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入學特質、校園經驗、學習成果與就業情形模式之追蹤比較研究
    (2011-07-31) 劉若蘭
    本研究目的為追蹤比較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入學特質、校園經驗、學習成果與 就業情形的關係模式。運用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92學年度入學之大一學生資料,探討比 較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入學特質,對於其94學年度大三時的校園經驗 與學習成果的影響,以及所有變項對於其95學年度畢業後一年就業情形的影響路徑。台 灣高等教育急速成長,學生來源與背景日益多元,不同社經背景的學生都有就讀大學的 機會,然而,第一代大學生的父母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本身所擁有的文化資本與大學 教育的要求可能有所差距,較無法直接提供下一代在學習上需要的協助或資源,因此, 他們的子女想要在強調競爭的學校教育環境完成學業並就業,會在機會不均等的情況 下,面對較多的困難。美國過去許多研究顯示,第一代大學生在很多面向上都處於弱勢, 台灣目前相關研究缺乏,顯見這類學生在台灣尚未受到注意,為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理 念,我們有必要對台灣的第一代大學生開始進行研究。本研究樣本為相同樣本追蹤調查 三次,歷經五年的時間,可以較為完整的了解影響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學習成果與 就業情形之影響因素與路徑,以提供相關單位規劃教育政策與輔導措施之參考。
  • Item
    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之因果模式研究
    (2009-07-31) 劉若蘭
    本研究目的主要為探討大學生畢業一年後之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類型與校園 經驗對於其就業狀況(全職工作、自願失業與未曾就業)解釋力以及比較工作組、自願 失業組、未曾就業組,在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類型與校園經驗之差異。 本研究對象包括93 學年度大學畢業生畢業一年後者,勾選在工作中(7126 人)、自 願失業(671 人)與未曾就業(家庭主婦/夫、缺乏工作機會、工作條件不佳、本身經驗 或能力不足)者(365 人)。依變項為大學生畢業一年後之就業狀況,包括全職工作、自 願失業與未曾就業。自變項中,個人因素包括性別、族群、主/輔修領域、證照、工作經 驗、自我評價、大學期望、生涯抱負;家庭背景包括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學校背 景為學校類型,包括公私立大學院校與技職院校;校園經驗包括社團參與、師生互動、 同儕關係、主動學習與學校評價;學習成果與能力包括多元能力與畢業成績。研究工具 包括92 學年度大三學生問卷資料,與同一樣本93 學年度畢業後一年的問卷資料,資料 分析方式為χ2 、ANOVA 與多分變項的邏輯斯迴歸分析。所得結果期能提供建議,大 學院校規劃有效之生涯輔導與協助就業之相關措施。
  • Item
    學分「當」多少有差嗎
    (2013-07-31) 劉若蘭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否能有效達成,學生就學經驗是否能促成改變或更進一步的發 展,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成果加以檢視;近來大學校院對於大學生二一退學制有許多的 爭議,有關教育人員應探討究竟哪些因素影響大學生不及格學分數多寡,以及對於其 學業成就的影響,了解有多少學生因為志趣不合、家庭因素、學習態度等因素,導致 不及格學分較多,才能據以訂定適當的政策與輔導措施。本研究依據影響大學生學業 成就的理論模式,以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建置的高等教育資料庫的問卷 資料為對象,比較大三學生不及格學分數範圍不同的組別,在入學背景、學校環境、 修課經驗、學術經驗、課外經驗與學業成就等方面的差異,並驗證大學生學業成就的 影響模式。研究方法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量化研究以92 學年度大一與94 學年度 大三問卷均有填答的公私立大學院校學生資料為對象。統計方法主要運用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不及格學分數不同組別間的差異,並以結構方程模式驗證大學生學業成就影響 模式。再依據量化研究結果,分析進一步探討的問題,透過一對一深度訪談,收集質 性資料。研究結果期能提供大學校院訂定提昇大學生學業成就政策與輔導措施之參考。
  • Item
    影響大學生能力發展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3-04-??) 劉若蘭; 楊昌裕; Ruo-Lan Liu; Chang-Yu Yang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學生個人因素、校園經驗與能力發展的關係,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建置的高等教育資料庫,均有填答92學年度大一問卷與94學年度大三問卷之公私立大學學生為對象,共13465人。研究結果發現: 自我概念與教育期望對於校園經驗的影響比家庭背景大;領導溝通能力方面,課業投入有顯著負向影響,家庭收入、自我概念、教育期望、同儕關係、社團參與、閱讀經驗與思考廣度則有顯著正向影響,解釋力達30%;邏輯資訊能力方面,母親教育、性別有顯著負向影響,家庭收入、入學成績、自我概念、課業投入、社團參與及思考廣度則有顯著正向影響,解釋力達17%;外語能力方面,除了父親教育與同儕關係未達顯著水平與教育期望為顯著負向影響外,其餘因素均有顯著正向影響,解釋力達13%。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增進學生能力發展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