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大學生「道德取向」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2-02-??) 徐明
    本研究採用Gilligan C.,與Brown L. M., Tappan M. B., Miller B. A.,與Argyris D. E.等人在1994年發展的(真實生活道德衝突與抉擇故事的詮釋法)(A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Narratives of Real-Life Moral Conflict and Choice)作為研究方法,並依照此方法的閱讀指導(Reading Guide)程序與標準,分析21位男女大學生的書面故事資料,以確認故事敘述者的「道德取向」,參與研究的21位大學生為臺北縣某國立學院大三與大四的學生,包括男性14位,女性7位。研究結果顯示;男女大學生一般(17/21)都能從「正義」及「關懷」兩取向來思考道德問題,但在兩取向混合的考慮中,14位男性大學生中有10位呈現以「正義」為「主導(優勢)取向」。女性7位中有3位呈現「關懷主義」、3位「正義主導」和1位「平均採用兩取向」,顯示女性大學生在道德衝突思考與抉擇方面的「多樣化」特徵。一般說來,女性大學生在道德衝突情境中,顯然較關注關係的維持與行為後果的影響。而男性則關注「權利或規則」等議題,偏愛以「正義」取向作為問題解決的方式,這些結果大體上與國外相關研究一致,不過,多位男性大學生在事後檢討部分,對解決衝突未能周全的考慮到關係及情感因素表示遺憾,顯示大學道德教育「知」與「情」平衡發展的重要。
  • Item
    大學生「道德取向」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2-02-??) 徐明
    本研究採用Gilligan C.,與Brown L. M., Tappan M. B., Miller B. A.,與Argyris D. E.等人在1994年發展的?真實生活道德衝突與抉擇故事的詮釋法?(A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Narratives of Real-Life Moral Conflict and Choice)作為研究方法,並依照此方法的閱讀指導(Reading Guide)程序與標準,分析21位男女大學生的書面故事資料,以確認故事敘述者的「道德取向」,參與研究的21位大學生為臺北縣某國立學院大三與大四的學生,包括男性14位,女性7位。研究結果顯示;男女大學生一般(17/21)都能從「正義」及「關懷」兩取向來思考道德問題,但在兩取向混合的考慮中,14位男性大學生中有10位呈現以「正義」為「主導(優勢)取向」。女性7位中有3位呈現「關懷主義」、3位「正義主導」和1位「平均採用兩取向」,顯示女性大學生在道德衝突思考與抉擇方面的「多樣化」特徵。一般說來,女性大學生在道德衝突情境中,顯然較關注關係的維持與行為後果的影響。而男性則關注「權利或規則」等議題,偏愛以「正義」取向作為問題解決的方式,這些結果大體上與國外相關研究一致,不過,多位男性大學生在事後檢討部分,對解決衝突未能周全的考慮到關係及情感因素表示遺憾,顯示大學道德教育「知」與「情」平衡發展的重要。
  • Item
    大學生社團服務學習經驗與關懷道德發展歷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5-09-??) 徐明
    美國的「服務學習」教學模式運用在增進大學生道德發展方面獲得豐富實證研究結果的支持,大學服務性社團具有「自願性」、「長期體驗」、及以「公益」為共同目標之特性,故為實踐「服務學習」的最佳途徑。高等教育承擔培養未來準公民之使命,應將「關懷教育」納入學生事務工作核心,重視服務性社團的輔導,掌握「服務學習」與「道德發展」的關係與要素,為公民品德教育建立紮實的基礎。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針對臺北地區4所大專院校8位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大學生,分別進行服務經驗的深入訪談及相關資料的收集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出學生服務學習經驗促進道德發展歷程的10個主題:個人特質、服務帶來的感動、連結的關係、實踐服務的效能感、挑戰與支持的平衡、反思經驗意義、互惠成果、包含自己與他人的責任、避免傷害原則及承諾繼續服務。本研究結果希望有助於高等教育學生事務人員、老師,及政府相關單位、民間機構等規劃設計各類學生活動、社團活動及相關訓練課程之參考。
  • Item
    從女志工服務經驗探究「關懷倫理」之公民道德價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徐明
    在公民道德領域「正義倫理」一向被奉為主流,「關懷倫理」則因其為女性經驗產物而被批評不具公民德的充分性,國內外文獻在此議題上爭論不休,目前國外在這方面已有豐富的實證研究成果,國內尚無針對「關懷倫理」的公民德價值所的實徵研究。本研究目的在透過深入訪談,收集女志工的社會服經驗資料以質性方法探究「關懷倫理」在女志工服務動動與目的、服務所遭遇的道德衝突與提擇、服務的困難與持、服 對其個人及社會帶來的改變與影響中所扮演的角色,希望了解當前社會女志工對禱的公共事務與公民道德體的現況,及影響女志工「關懷倫理」道德思考發對變化的社會文化因心。本研究之重要發現有(1)「關懷思考」為本研究所有受訪女志工所普遍採用,顯示「關懷」情意在激發女性公民社會對動和行動力方面的關鍵角色。(2)女志工普遍的道德衝突核心為「自私」與「責任」,「關係」與「自我犧性」,反映「關懷倫理」理論中女性道德判斷模式之特性。(3)女志工堅持服務之信念來自「作一個關懷者的個人形象」與建立關懷社會之「道德理想」,符合關懷哲學之論述。(4)女工偏愛之服組織呈現「社群主義」特性,重視「生命共同體」的「群我」關係及「共享」價值。(5)女志工的關懷公民德行提供建立適合臺灣社會所需之「公民資質」典範。本研究結果希望可提供「關懷倫理」在政治、社會各方面的公共運用事實資料,並可印證「關懷倫理」之哲學及相關理論,期有助於肯定「關懷倫理」之公民道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