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大專校院部分(第一年成果)(2002-09-16) 劉潔心; 晏涵文; 邱詩揚等本研究是屬於「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中的一個子計劃,其目的在建構未來我國高等教育之環境教育指標系統。此研究藉由文獻分析、訪談、問卷分析、會議討論等研究方法,期能瞭解國內目前環保成效卓著的大學校院之推行環境教育的方式、障礙、需求及可能成就,並探討目前指標建構發展的適切性,彙整理論及實證研究的成果,進而修訂完成「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項目清單」,並進一步建構發展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系統初步架構。Item 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 究:共同科目環境教育教材內容分析(1991-05-18) 晏涵文; 劉潔心; 邱詩揚本研究旨在分析台灣地區高職現行共同教 材中,所含環境教育內容之「質」與「量」。藉 以瞭解各科教材目前涵蓋環境教育概念之比重 、分布情形及其內涵,以作為未來高職環境教育 教材編擬修訂及學生課程發展之依據。 本研究經建構「高職環境教育概念分析架 構」,廷聘資深高職教師進行評定分析員訓練研 習會後,以「內容分析研究法」及「專家座談會 」二方式,分析高職共同科目國文、三民主義、 倫理道德、軍護、地理、生物及自然科學概論等七科目,所得重要研究結果如下: 1.高職共同科目中,以「自然科學概論」及 「倫理道德(國友版)」所含環境教育概念數最多 ,其含量約佔全教材之十分之一;國文及地理(東 大版)科之含量最少,均不及全教材之百分之三。 2.共同科目環境教育教材中概念分布情形, 以「公害汙染」概念數最多(佔26.8%),且分布平均 於七個科目中,僅三民主義所含此類概念較少(僅 佔1%);其餘「資源」、「環境倫理」、「生態平 衡」、「人口」四類,概念數含量依次遞減,且呈 現各科明顯分布不均情形;而「地球」此類概念 含量最少(佔1.74%),且分布不均最嚴重,不僅有四 科(地理、三民主義、倫理道德、軍護)沒有任何 地球概念,且其他科含量亦微乎其微。此顯示除 在含量的增加外,同時要注意考慮各類環教概念 平均分布在各科之間的原則。 3.在各科目之環教概念中,以國文科教材所 含概念中屬於「主要概念」的比例最多(佔 94.4%),其次為自然科學概論與倫理道德科;然三民 主義與地理兩科「次要概念」超過全概念數之 一半以上。此類科目極待編入以環教為「主要 概念」陳述方式的教材內容。 4.共同科目環境教材的「質」方面,多科仍 偏向「以事實為中心」的環境問題陳述,缺乏「 以人為中心」的互動陳述,其實許多內容只需編 者筆鋒稍轉換或文字上進一步陳述即可成為「 以人為中心」的環境教育教材;另部分教材雖已提及些許環教概念,且在並無脫離原主旨之虞下 ,卻未能周全或深入陳述環教概念,致使概念傳達 不清,顯示編者對環境教育概念內涵之體認仍有 待提昇。 5.共同科目教材中之習題,作業或練習均多 屬知識層面的認知領域目標,缺乏以「價值」或 「技能」導向的活動內容。對能使學生瞭解周 遭環境並幫助學生作明智決定的思考性作業亦 付之闕如,此確是高職現行共同科目教材可改進之處。Item 我國學校部門環境教育指標之研究(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6-04-01) 晏涵文; 馮嘉玉; 劉潔心本研究之目的在建構我國整體性的學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作為日後定期評估或追蹤學校環境教育實施成效及改進之標準,亦可作為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人力預算分配之參考。研究採用「輸入」、「過程」及「輸出」(Input-Process-Outcome)分析架構,首先藉由文獻探討、專家諮詢,擷取過去指標建構之相關研究經驗,釐清重要之研究概念,並以現場訪談及問卷調查方式對我國各級學校推行環境教育之現況進行瞭解,再透過德懷術及專家座談等方法找出各級學校間具有共同性及特殊性意義的環境教育指標。在本研究發展之學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中,大學院校部份共計有二十九項指標,中等學校部份共計有十九項指標,國民小學部份共計有三十一項指標,其中各級學校共同列為重要指標的項目有「團體動力」、「系統改造」、「污染防治」、「資源管理」、「景觀規劃」、「活動規劃與參與」與「學生素養」等七項。此研究結果顯示,行政系統的配合度對學校環境教育推動情形影響深遠,而校園環境保育的具體成果仍是評鑑學校環境教育推展成效的重要依據,至於一向被列為環境教育重要目標的學生環境素養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發更精確且更易於實施的測量工具。Item 大學校院環境教學評鑑工具發展與建構(臺北市新店區 :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2005-03-01)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廖梨伶; 李恆華; 廖靜宜Item 我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之建構研究(臺北市新店區 :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2003-09-01)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黃齡儀; 潘瓊如; 李恆華; 馮嘉玉Item 大學院校環境教育指標系統之發展與建構研究(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4-06-01) 劉潔心; 邱詩揚; 晏涵文; 李恆華; 潘瓊如; 馮嘉玉本研究旨在建構我國大學校院之環境教育指標,第一年已完成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係統初步架構,本文則主要呈現第二年之研究歷程及成果。第二年乃根據已建立之大學校院環境教育指標系統初步架構,透過三次專家座談與兩次的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進行各項指標之重要性與適切性的評估,作為發展與選擇指標之參考依據,並藉由描述性統計、逐步迴歸及群聚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專家座談及德術所得之資料,以驗證其結果具有代表性及充分之解釋力,進而建構能提供重要內涵與資訊之指標系統。 二年之研究結果共發展出現境教育指標系統為3個領域、10個層面、29項指標及86項指標細目。其中環教指標的三個領域包含「輸入」、「過程」及「輸出」;而領域之下共分10個「層面」,據其重要性及適切性評比排序後,結果依序為1.「環境素養(輸出)」、2.「課程教學(過程)、3.「環境管理(過程)」、4.「行政政策(輸入)」、5.「教育訓練(過程)」、6.「資源(輸入)」、7.「組織運作(過程)」、8.「背景(輸入)」、9.「推廣活動(過程)」及10.「具體環境教育成果(輸出)」。在10個層面之下共包含29項「指標」,其中有17項為主要指標,12項為次要指標。主要指標包含:「教師素養」、「學生素養」、「課程規劃與參與」、「教學資源(教材)」、「教學方法」、「污染防治」、「資源管理」、「景觀規劃」、「政策規劃」、「環保培訓」、「訓練課程」、「人力資源」、「經費資源」、「工作計畫」、「團體動力」、「系統改造」及「活動規劃與參與」等項;在17項主要指標之下則包含了22項的主要「指標細目」。 此研究所建構之指標系統,呈現大學校院環境教育之各項主要指標及細目,可作為大學院校及相關單位擬定環教政策計畫、實施環境教育教學、執行環境管理及編列預算之重要依據,並可進一步提供未來評估大學環境教育品質及建立資料庫之參考。Item 臺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1):共同科目環境教育教材內容分析(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衛生教育研究所, 1991-06-01) 晏涵文; 劉潔心; 邱詩揚Item 我國高職環境教育教材分析研究中環境教材分析準則之發展(臺北市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0-11-01) 晏涵文; 劉潔心; 邱詩揚Item 臺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1)(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1-06-??) 晏涵文; 劉潔心; 邱詩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