行榜下滑;其所標榜的菁英大學與其說是,燈塔,毋寧更像風車。Item 教育擴展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6-12-??) 蔡淑鈴Item 重建大學課程的意義與策略初探(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1-03-??) 宋明娟; 甄曉蘭近年來,高等教育議題紛擾不斷,但有關「學生應有怎樣的學習經驗」、「系所應如何規劃課程」、「應培養學生具備怎樣的能力」等,卻是嚴重被忽略的議題。基於課程承載教育的目的、意義、功能及價值,面對當前強調發展學生專業能力的高等教育品質提升訴求,實有必要認真檢視、重建高等教育的系所課程結構。基於此,本文根據某大學教育研究單位協助校內共22個系所建構學生專業能力的經驗,探討重建大學課程的意義與策略。首先,論及大學系所學生專業能力的建構與課程發展之關係'指出大學課程發展的動態歷程、系所課程發展的決策模式,以及大學系所學生專業能力與課程發展的定位。其次,討論建構大學系所學生專業能力的思考向度,包括專業能力的面向、專業能力的情境評估以及權重考量等,進而根據以專業能力為取向的課程發展衡量因素,提出八項應用原則與實例。最後,則就參與系所在建構學生專業能力的過程中所提出的爭議問題,反思重建大學課程所面對的挑戰。希冀透過本文所呈現的經驗反思,對國內高等教育課程重建的策略思維能有所助益。Item 一位大學新進教師初任國小教學實習課程的教學困境與壓力(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0-03-??) 張德勝; 黃秀雯; Te-Sheng Chang; Hsiu-Wen Huang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位大學新進教師初任國小教學實習課程所面臨的困境與壓力。研究對象為一位未曾修習過教育相關課程,也沒有小學教學經驗,但卻因配課關係,必須教授國小教學實習課程的大學新進教師。研究資料蒐集包含訪談、教學觀察與文件分析等方法。研究發現,個案教師在帶領教學實習課程遇到的教學困境可歸納為直接與間接兩方面,直接困境部分與教學有直接關係'包含教師個人教學經驗與學生學習態度;而間接困境則包含系所支援、同儕教師,以及社會環境變遷等方面;教學壓力則可分為個人內在與外在環境的因素。根據研究發現,建議大學能建立一套傳習制度,讓新進教師在遇到教學困境與壓力時,能有一位傳習與諮詢的對象,並能與資深教師進行教學經驗交流與對話的正式管道。Item 國家轉型下的高等教育—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國家(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3-06-??) 陳芳吟; 余曉雯; Fang-Yin Chen; Hsiao-Wen Yu福利國家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倒方先進國家的主流。然而,1970年代時,因為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問題,以及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使得福利國家逐漸面臨風險與危機。為因應此危機,許多國家因而調繫其財政運作方式,也連帶地使得國家的型態與角色面臨轉型。在這樣的轉型過程中,競爭國家體制逐漸取代福利國家體制,成為當代西方主要的國家型態。 在福利國家轉型成競爭國家的情勢下,也同時對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不同層面的影響。在福利國家型態中,高等教育是福利清單中的一種項目;然而在競爭國家型態中,高等教育則轉變成用來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的目的即在透過相關文獻之分析,一方面探討此種國家轉型的過程;另一方面,則剖析這兩種不同的國家類型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大體而言,這些影響主要呈現在兩個層面上:1.就政府而言,其在高等教育體域所扮演的角色,由國家控制走向市場化;而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重點,則從干預轉向策略導向。2. 就高等教育機構而言,追求學術卓越的用意在於提高國際競爭力;高等教育機構的定位則從創造福利的最大化,轉向重視創業精神與獲利能力。然而,無論是國家或高等教育機構,如何在這樣的轉型中面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則是一仍需要審慎思考的挑戰。Item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於我國高等教育實施現況之探討(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4-06-??) 陳琦媛; Chi-Yuan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大學運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做為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之作法及實施現況。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蒐集國內118所大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作法及相關辦法,以暸解我國大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情形,並訪談4 位大學教學發展單位主管及5 位教學專業社群召集人以暸解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實際經驗。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大學從2005 年開始實施教師專業社群制度,至今約有67% 的大學實施有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其設置之目的在提供教師專業互動交流的機會及提升教師專業知能。社群的組成以校內專兼任教師為主要成員,以3 至15 人為最常採用的社群規模o 約87% 的學校提供社群揮作經費,經費來源主要為教育部計畫經費。我國大學教師專業學習社團的主題和型態多元,能配合教師需求和學校目標彈性調整。教師專業學習中士群的活動確實可協助大學教師,但需設法解決教師工作繁忙而無暇參加專業中士群活動的現況。教師因課程規劃及評量設計等正式任務結合而自然形成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通常具有良好的效果,活動符合教師需求且成員相處愉快為專業社群揮作成功的主因。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提出我國大學未來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