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電腦與數位3C專業虛擬社群知識分享之影響因素研究
    (2008) 李銘薰
    網際網路的發展促使人們得以在虛擬空間裡進行溝通、互動與情感交流,也形成許多所謂的虛擬社群。這類社群與實體社群同樣具備知識分享功能,但在分享的動機、結構與層次上有相當不同。因此,本研究希望以重視知識分享的專業型虛擬社群為對象,瞭解其特性;影響其成員進行知識分享的因素;以及虛擬社群成員之人口背景、社群參與經驗是否會影響其對知識分享因素的認同程度及進行知識分享的意願。 過去相關研究中,多以個人、社會、組織等三種層次因素來探討虛擬社群的知識分享因素。本研究嘗試以個人動機、社會資本、組織酬償等三種觀點出發,探討可能促進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識分享的因素。研究方法是針對臺灣地區「電腦與數位3C」專業虛擬社群進行調查,包括PTT、Mobile01、PCDVD…等社群,共計回收519份有效問卷。再透過敘述性統計、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詮釋。 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地區「電腦與數位3C」專業虛擬社群的成員以男性為主,且普遍具有高學歷,其中大專院校以上佔95%。同時,從差異性分析中也發現,以社群成員之社群參與經驗,來區別其在社群中的活動特性,會比以現實人口背景屬性來得更有意義。同時,透過因素分析,本研究共提出八項可能促進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識分享的因素,包括「專業能力」、「長期助人」、「聲譽」、「人際凝聚力」、「社群認同」、「互動密度」、「平等性」、及「組織酬償」等。此外,透過多元迴歸分析,實證上述因素對知識分享意圖的影響力。其中「專業能力」、「互動密度」、及「平等性」未達統計顯著水準。而「長期助人」、「人際凝聚力」、「社群認同」與「組織酬償」則具有正向之影響力,其中以「社群認同」影響力最高,其它三項因素影響力較小。值得注意的是,「聲譽」呈負向影響力,顯示不少成員並不是為了獲取名聲而進行知識分享,此項結果與其它相關研究不同,需要進一步探究。最後本研究也針對虛擬社群經營及後續研究提出一些具體建議。
  • Item
    電腦與數位3C專業虛擬社群知識分享之影響因素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09-04-01) 李銘薰; 卜小蝶 
    人們在網際網路或虛擬空間進行訊息溝通與資訊分享已相當普遍,也形成許多虛擬社群。這類虛擬社群與實體社群同樣具有知識分享功能,但在分享的動機、結構與層次上相當不同。本研究即以個人動機、社會資本,及組織酬償等三種理論觀點,探討促進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識分享之因素及特性。研究中以強調知識分享之電腦與數位3C專業型虛擬社群成員為對象,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共回收519份有效問卷。透過因素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初步歸納八項促進知識分享因素,其中「長期助人」、「人際凝聚力」、「社群認同」,及「組織酬償」具有正向影響力,尤以「社群認同」影響力最高;而「聲譽」則呈負向影響力,顯示本研究樣本並非為獲取聲名而進行知識分享;「專業知能」、「互動密度」,及「平等性」雖具相關性,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此外,透過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人口背景及社群參與經驗皆對前述知識分享影響因素具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