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模式之建構與檢證-以臺北地區為例
    (2010) 李建明; Jane-Minge Lee
    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臺灣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衣食豐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卻常有諸多文明病之產生,同時更為了因應工作或課業壓力,以及人際關係溝通等問題,因而導致飲食失調、體能不足等不利於身心健康之行為。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國家的興盛衰敗則繫於學生身心健康之良窳;另一方面,在社會結構快速的變遷下、價值觀的改變,以及來自於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壓力,進而導致吸菸、飲酒、嚼食檳榔及濫用藥物等許多危害健康行為於焉而生。於此,本研究針對大學生來探討究竟是個人因素、家庭因素或學校因素會影響到其成癮物質使用行為,實為目前從事高等教育相關工作者所應重視之議題。 研究目的 本研究嘗試建構一個影響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理論模型,並希冀能透過實徵資料分析,運用生態系統理論來加以檢視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是否受到社會人口學變項、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的影響?以及進一步由社會人口學變項、個人、家庭、及學校等因素,檢視其對成癮物質使用的效果與預測力。 研究方法 針對臺北市、新北市30所國(市)、私立大學及科技大學等四類日間部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並進行兩階段樣本選取,第一階段先隨機抽取10所學校,第二階段再細分為人文與社會類(文、法、商)及科技與自然科學類(理、工、農、醫)等兩大類別進行調查,研究發出1,300份問卷,有效樣本數共為1,140份,回收率為87.6%。研究分析則運用SPSS 18.0版、AMOS 17.0版等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百分比次數分配和平均數、因素分析、多元迴歸及結構方程模式(SEM)等方法,並針對本研究所建構的影響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理論模型,進行實證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與發現 一、臺北地區的大學生有著較低的嚼食檳榔、成癮藥物等使用行為;在飲酒方面,高達61%比率有飲酒行為;而吸菸方面,亦高達17%有吸菸行為。 二、大學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性別、家庭結構、母親職業、居住地區、就讀年級、就讀學校類型)可解釋成癮物質使用行為變異量約10%。 三、個人因素中的自尊及人格特質對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有直接影響。 四、個人、家庭和學校因素約可解釋大學生成癮物質使用行為的8%。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如何有效降低大學生的成癮物質使用行為提出若干建議,以及未來研究之可行方向,以提供給個人、學校、及教育相關的防制與支持系統,並冀望學校或政策部門能制定重要衛生政策,儘早擬定完善配套措施,俾使後續衛生教育暨研究能有更大的貢獻。
  • Item
    不同年齡層參與馬拉松賽的血液生化值之比較
    (2001-12-01) 黃谷臣; 黃欽永; 李建明; 洪文平; 李亦寬; 湯馥君
  • Item
    馬拉松賽前與賽後身體組成之比較研究
    (2001-12-01) 李建明; 周資眾; 黃雪芳; 湯馥君
  • Item
    不同年齡層參與馬拉松賽的血液生化值之比較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Airiti Press Inc., 2002-01-01) 李建明; 黃欽永; 黃谷臣; 湯馥君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瞭解完成馬拉松賽前及賽後生化值之變化;以及不同年齡層完成馬拉松賽生化值之比較。本研究以參加2001年台北市國際馬拉松賽(42.195 km)選手中,自願參與本研究者為實驗對象,共計30人,最後跑完全程者有26人,依年齡分為青年(20-39歲)、壯年(40-49歲)及中老年(50-70歲)三組。於比賽前12小時及比賽後立即抽血,以t考驗比較受試者在馬拉松比賽前後的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飯前血糖及乳酸等四種血液生化值。結果發現全體受試者完成馬拉松後的生化值均顯著高於跑步前(P<.05),其完成馬拉松的生化值分別為,乳酸脫氫酶(239.46±34.42 U/L)、肌酸激酶(307.65±141.07 U/L)、飯前血糖(113.46±28.76 mg/dL)及乳酸(3.52±1.53 mmol/L);跑步前的生化值分別為,乳酸脫氫酶(177.96±0.35 U/L)、肌酸激酶(184.4±120.78 U/L)、飯前血糖(100.08±12.02 mg/dL))及乳酸(1.25±0.50 mmol/L)。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不同年齡層完成馬拉松的生化值之比較,僅在乳酸脫氫酶差異達顯著水準(P<.05) ,經進一步事後比較,僅有青年組(263.5±33.0 U/L)與壯年組(225.7±32.78 U/L)間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獲得下列結論:(l)從事長時問的耐力性運動會造成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飯前血糖及乳酸值的上升;(2)參與馬拉松運動容易對身體組織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而這些損傷程度並不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