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51
  • Item
    在中小學實施程式設計教學之教學策略探究
    (2010-08-01) 林美娟
    本研究試圖探討在國中小實施程式設計教學之有效教學策略,由97年8月起分三年進行。第二年的研究著重於「親子共學程式設計」。具體而言,本研究試圖探討親子如何共同合作完成MSWLogo程式。本研究採用多重個案研究,由研究者在為期五天的電腦夏令營中,直接觀察三對親子的共學情形。每一對親子組總共完成教師所指定的33個程式設計題目。本研究經由教室觀察、個別訪談、和現場錄影收集質性資料並加以統整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親子共學程式設計展現了「配對程式設計」(“pair programming”)的特性,亦即親、子自然而然地分別擔任起「審查者」(“the reviewer”)和「驅動者」(“the driver” )的角色。此外,在父親或母親的指導下,孩子較能系統化地依照程式設計解題步驟逐步完成程式。如此的做法使得程式碼較為簡潔,也較少發生錯誤。同時,孩子也會在家長的要求下,回顧解題步驟,進行反思。參與本研究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參加本研究共學程式設計是個非常愉快的經驗。
  • Item
    在國民中小學實施程式設計教學之可行性研究(3/3)
    (2008-11-21) 林美娟
    本研究旨在探討程式設計教學在國中、小(尤其是四至八年級)電腦課實施之可行性及其相關議題。計畫執行期限由 94 年 8月至 97 年 7 月。第一年研究以 StagecastCreator、HANDS、及 Visual Basic 等三種軟體為學習內容進行教材設計,並於台北縣、市的三所國小,針對 81 名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進行教學實驗,以探討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對這三種軟體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習成效。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有能力且很有興趣學習程式設計,而學生家長也很支持在國小階段進行程式設計教學第二年研究則以 MSWLogo 及 Drape 兩種程式設計軟體為學習內容,進行教材設計及教學法的探討,並於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兩所國小進行實驗。其中在台北市修德國小進行的第一個研究係以兩班六年級的學生 進 行 文 字 式 ( MSWLogo ) 與 圖 像 式(Drape)這兩種不同程式設計環境的對照研究,以探討學生的學習成效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圖像式語言未必如多數老師所直覺認為較為適合國小學生學習。第二個研究則是在台北縣五華國小所進行。我們以六年級三個班級進行引導式合作學習、非引導式合作學習、及個別學習等三種學習方式對於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以程式設計解題步驟詳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明顯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第三年的研究分為三部份。第一個研究中,我們將引導式合作學習策略引進 KPL教學。研究結果證明了引導式合作學習在程序性(procedural)程式語言的學習上亦有其效益。第二個研究則以行動研究法探討 Alice 程式設計教學在國中一年級的電腦課實施之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參加這項研究的 33 名學生喜歡學習 Alice,且研究者亦提出了在國一電腦課程實施 Alice教學之具體建議。第三個研究則在桃園縣某國小實施親子合作學習 MSWLogo 程式設計,共有 15 對親子參加程式設計夏令營。本研究任選其中三組詳細觀察其合作解題過程,試圖歸納出親子共學程式設計之特色。本報告分別描述第三年的這三項研究。
  • Item
    台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程式設計教學之推廣
    (2008-12-01) 林美娟
    基於「發掘與實現數位潛能」的理念,本計畫旨在推廣我國偏遠國小之程式設計教學,期使偏鄉地區的學童也有機會接受較為深化的電腦課程內容,以培養其邏輯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本計畫屬科普活動性質,由97年12月1日起分兩年實施。計畫執行第一年的研究重點有二,其一為透過問卷調查了解目前國民小學電腦課程之教學內涵,尤其著重探討偏遠學校與一般學校在教學內涵上的差異;另一項研究重點則在於自編適當的程式設計教材,並舉辦偏遠學校資訊教師程式設計研習。本研究選定Scratch程式語言為推廣目標,所編製之Scratch教材共十章,涵蓋了Scratch的所有重要指令,並詳細闡述程式設計概念。教材編製完成後,我們在98年10月和99年1月分別在本所舉辦了一場偏遠學校國小教師Scratch程式設計研習,另於98年12月前往馬祖北竿塘歧國小為馬祖的國小教師舉辦Scratch程式設計研習。參加研習的數十位教師普遍認為本研究所舉辦的研習活動提供了偏遠學校資訊教師難得的研習機會,也認為 Scratch適合在國小電腦課推廣。
  • Item
    電腦輔助學習系統之解題器設計( II )
    (2003-11-25) 林美娟
    本研究以派特里網路(Petri net)追蹤與記錄數學解題路徑,並以現今高中三角函數單元做為數學知識範圍,發展一套名為MathCAL-2 之數學解題練習系統。我們將數學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對應到派特里網路中的位置(place),基本定理對應到轉變(transition),解題過程於是等同於動態地觸發一序列的轉變,而系統所記錄的轉變觸發順序也就反應了使用者解題時的思考路徑。MathCAL-2 對於使用者解題過程的逐步掌握使其得以在使用者遭遇解題困難時判斷其困難所在並給予適當的提示。MathCAL-2 的解題運算核心以及整個系統架構的設計均依循物件導向理念,賦予位置與轉變統一的格式與溝通機制,使得龐雜的數學知識得以對應至單純的程式架構,亦使得解題核心可以彈性地加入新的轉變與位置,並因而能不斷擴增MathCAL-2 所能處理的題型。我們在後續的研究中將進行實證研究,以了解本系統之適用性以及它對於增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成效。
  • Item
    以實驗策略增進學生對資訊科學概念瞭解之研究---子計畫二:以實驗策略增進學生的程式設計概念與解題能力(3/3)
    (2004-08-01) 林美娟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改進程式設計教學之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尤其是藉助實驗化教學軟體之使用,以降低初學者之學習門檻,並增進其程式設計概念之學習。本研究分三年進行,在第一年的研究中,我們透過教科書內容分析、學生學習日誌的蒐集與整理、考卷錯誤類型分析等方式,試圖了解初學者的學習困難點,並進行三個 學 習 單 元 ( control structures 、functions 及 pointers)的學習活動設計。第二年的研究著重於電子書編輯與閱讀工具軟體之開發及程式設計教學軟體之製作。第三年的研究則專注於程式設計教材之開發,這些教材涵蓋 了 C++ 、 Visual Basic 、 Stagecast Creator 、 HANDS 、 DRAPE 、 及MSWLogo 等程式語言,分別適用於大一、高中及國小各階段。我們所開發的教材包括傳統的紙本教材以及電子化教材。這些教材於去年和今年間在師大資訊教育系、台北市大同高中、台北市國北師實小、修德國小、及台北縣的重陽國小進行教學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它們對於提升學生的程式設計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有明顯的助益。
  • Item
    在國民中小學實施程式設計教學之可行性研究(2/3)
    (2007-06-02) 林美娟
    本研究試圖探討在國中、小四至八年級的電腦課中實施程式設計教學之可行性及實施上的相關議題,由94 年8月起分三年進行。目前所進行的第二年研究是以MSWLogo 及Drape 兩種程式設計軟體為學習內容,進行教材設計及教學法的探討,並於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兩所國小進行實驗。其中在台北市修德國小進行的第一個研究係以兩班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文字式(MSWLogo)與圖像式(Drape)這兩種不同程式設計環境的對照研究,以探討學生的學習成效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圖像式語言未必如多數老師所直覺認為較為適合國小學生學習。第二個研究則是在台北縣五華國小所進行。我們以六年級三個班級進行引導式合作學習、非引導式合作學習、及個別學習等三種學習方式對於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以程式設計解題步驟詳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明顯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此二研究成果已分別撰文投稿至國際研討會及期刊。為免本報告過於冗長,我們將僅以上述第一個研究成果為主要的報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