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民主的公民教育再台灣實施困境之研究--論高中公民課程與國文科「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倫理價值衝突
    (2006) 劉姝言; Shuian,Liou
    台灣實施民主的公民教育,面臨的困境為︰以儒家為主的文化建構,與憲政民主的倫理價值相互衝突;上述兩套不同的倫理價值分別呈現在高中公民課程與國文科「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民主國家的教育面臨哪些價值具有正當基礎,哪些價值的傳遞可能有侵犯個體良心自由之虞,價值的教學如何能夠符合民主政治對於個體平等與自由價值的尊重。對於上述教育問題的處理,攸關民主政治能否成熟穩定地實踐。 本研究首先論述分析憲政民主的基礎—自由主義,和儒家政治思想之價值與內涵,由此進行對現行高中公民課程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內容分析;並從民主政治哲學和道德社會學,探討公民教育的內涵與本質,釐清公民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的界限,作為民主國家價值教育探討之基礎。 研究結果發現,「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如實反映儒家德治禮教的基本精神;儒家品格教育的本質是去主體性、他律的道德教育。現行的高中公民課程對於民主政治呈現有限的政治個人主義、斷裂矛盾的憲政邏輯、臣屬的守法概念,以及矛盾的邏輯論證;關於兩套倫理價值衝突的意識薄弱,對傳統道德正面肯定,少有反省;課程中少數處理價值衝突部份,也僅以價值宣揚方式進行,未能切中核心。 本研究嘗試進行課程設計,統整民主政治核心價值、運作原則以及社會科學知識,並發展說理的價值探究,分析與比較不同倫理價值,轉化儒家倫理,達到民主的公民教育是說理的價值教育之目標。
  • Item
    從憲政主義觀點分析高中公民課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9-09-??) 劉姝言
  • Item
    從憲政主義觀點分析高中公民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9-09-??) 劉姝言
  • Item
    自由主義及其公民教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劉姝言
    本文旨在探討自由社會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一種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必須對這個政治社會所企圖維繫的基本特徵與精神有所瞭解,並傳遞給下一代。民主社會的基礎在於自由主義的精神。自由主義視個人為有目的的存在,個人有能力為自己決定幸福之所在。因此,自由主義除了必須解決對政府的權力作道德上的限制之外,還面對多元價值的事實。自由主義的中立原則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任何一派的政治理論所著眼的必然是政治社群的成員與國家的關係,這指的也就是公民資格的觀念。坎諾瓦將公民資格區分為法律的、心理的以及行為的三方面。本研究將以此依據藉以分析自由主義的公民資格觀:分別以羅爾斯的理論以及自由主義的公民德行說明心理以及行為要素。民主的存續有賴於我們將自由平等的理念傳遞給新的世代, 這些價值既非啟示的真理 (revealed truth),也非自然習慣,更沒有證據顯示人類天生就擁有這些價值。致力於人類尊嚴、自由平等權利、社會與經濟正義、法治、禮貌、容忍與差異、個人與公民責任、自制與自尊,所有這些都是必須經過教導與學習的。因此,自由社會的活力必須依賴該政治社會有效處理公民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