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泛泰雅族資賦優異學生之發掘—電腦化動態評量之運用(2011) 張玉佩在國小資優學生的鑑定歷程中,標準化智力測驗是最常被運用以評估學習能力的工具。然而,原住民學生卻常基於文化殊異或家庭文化刺激不足的因素,在傳統標準化智力測驗中表現低於潛能的水準,因此少有原住民學生通過鑑定進入一般智能優異班級。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透過泛泰雅族(泰雅族、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圖騰的運用,編製「電腦化問題解決能力測驗」,以了解泛泰雅族學生在該測驗中表現達到資優鑑定標準的人數比率。 其次,研究者編製「電腦化動態評量漸進提示系統」運用漸進提示模式(graduated prompting assessment, GPA)與精緻化回饋漸進提示模式(elaboration feedback graduated prompting assessment, E-GPA )兩種不同介入深度的動態評量,期望了解何種動態評量方式有利於評估學童的潛能發展空間、及近遷移(電腦化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後測進步量)與遠遷移(TONI-3前、後測進步量)之成效。 本研究之研究設計採「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就讀國小六年級之95名泛泰雅族學生為研究受試,分成四組進行實驗:(1)實驗組1:接受一次GPA動態評量介入處理,並檢測其近遷移與遠遷移;(2)實驗組2:接受GPA與E-GPA兩次動態評量介入處理,並檢測其近遷移與遠遷移;(3)控制組1:未接受動態評量介入;(4)控制組2:未接受動態評量介入,但接受近遷移及遠遷移檢測。 本研究工具為:自編「電腦化問題解決能力測驗」、「電腦化動態評量漸進提示系統」及「TONI-3」。施測所得之資料以t檢定及F檢定進行統計考驗。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自編之電腦化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含二個因素,共計28題。在信度、效度檢測方面,均得到不錯的結果。 二、以317名泛泰雅族國小六年級學生為電腦化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的常模樣本,得到平均數為9.21,標準差為4.64,有4.42%的學生可達到資優鑑定標準。 三、實驗組1與控制組1、2三組受試在一次GPA動態評量介入後,未發現有近遷移與遠遷移之現象。 四、實驗組2在GPA與E-GPA兩次動態評量中介教學後,發現有近遷移及遠遷移之現象。此外,在E-GPA中介時,提示量使用較GPA中介教學時明顯減少。 五、由實驗組2的受試中可發現:低能力層次學生進步量最大。 六、運用電腦化動態評量的介入可發掘具資優潛能的社經文化殊異資優生,但須考量中介的時間、學生的動機、提供學生說明解題策略的機會及設計減少分心的環境。Item 台灣北區高中數理資優班學生情緒發展層次與情緒適應之研究(2003) 張玉佩; Yu-Pei Chang本研究旨在編製情緒特質量表,並探討台灣北區高中數理資優生的情緒發展層次及情緒適應的情形。研究者以自編的「情緒特質量表」及「我的特質量表」、「基本人格量表」為研究工具;以123位高中數理資優生及132位普通學生為研究對象,比較數理資優生與普通學生在「情緒特質量表」、「我的特質量表」及「基本人格量表」的差異,以及三個量表之相關性;另外,亦比較在不同情緒發展層次時,「我的特質量表」及「基本人格量表」之表現是否有差異;並就以上之結果討論資優生整體情緒適應之情形。量表施測所得的結果以F考驗及Person積差相關來進行統計考驗。茲就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 情緒特質量表由研究者自編,包含情緒功能與情緒認知兩個因素,共計26題,採用五等量表。其內部一致性介於.538~.712;重測信度介於.657~.769之間;專家效度介於.714~1.000。 二、 資優組在情緒特質量表之得分顯著高於普通組(p<.05)。 三、 資優組僅只有「智能」過度激動(intellectuall overexcitability)特質較普通組明顯(F=45.35, p<.001)。 四、 資優組在基本人格量表的「抑鬱」、「慮病」、「異常」、「迫害感」、「虛幻感」、「情緒困擾」及「社會適應」之得分均顯著低於普通組(p<.05)。 五、 基本人格量表分量表間、過度激動分量表間及情緒特質量表間之得分大部分達顯著正相關(p<.05)。 六、 過度激動特質與基本人格量表間,大部分皆達顯著之相關(p<.05);不過心理動作及智能過度激動與部分基本人格分量表達顯著之負相關。 七、 情緒特質量表與基本人格量表及情緒過度激動間皆達顯著負相關(p<.05),但與智能過度激動達顯著正相關(p<.05)。 八、 在不同情緒發展層次時,僅智能過度激動之得分差異達到顯著水準(F=8.71, p<.001)。 九、 在不同情緒發展層次時,與基本人格量表之得分差異均達到顯著水準(p<.05)。 十、 由上述之統整得知資優組之情緒發展層次及情緒適應的表現皆優於普通組,然而從一些個案的表現,可看到一些適應不佳的資優生個案。Item 高中數理資優班學生心理特質與大腦結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6-??) 郭靜姿; 張馨仁; 張玉佩; 周坤賢; 林燁虹; 陳雪君; 林慶波本研究受試者為高中數理優班學生36人及普通學生37人,研究工具包括「高中學校能力測驗」、「國中基測」、「我的特質量表」、 MRl及SPM的像素形態分析方法(VBM),所得之資料以SPSS 及VBM 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發現如下:(一)數理組在成就及智力測驗表現皆顯著優於普通組。(二)數理組僅在智能過度激動特質作答得分顯著高於普通組,且智能過度激動特質與成就、智力間打顯著相關。(三)以Jung 與Haier (2007)的頂-額整合理論為基礎,在智力與推理歷程中,數理組和普通組處理訊息的區塊有所不同。(四)數理組在左半球多處區域灰質密度高於普通組,普通組在右半球多區域灰質密度高於數理組。(五)語文智力與右上頂小葉的灰質密度有顯著負相關﹒(六)數學成就、自然成就各與多處大腦區域之灰質密度而顯著正相關處負相關存在。(七〕五種過度激動特質亦各與大腦某些區域的灰質密度有顯著正相關或負相關存在。Item 高中數理資優班學生心理特質與大腦結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6-??) 郭靜姿; 張馨仁; 張玉佩; 周坤賢; 林燁虹; 陳雪君; 林慶波本研究受試者為高中數理優班學生36人及普通學生37人,研究工具包括「高中學校能力測驗」、「國中基測」、「我的特質量表」、 MRl及SPM的像素形態分析方法(VBM),所得之資料以SPSS 及VBM 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發現如下:(一)數理組在成就及智力測驗表現皆顯著優於普通組。(二)數理組僅在智能過度激動特質作答得分顯著高於普通組,且智能過度激動特質與成就、智力間打顯著相關。(三)以Jung 與Haier (2007)的頂-額整合理論為基礎,在智力與推理歷程中,數理組和普通組處理訊息的區塊有所不同。(四)數理組在左半球多處區域灰質密度高於普通組,普通組在右半球多區域灰質密度高於數理組。(五)語文智力與右上頂小葉的灰質密度有顯著負相關﹒(六)數學成就、自然成就各與多處大腦區域之灰質密度而顯著正相關處負相關存在。(七〕五種過度激動特質亦各與大腦某些區域的灰質密度有顯著正相關或負相關存在。Item 高中數理資優班學生心理特質與大腦結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3-??) 郭靜姿; 張馨仁; 張玉佩; 周坤賢; 林燁虹; 陳雪君; 林慶波本研究受試者為高中數理優班學生36人及普通學生37人,研究工具包括「高中學校能力測驗」、「國中基測」、「我的特質量表」、 MRl及SPM的像素形態分析方法(VBM),所得之資料以SPSS 及VBM 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發現如下:(一)數理組在成就及智力測驗表現皆顯著優於普通組。(二)數理組僅在智能過度激動特質作答得分顯著高於普通組,且智能過度激動特質與成就、智力間打顯著相關。(三)以Jung 與Haier (2007)的頂-額整合理論為基礎,在智力與推理歷程中,數理組和普通組處理訊息的區塊有所不同。(四)數理組在左半球多處區域灰質密度高於普通組,普通組在右半球多區域灰質密度高於數理組。(五)語文智力與右上頂小葉的灰質密度有顯著負相關﹒(六)數學成就、自然成就各與多處大腦區域之灰質密度而顯著正相關處負相關存在。(七〕五種過度激動特質亦各與大腦某些區域的灰質密度有顯著正相關或負相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