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0
  • Item
    學前亞斯柏格症兒童話輪轉換之語用特質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07-??) 李秀真; 張正芬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前亞斯柏格症兒童與普通兒童話輪轉換語用特質的表現。研究對象為9 名就讀幼稚園融合班大班亞斯柏格症兒童,與18 名班上普通同儕。研究方法為透過對語言樣本質性與量化的分析,瞭解兩組兒童話輪轉換語用特質的差異。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共有以下幾點結論:一、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在話輪類型及連續性之表現沒有顯著差異;質性分析探討中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經常出現上下脈絡沒有關聯的現象,普通兒童則無此現象。二、量化統計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在簡單打斷及總打斷的次數上顯著高於普通兒童;質性分析中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有重複打斷或上下文脈絡不相符的現象。三、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在所有類型的沉默皆沒有顯著差異;在質性分析探討中並未發現兩組兒童相異處。四、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不論在所有反饋信號的表現皆沒有顯著差異;質性分析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在反饋信號的使用時機上常出現不適當的狀況。五、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在會話掌控能力中定量掌控的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但亞斯柏格症兒童在參與掌控的次數顯著高於普通兒童。
  • Item
    輕症ASD兒童會話理解能力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1-07-??) 林迺超; 張正芬; Nai-Chou Lin; Cheng-Fen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輕症ASD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會話理解過程中,對於字面意義及非字面意義理解的差異情形,為進行此研究故先編製一套會話理解測驗。「會話理解測驗」編製過程中,首先抽取台北市、新北市667位二至四年級一般兒童,經由預試、專家修訂、信效度建立等程序,完成題數三十五題,答題方式為選擇題形式的測驗內容。其次,分別控制語言理解能力及生理年齡,立意取樣各47名二至四年級的輕症ASD與一般兒童,共計94名受試者以個別施測方式實施會話理解測驗。研究結果:1.「會話理解測驗」信效度考驗結果良好,符合語言學及認知發展的構念;2.輕症ASD兒童字面意義或非字面意義的會話理解能力均較一般兒童低落,兩者誤解非字面意義會話時,均偏向字面意義解讀;3.明喻、言外之意及反諷等不同類型的非字面意義會話對輕症ASD兒童並無難度上差異;4.就字面意義會話理解表現而言,輕症ASD兒童和一般兒童的表現均與生理年齡無關,但輕症ASD兒童則和語言理解能力有關;5.非字面意義會話理解方面。一般兒童的表現和生理年齡有關,但和語文理解能力有關;相反地,輕症ASD兒童則是和語文理解能力有關,但和生理年齡無關。由研究結果可歸納以下結論:1.「會話理解測驗」可有效應用於評估輕症ASD兒童的會話理解能力;2.輕症ASD兒童較容易誤解非字面意義會話,且誤解時的錯誤類型比例和一般兒童不同;3.一般兒童字面意義和非字面意義兩種會話理解之間的差距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相較之下,輕症ASD兒童卻有隨之擴大的情形。
  • Item
    融合教育的績效:SNELS資料庫國中障礙學生的學校適應與滿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4-11-??) 鄭津妃; 張正芬; Chin-Fei Cheng; Cheng-Feng Chang
    102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有85%的障礙學生在普通班就讀,這群障礙學生的受教成果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階段障礙學生在融合教育下學校適應與校園滿意的情形,不同背景學生在學校適應與校園滿意的差異,以及校園滿意與其適應情形的關聯。研究資料係取自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所釋出的97學年度國中階段問卷,包含分布於北、中、南、東地區安置在普通班與資源班的障礙學生資料,共有七年級1,213人與九年級952人,以學生問卷與教師問卷的部分題項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積差相關。研究結果如下:一、學校適應中,學業是所有障礙學生最主要的適應困難,同儕關係次差,再其次是師生關係。常規適應為所有學生表現最佳的向度,自我適應為次佳,二者均在適應佳的範圍。整體校園滿意度尚佳。二、學業適應以智障生最顯困難,學障生次之。三、同儕關係以自閉症學生的困難較突出。四、常規適應中,情障生最顯弱勢,其次為智障與學障生。五、自我適應中,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較困難。六、師生關係以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較差。七、校園滿意中,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的滿意度較低。八、年級比較,顯示九年級的師生關係不如七年級生,其他各向度無顯著差異。但不同安置的比較發現,七年級除自我適應、師生關係及校園滿意外,九年級除了自我適應外,所有向度顯示安置普通班的現況均優於資源班。九、自我適應、師生關係及同儕關係的好壞,對校園滿意具有影響,但學業適應與校園滿意無顯著關聯。
  • Item
    學前亞斯柏格症兒童話輪轉換之語用特質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07-??) 李秀真; 張正芬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前亞斯柏格症兒童與普通兒童話輪轉換語用特質的表現。研究對象為9 名就讀幼稚園融合班大班亞斯柏格症兒童,與18 名班上普通同儕。研究方法為透過對語言樣本質性與量化的分析,瞭解兩組兒童話輪轉換語用特質的差異。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共有以下幾點結論:一、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在話輪類型及連續性之表現沒有顯著差異;質性分析探討中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經常出現上下脈絡沒有關聯的現象,普通兒童則無此現象。二、量化統計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在簡單打斷及總打斷的次數上顯著高於普通兒童;質性分析中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有重複打斷或上下文脈絡不相符的現象。三、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在所有類型的沉默皆沒有顯著差異;在質性分析探討中並未發現兩組兒童相異處。四、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不論在所有反饋信號的表現皆沒有顯著差異;質性分析發現,亞斯柏格症兒童在反饋信號的使用時機上常出現不適當的狀況。五、量化統計發現,兩組兒童在會話掌控能力中定量掌控的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但亞斯柏格症兒童在參與掌控的次數顯著高於普通兒童。
  • Item
    輕症自閉症兒童故事重述能力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5-07-??) 林迺超; 張正芬; Nai-Chou Lin; Cheng-Fen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小不同年齡輕症自閉症兒童與一般兒童故事重述能力的差異情形,及其故事重述能力與心智理論能力的關係。研究者首先透過魏氏兒童智力量表控制語文理解因素指數後,立意取樣一般兒童及輕症自閉症兒童各47 名,合計94 名參與本研究。透過真人影片誘發蒐集兩組兒童376 則故事重述語料,並評量其心智理論能力。語料資料以CHILDES 進行編碼和轉檔,並對兩組兒童的故事長度、故事要素、故事結構及相關重要因素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一、兩組兒童的故事長度不論是全組或不同年齡層均無顯著差異。二、輕症自閉症兒童整體故事重述內容品質較一般兒童低落。進一步分析,一般兒童隨著年齡的發展,故事要素的描述會愈來愈完整,但輕症自閉症兒童隨著年齡的增加,描述故事主角的情緒或內在反應並未如一般兒童隨之進步。三、輕症自閉症兒童的故事結構類型並未如一般兒童,隨著年齡的發展,增加完整情節類型的故事結構比例。四、輕症自閉症兒童的故事長度和心智理論能力有顯著正相關,故事內容則和心智理論能力及生理年齡有顯著正相關。研究結論:輕症自閉症兒童隨著年齡的增加,描述故事主角的情緒和內在反應的能力較一般兒童有明顯低落情形。因此,導致其故事結構完整性的發展較一般兒童有遲緩現象。另一方面,輕症自閉症兒童心智理論能力愈好者,其述說的故事長度愈長,故事內容品質也愈佳。
  • Item
    輕症ASD兒童會話理解能力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1-07-??) 林迺超; 張正芬; Nai-Chou Lin; Cheng-Fen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輕症ASD兒童與一般兒童在會話理解過程中,對於字面意義及非字面意義理解的差異情形,為進行此研究故先編製一套會話理解測驗。「會話理解測驗」編製過程中,首先抽取台北市、新北市667位二至四年級一般兒童,經由預試、專家修訂、信效度建立等程序,完成題數三十五題,答題方式為選擇題形式的測驗內容。其次,分別控制語言理解能力及生理年齡,立意取樣各47名二至四年級的輕症ASD與一般兒童,共計94名受試者以個別施測方式實施會話理解測驗。研究結果:1.「會話理解測驗」信效度考驗結果良好,符合語言學及認知發展的構念;2.輕症ASD兒童字面意義或非字面意義的會話理解能力均較一般兒童低落,兩者誤解非字面意義會話時,均偏向字面意義解讀;3.明喻、言外之意及反諷等不同類型的非字面意義會話對輕症ASD兒童並無難度上差異;4.就字面意義會話理解表現而言,輕症ASD兒童和一般兒童的表現均與生理年齡無關,但輕症ASD兒童則和語言理解能力有關;5.非字面意義會話理解方面。一般兒童的表現和生理年齡有關,但和語文理解能力有關;相反地,輕症ASD兒童則是和語文理解能力有關,但和生理年齡無關。由研究結果可歸納以下結論:1.「會話理解測驗」可有效應用於評估輕症ASD兒童的會話理解能力;2.輕症ASD兒童較容易誤解非字面意義會話,且誤解時的錯誤類型比例和一般兒童不同;3.一般兒童字面意義和非字面意義兩種會話理解之間的差距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相較之下,輕症ASD兒童卻有隨之擴大的情形。
  • Item
    融合教育的績效:SNELS資料庫國中障礙學生的學校適應與滿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4-11-??) 鄭津妃; 張正芬; Chin-Fei Cheng; Cheng-Feng Chang
    102學年度國民教育階段有85%的障礙學生在普通班就讀,這群障礙學生的受教成果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階段障礙學生在融合教育下學校適應與校園滿意的情形,不同背景學生在學校適應與校園滿意的差異,以及校園滿意與其適應情形的關聯。研究資料係取自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所釋出的97學年度國中階段問卷,包含分布於北、中、南、東地區安置在普通班與資源班的障礙學生資料,共有七年級1,213人與九年級952人,以學生問卷與教師問卷的部分題項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積差相關。研究結果如下:一、學校適應中,學業是所有障礙學生最主要的適應困難,同儕關係次差,再其次是師生關係。常規適應為所有學生表現最佳的向度,自我適應為次佳,二者均在適應佳的範圍。整體校園滿意度尚佳。二、學業適應以智障生最顯困難,學障生次之。三、同儕關係以自閉症學生的困難較突出。四、常規適應中,情障生最顯弱勢,其次為智障與學障生。五、自我適應中,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較困難。六、師生關係以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較差。七、校園滿意中,九年級情障與學障生的滿意度較低。八、年級比較,顯示九年級的師生關係不如七年級生,其他各向度無顯著差異。但不同安置的比較發現,七年級除自我適應、師生關係及校園滿意外,九年級除了自我適應外,所有向度顯示安置普通班的現況均優於資源班。九、自我適應、師生關係及同儕關係的好壞,對校園滿意具有影響,但學業適應與校園滿意無顯著關聯。
  • Item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發展歷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2-03-??) 張正芬
    本研究係針對一名就讀國小普通班高功能自閉症兒童所做之有關語言發展的縱貫研究。研究期間由88年1月至90年6月,共計2年6個月,實際觀察評量期間約為二年。本研究透過總結性評量與形成性評量方式取得小傑二年期間語言發展的資料。總結性評量主要使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文蘭適應行為量表。每種評量工具每年各評量一次,總計每種各評量3次(88年、89年、90年)。形成性評量每隔兩週至一個月由老師就此期間內,研究對象新出現、或較值得記錄的語言相關資料做紀錄,作為語料分析的資料。綜合二年縱貫研究的發現,可歸納主要結果如下:1.由小學二年級到四年級的二年期間,小傑在總結性評量部分得分相當穩定,他的語言表現雖較同年齡兒童落後,但仍持續有小幅度的進步。2.小傑第一學期的平均句長為2.7,第四學期的平均句長為4.2;完整句以單句居多,單句的出現有增多的趨勢。3.小傑的溝通功能以社會性功能佔最多數,其次為工具性功能,最少的為個人性功能。社會性功能增加的同時,工具性功能也逐漸下降中。語境適當性逐步增加,不適當者日漸減少。4.小傑的語言表達由被動的回應,逐漸增加為主動的溝通,但主動溝通的內容多為自己感興趣事物的陳述或不滿、抗議情緒的發洩。此外,小傑在拒絕、生氣時較平常更易出現隱喻式語言及較長的複雜句。5.除上述語言發展的情況外,還發現小傑的口語表現有下列值得關注的部分:代名詞的使用不多、隱喻式語言的使用與修正、口語修補、情感用語、問句、心智理論語言(想望、挑釁)的使用都已出現且有增加的趨勢;此外,談話時經常以電玩、卡通影片、漫畫書中的角色為主角或內容為內容,顯示其興趣的窄化及話題的拘限。6.教師採用了時間延宕法、同理法、回應法及增強法等策略因應小傑的口語表現。
  • Item
    輕度智能不足學生語文能力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87-06-??) 張正芬
  • Item
    「自閉症兒童發展測驗」之編製及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8-06-??) 張正芬; 吳淑敏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編製一套適合學前與國小階段自閉症兒童使用之發展測驗。測驗之試題係參考一般兒童之發展原則編製,實施方式主要採三階段標準化之動態評量,測驗內容共有遊戲模仿、社會化、認知、語言理解、語言表達、精細動作、粗大動怍、生活自理八個分測驗,其中生活自理為量表形式。常模樣本為 217名二歲至五歲之一般兒童,同時選取三歲半至十歲之自閉症兒童91名施測本測驗,以暸解適用之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1.本測驗實施於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時,分測驗與總分之平均數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且一般兒童之得分顯著優於自閉症兒童,而自閉症兒童在本測驗的表現,最差的為社會性、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充分反應其障礙特性,顯示本測驗有良好之建構效度; 2.本測驗各分測驗與總分之相關介於.76-.94之間,顯示全測驗具有內部一致性; 3.本測驗之重測信度介於.51-.96; 4.以三階段、漸進的動態評量編製標準化測驗實施於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能有效提高表現水準,對自閉症兒童評量,尤其有正面而積極的意義,值得繼續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