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親子共讀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張鑑如; 劉惠美; Chien-Ju Chang; Huei-Mei Liu
    親子共讀被視為可促進兒童語文能力發展的一項重要家庭活動,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研究議題。本文採文獻回顧方式,以整理國外親子共讀研究文獻為基礎,再回顧國內相關期刊論文共十八篇,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展望與建議。國內所回顧之論文發表時間為2000 年至2011 年,主要結果顯示(1)兒童閱讀態度與家長閱讀習慣、教育程度和職業等因素有關(2)親子共讀互動方式多以家長為主導,但有個別差異且因幼兒年齡而不同(3)適切的親子共讀活動可增進兒童語言能力、專注力、情緒理解等能力。未來研究建議增加實驗介入和縱貫期設計之研究,並(1)深入探討不同年齡和背景家庭家長親子共讀信念和方式(2)釐清親子共讀經驗對幼兒語言和閱讀相關能力之影響(3)檢驗國內親子共讀介入方案之成效。
  • Item
    家庭脈絡下的親子共讀與幼兒發展關係-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應用與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09-??) 林佳慧; 劉惠美; 張鑑如; Chia-Hui Lin, Huei-Mei Liu, Chien-Ju Chang
    本文使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36 月齡幼兒第一波家庭問卷資料,旨在了解臺灣家庭中親子共讀的實施情況,以及家庭社經地位、親子共讀兩個因素對幼兒發展的直接與間接因果關係路徑,分析資料共納入2,164 位幼兒。研究結果發現:臺灣育有36 月齡幼兒的家庭中,約三分之二的父母每週會共讀至少一次,約三分之一的父母則從未與孩子共讀或共讀次數每週少於一次。再者,透過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發現:親子共讀的實施受到家庭社經地位直接的影響,標準化迴歸係數為 .60,意謂家庭社經地位這個因素可解釋親子共讀36%的變異性;親子共讀同時也對幼兒發展具有 .51 的直接效果,可解釋幼兒發展變異的28%,但家庭社經地位並沒有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而是透過親子共讀的中介對幼兒發展產生間接影響。在各項幼兒發展能力中,親子共讀對幼兒的認知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最明顯的效果,效果量分別達 .44 和 .41,其次是幼兒的情緒能力和讀寫萌發能力,效果量分別達 .38 和 .37。親子共讀對幼兒的社會能力、注意力/執行功能、語言理解的發展也有正向效果,但效果量相對較小。另外,本研究也透過多群組分析,檢視受訪者為父親或母親、幼兒托育照顧方式與時間、幼兒的性別或出生排序對此因果路徑關係有無調節效果。結果均無發現有群組差異,顯示無論是由父親或母親所進行的共讀,對幼兒發展均有顯著效果,幼兒的性別或出生排序也沒有對結果造成差異。但幼兒托育照顧方式與時間則出現群組差異,當幼兒接受的每日托育照顧服務時間愈長(如11-24 小時),親子共讀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效果就愈高。
  • Item
    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共讀繪本手指圖文之語句功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6-??) 李菁芸; 張鑑如; Ching-Yun Lee, Chien-Ju Chang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親子共讀時,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指向動作使用的情形,以瞭解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手指圖案或文字的次數頻率和語句功能,以及母親與幼兒使用手指圖文的關係。45對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在家共讀彼此熟悉的繪本,全程錄音錄影,研究結果顯示:1.母親、十四個月大幼兒手指圖案的次數頻率均高於文字;2.母親指著繪本圖案或文字時,其所伴隨的語句功能最多為「強調或傳達相同語義訊息」,其次則為「增加更完整、清楚的語義訊息」及「引導注意」、「無法辨識」;3.十四個月大幼兒已出現大量手指圖文的指向動作,但尚未發展出清晰可辨的口語詞彙;4.母親與十四個月大幼兒共讀時,母親手指圖文的次數與幼兒手指圖文的次數呈現正相關。文末並對未來相關研究及親子共讀方式提出建議與討論。
  • Item
    一般發展幼兒及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心智理論與母親心智言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4-11-??) 陳香如; 張鑑如; Hsiang-Ru Chen; Chien-Ju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般發展幼兒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心智理論的表現,一般發展幼兒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的母親在親子共讀活動時的心智言談方式,以及母親心智言談方式與其子女心智理論表現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兩組四歲至六歲幼兒及其母親,其中20位為輕度泛自閉症幼兒、20位為一般發展幼兒。為控制兩組幼兒的語言能力,本研究採用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先評估幼兒的語言能力。之後安排兩組幼兒接受心智理論測驗個別施測,測驗內容包括七項作業,分別是相異欲望、相異信念、知識取得、內容錯誤相信、明確錯誤相信、信念-情緒、及真實-表面情緒。此外,並請幼兒與其母親共同閱讀一本圖畫故事書-鼠小弟捉迷藏,共讀過程加以錄音。本研究採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所統一使用的CHAT格式,進行共讀錄音語料的轉譯和編碼。編碼分析的重點包括親子共讀圖畫書時心智言談的種類、方式及故事主題的維持度,編碼單位為語句。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一、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在心智理論測驗得分和一般發展幼兒相比,明顯較低。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母親在親子共讀時總心智言談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以及心智言談種類的平均數都較一般發展幼兒的母親明顯較低。三、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和一般發展幼兒在心智理論測驗的得分,與其母親在親子共讀時出現的心智言談次數和頻率都達到顯著相關。本研究結果可供泛自閉症幼兒及一般發展幼兒的父母和教師參考,具有教育和臨床應用的價值。
  • Item
    一般發展幼兒及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心智理論與母親心智言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4-11-??) 陳香如; 張鑑如; Hsiang-Ru Chen; Chien-Ju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般發展幼兒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心智理論的表現,一般發展幼兒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的母親在親子共讀活動時的心智言談方式,以及母親心智言談方式與其子女心智理論表現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兩組四歲至六歲幼兒及其母親,其中20位為輕度泛自閉症幼兒、20位為一般發展幼兒。為控制兩組幼兒的語言能力,本研究採用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先評估幼兒的語言能力。之後安排兩組幼兒接受心智理論測驗個別施測,測驗內容包括七項作業,分別是相異欲望、相異信念、知識取得、內容錯誤相信、明確錯誤相信、信念-情緒、及真實-表面情緒。此外,並請幼兒與其母親共同閱讀一本圖畫故事書-鼠小弟捉迷藏,共讀過程加以錄音。本研究採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所統一使用的CHAT格式,進行共讀錄音語料的轉譯和編碼。編碼分析的重點包括親子共讀圖畫書時心智言談的種類、方式及故事主題的維持度,編碼單位為語句。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一、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在心智理論測驗得分和一般發展幼兒相比,明顯較低。二、輕度泛自閉症幼兒母親在親子共讀時總心智言談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以及心智言談種類的平均數都較一般發展幼兒的母親明顯較低。三、輕度泛自閉症幼兒和一般發展幼兒在心智理論測驗的得分,與其母親在親子共讀時出現的心智言談次數和頻率都達到顯著相關。本研究結果可供泛自閉症幼兒及一般發展幼兒的父母和教師參考,具有教育和臨床應用的價值。
  • Item
    推動親子共讀之研究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社, 2002-06-01) 張鑑如
  • Item
    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08-12-01) 周育如; 張鑑如
    本研究旨在檢視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以30名幼兒爲對象,進行無字書「Frog, where are you?」故事敘說的前測、親子共讀以及故事敘說的後測。採用五個等級的計分系統評估幼兒與父母在對故事主角心智狀態和故事事件間作出因果解釋時之心智談話。本研究同時也檢視了父母於親子共讀時採取的互動類型並以問卷調查家庭中親子共讀的實施情形。主要的研究發現有三:(1)唯有父母在共讀時採取較高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之幼兒,在後測時才有較佳的心智敘說表現。(2)父母較高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與引導討論的互動類型相配合時,幼兒心智敘說表現最佳;而父母較低的錯誤表徵敘說層級加上主導描述的共讀類型,則對幼兒最爲不利。(3)親子共讀的起始年齡愈早,幼兒的錯誤表徵敘說表現愈佳。本研究證實幼兒的心智敘說表現與親子共讀的品質有關,文末提出本文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收入家庭親子共讀對話分析:話語內容與互動類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04-01) 張鑑如; 林佳慧
    本研究目的在觀察台北市十六個低收入家庭幼兒與母親在共讀圖書時的對話內容和互動類型。幼兒平均年齡為3歲5個月,男女各8人。研究者至幼兒家中訪談,請母親與幼兒共讀《好餓的毛毛蟲》一書,共讀歷程皆錄音錄影,並採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的代碼進行轉譯和編碼。編碼系統以區分談話目的和談話內容為主。談話目地又區分為要求,給予,和回饋三大類,談話內容則分為即時即地話語(例如命名,位置,屬性等)和非即時即地話語(例如推論,預測,連結等)兩大類。研究結果發現在親子共讀時多由母親主導,大部分母親以給予和要求幼兒提供故事內容為主,而且談話內容以書中可見的即時即地話語為多。本研究也發現低收入家庭之間的親子共讀方式有數種類型,並非完全一致。本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瞭解低收入家庭幼兒語文能力的發展與母親的對話方式,並可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作比較。本文研究限制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將在文中討論。
  • Item
    親子共讀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011-11-01) 張鑑如; 劉惠美
    親子共讀被視為可促進兒童語文能力發展的一項重要家庭活動,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研究議題。本文採文獻回顧方式,以整理國外親子共讀研究文獻為基礎,再回顧國內相關期刊論文共十八篇,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展望與建議。國內所回顧之論文發表時間為2000年至2011年,主要結果顯示(1)兒童閱讀態度與家長閱讀習慣、教育程度和職業等因素有關(2)親子共讀互動方式多以家長為主導,但有個別差異且因幼兒年齡而不同(3)適切的親子共讀活動可增進兒童語言能力、專注力、情緒理解等能力。未來研究建議增加實驗介入和縱貫期設計之研究,並(1)深入探討不同年齡和背景家庭家長親子共讀信念和方式(2)釐清親子共讀經驗對幼兒語言和閱讀相關能力之影響(3)檢驗國內親子共讀介入方案之成效。
  • Item
    親子共讀對幼兒敘說故事主角心智狀態的影響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8-12-??) 周育如; 張鑑如; YU-JU CHOU; CHIEN-JU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