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女性情緒體驗與自我轉換之研究--以網際空間為例
    (2004) 吳玉鈴
    本研究主要試圖從情緒反思與美學生活實踐的角度,理解女性經驗與自我轉換歷程的多元樣貌。在一個強調差異、局部、多元與流動的後學時代,經濟、資訊科技與全球化的變遷以及消費文化的興起,使得婦女教育實體面臨急遽的轉換。女性學習不再只是為了滿足家人的需要,女性學習愈來愈趨向普遍化、去制度化與美學化,追求自我生活美學化的發展,建立日常生活的自我風格,已然成為當代女性工作、學習與社會參與的主要動力來源。包括各種商品消費、文化觀光與媒體經驗在內的各種學習場域中,愉悅情緒的體驗不僅是引領自我轉換的重要力量,更是一種自我意像傳達與創意的表現,也是自我關懷與倫理的修持。 本研究進而引用Maffesoli美學社群的概念,作為協調個人慾望、需求與婦女教育社會實踐之間關係的概念,主張以「美學反思性」作為引領「批判反思性」的重要概念。美學社群所彰顯的是一種與人共處的需要,使人可以因為同在一起而感覺美好,在基於對自我的關照與生活美學相似性而產生接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構美學的生活圈。因此,美學社群作為一種婦女學習的形式與途徑時,不再將個人自主性的追求視為婦女教育的目標,而是期望透過社群互動與溝通的過程引發個人內在深受理性所規訓的情緒與慾望的表達,突顯出人與人之間感情連帶的重要性,並藉由與他人分享經驗的快樂,彰顯出對自我的關懷與日常生活美學的實踐。而婦女教育理想的實踐與社會變遷的機制也就蘊含在此一情緒反思與生活美學實踐的過程中。 網際空間中,女性網友之間的連結與虛擬社群的形成,所反映的正是這樣一種基於情緒反思與日常生活的美學實踐而形構的美學社群。對於女性自我的學習與轉換而言,網際空間作為一種轉換性的空間,其轉換性潛能並非源自於自我認知的反思與理性計算,而是因為網際空間提供了自我與情緒越界的可能性,自我在虛擬世界裡所體驗到的差異、連結與同在的美好感覺,將不斷地陪伴著自我切換回到現實生活世界,理性與道德認知將逐步讓位給美學的倫理關係,據此作為自我轉換與知識建構的依據。
  • Item
    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制度之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 2005-04-01) 黃明月; 陳仲彥; 吳玉鈴; 張雅淨
  • Item
    女性主義認識論與婦女學習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2001-12-??) 吳玉鈴
  • Item
    婦女教育與經驗學習的運用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0-02-??) 吳玉鈴
  • Item
    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制度之探討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5-04-??) 黃明月; 陳仲彥; 吳玉鈴; 張雅淨
  • Item
    課程認證與終身學習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2004-04-??) 吳玉鈴
  • Item
    成人博雅教育與美國名著方案運動
    (社教雙月刊雜誌社, 1995-08-??) 吳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