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嘉義市地方權力結構與教育治理關係之研究
    (2008) 張震宇
    過去我國縣市層級的教育權限實質掌握在台灣省教育廳手中,1997年修憲凍省以及1999年公佈的《教育基本法》與《地方制度法》促使教育走向分權化。地方政府較過去承擔了更重大的教育責任。教育專業控制的降低,使地方權力在教育事項上獲得更大的運作空間。為瞭解地方權力結構與教育治理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嘉義市為例分別探討嘉義市地方權力結構及教育治理的現況、嘉義市地方權力結構與教育治理之關係,以及在此權力結構下地方教育發展的特徵。 本研究主要參考D. J. McCarty與C. E. Ramsey以及J. H. Spring對於美國學區權力結構與教育治理關係之研究。該研究發現學區權力結構影響教育局長的角色及學區教育重點,並指出美國學區權力結構分為四種類型:1.寡權支配型;2.派系分裂型;3.多元型;4.靜態型。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聲譽調查獲得教育治理菁英名單並瞭解教育治理菁英在不同層面教育事項的影響力;以聲譽抽樣選擇嘉義市熟悉本議題之地方人士,包括一般行政人員、教育行政人員、教育實務人員、民意代表、教育壓力團體、學者、記者等地方人士進行訪談。 本研究發現嘉義市地方權力結構主要由政治世家所構成,政治世家之間的競爭並不明顯,其中以執政達20年的許家班影響力最大。2005年市長選舉形成政黨間的競爭,惟輪替之初政黨競爭尚不明顯,許家班仍具可發揮影響力,故本研究認為嘉義市權力結構仍屬於寡權支配型態。此外,嘉義市教育治理主要由市長主導且教育治理菁英以行政人員為主,其他背景人士影響力小。在地方權力結構與教育治理的關係上,本研究的發現包括:1.政治傳統為寡權支配;2.地理特徵減少衝突發生的可能;3. 地方文化重視升學與教育並跨越派系界線;4.市長可主導教育發展的投入與重點;5. 局長為功能性執行者;6.地方透過體育單項協會提供議員補助款。此權力結構下地方教育發展的特徵包括:1.積極發展資優教育,為升學準備;2.穩健保守理性的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