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服務學習在國民中學童軍教育教學之應用(1998-01-01) 呂建政; 蔡居澤Item 暑期青少年活動營隊之成效調查(1997-01-01) 呂建政; 顏妙桂; 蔡居澤Item 國民中學童軍教育教材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呂建政Item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呂建政Item 組織型露營與專業認證制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9-09-??) 呂建政Item 童軍教育的發展趨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5-06-??) 呂建政Item 國民中小學的生活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8-07-??) 呂建政本研究以「國民中小學的生活教育」為題,採文獻分析與訪談法,探討我國生活教育思想之演進、生活教育之涵義,以及生活教育的有關議題。研究結果之主要發現如下:一、從我國生活教育思想之演進來看:生活教育在政府遷臺以後近五十年間,它一方面反應了中央教育行政單位為改善「唯智教育」與「升學主義」之弊病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它也反應了社會政治情勢由一元到多元,從威權到民主的變化,從而使生活教育的原理、目標、內容與實施方式均迭有變革。二、從生活教育的涵義來看:我國對「生活教育」一詞之涵義的詮釋向來有二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視「生活教育」為一種「改革性的教育理念」,而其主要的訴求則是「教育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因而具有統整課程與改進教學方法的性格,不過,這一面向的涵義也常用「生活中心教育」的說法來表達。至於生活教育的第二個面向則視「生活教育」為一種「實質性的教育內容」,而其主要的訴求則是「良好生活態度與習慣的建立, 以及正確生活規範的認識與實踐」,因而具有相當程度之倫理 / 道德教育的性格。三、從生活教育之有關議題來看:生活教育可以探討的課題,除了過去之文獻所涵蓋的範圍以外,事實上仍有一些值得討論的議題,這些議題至少可以包括「生活教育是否為我國獨有之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的核心概念為何﹖」以及「生活教育是否有必要設科實施﹖」透過這些議題,我們可以分別澄清以「生活教育」一詞來代表一種教育理念的適切性,辨明建構生活教育的根本語言,以及探討實施生活教育的可能模式。最後,筆者認為,就生活本身的特質而言,生活是既渴望安定又嚮往開創,且以快樂為目標的。想獲得安定就需要規範,欲實現開創就得有自由,如果能調和規範與自由,則那樣的生活是一種不以規範為苦亦不濫用自由,充滿了秩序 / 倫理之美的生活,而這正是最快樂的生活。 因此,筆者主張,「生活教育」可視為是「倫理美感教育」。Item 休閒教育的課程內涵與實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呂建政本文以探討休閒教育的課程內涵與實施為主旨,全文共分為七大段落。第一大段標題為「前言」,用以說明現行的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已將休閒教育明訂為課程目標之一,休閒教育在未來的國民中小學課程中,應具有明確而重要的地位。此外,本段也提出在開展休閒教育之前幾個需要澄清與思索的課題。第二大段標題為「休閒教育的必要性」,用以說明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休閒關懷,意味著不同形式與不同內涵的休閒教育,同時也意味著「休閒自由」與「休閒控制」兩者間可能的合作與衝突。因而,「休閒需要教育嗎?」乃是一個弔詭的、複雜的課題。作者針對此一課題主張,無論是為了增進個人之美善,或是為了促進社會之穩定,休閒教育均有存在的必要。第三大段標題為「休閒的意義」,用以說明從字源的觀點來看休閒,休閒是一段免於謀生工作的時間,且以富於閒逸雅致的心情,從事哲學、藝術等提升人文價值的自我教育活動。再者,依據學者的看法,休閒的意義可分別以「時間」、「活動」、「經驗」和「行動」等四種觀點探討之。作者針對此一課題主張,休閒與工作不應是對立的概念,而是一份自由、完整、和諧的存在經驗,以及不斷創造、不斷提升之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行動。第四大段標題為「休閒教育的意義」,用以說明由於休閒的意義是多重的,因而,休閒教育的意義也有幾個不同的面向。經由文獻探討,休閒教育最基本的意思應是「為休閒而實施的教育」(education for leisure),但亦可以將休閒教育的意義視為「在休閒中接受教育」(education in leisure) 或「將教育當作休閒」(education as leisure),具體言之,作者認為「休閒教育乃是協助人們認識休閒的意義,善用休閒時間,學習休閒活動技巧,養成休閒選擇能力,建立休閒倫理,以促進人們生活內涵之充實,與生活意義之創造的教育」。第五大段標題為「休閒教育的內涵」,用以說明目前國內尚缺休閒教育的成套課程,故介紹美國的彼德森和古恩 (Peterson and Gunn) 所發展出來之休閒教育的課程架構,以作為參考。彼德森和古堡認為休閒教育的內涵應包括「休閒覺知」(Leisure Awareness)、「人際互動技能」(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休閒活動技能」(Leisure Activity Skills) 及「休閒資源」(Leisure Resources) 等四個範疇。 第六大段標題為「休閒教育的實施」,用以說明休閒教育在各級學校實施的方式,同時也強調休閒教育在實施時,應重視休閒的根本性質,並審慎處理一些有關價值判斷的問題。第七大段標題為「理想的休閒教育──代結語」,用以總結全文,並主張學習本身可以是很好的休閒,如果青少年能在學校專注且饒富樂趣與意義地學習,那麼他就可以說是得到理想的休閒教育了。Item 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0-06-??) 呂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