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哈伯瑪斯(J. Habermas)「現代性哲學論辯」與李歐塔(J.-F. Lyotard)「後現代知識論述」的論戰及其教育意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1-??) 楊洲松
    本文旨在分析Habermas與Lyotard思想間的異同,藉以釐清現代性與後現代的爭論焦點,進而提出在教育上的意義。研究結果發現,Habermas係高揚批判理論的精神,冀期在「理想的溝通情境」中,透過「未受扭曲的溝通行動」來尋求各種分裂論述間的「共識」,以重建整體性的「生活世界」,確保民主社會的理性成果,繼續推動啟蒙現代性的進步計劃。而現代性要求心靈解放的教育觀也唯有在此種理性民主的社會情境中才得以保證。但相反的,Lyotard卻認為要求「共識」的宏觀敘述將會形成可怕的威權主義,而主張以小巧的敘述來保留住各自特色,突出彼此的差異性。而在後現代社會中,此種「局部決定」的「小巧敘述」正可以協助解決知識論述的合法性問題,是以必須保留各種論述發言的合法空間,賦予同等的發言機會,在「尊重」的原則上互相競爭、多元創造。在此種多元歧異的後現代情境中,教育上亦要求更多樣化、「離中心化」與「鬆綁」。教育亦不再為狹義的學校教育,而是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層面。而另一方面,由於電腦、資訊與科技的發達,知識進入網路市場成為販售的對象,電腦知識遂成為後現代社會中必備的基本能力,能順利透過電腦取得資源並應用的知識將事後現代社會中的強大競爭者。後現代社會的到來已是不可抑制的狂潮,其並將對教育產生極大影響。若肯認教育的基本涵義為「啟蒙」,則遵循啟蒙運動以來追求理性發揚、心靈解放的人文主義路線應是必要的;但卻也必須注意到去尊重不同個人、群體、民族、文化間的差異性,避免威權主義的形成;如此則亦必要優求捍衛理性民主的社會,使各種論述可以得到合法發言的保障。是以「教育之目的為民主心靈的涵養」為後現代主義者與後現代主義者共同接受,應為毋庸議。
  • Item
    哈伯瑪斯(J. Habermas)「現代性哲學論辯」與李歐塔(J.-F. Lyotard)「後現代知識論述」的論戰及其教育意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8-01-??) 楊洲松
    本文旨在分析Habermas與Lyotard思想間的異同,藉以釐清現代性與後現代的爭論焦點,進而提出在教育上的意義。研究結果發現,Habermas係高揚批判理論的精神,冀期在「理想的溝通情境」中,透過「未受扭曲的溝通行動」來尋求各種分裂論述間的「共識」,以重建整體性的「生活世界」,確保民主社會的理性成果,繼續推動啟蒙現代性的進步計劃。而現代性要求心靈解放的教育觀也唯有在此種理性民主的社會情境中才得以保證。但相反的,Lyotard卻認為要求「共識」的宏觀敘述將會形成可怕的威權主義,而主張以小巧的敘述來保留住各自特色,突出彼此的差異性。而在後現代社會中,此種「局部決定」的「小巧敘述」正可以協助解決知識論述的合法性問題,是以必須保留各種論述發言的合法空間,賦予同等的發言機會,在「尊重」的原則上互相競爭、多元創造。在此種多元歧異的後現代情境中,教育上亦要求更多樣化、「離中心化」與「鬆綁」。教育亦不再為狹義的學校教育,而是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層面。而另一方面,由於電腦、資訊與科技的發達,知識進入網路市場成為販售的對象,電腦知識遂成為後現代社會中必備的基本能力,能順利透過電腦取得資源並應用的知識將事後現代社會中的強大競爭者。後現代社會的到來已是不可抑制的狂潮,其並將對教育產生極大影響。若肯認教育的基本涵義為「啟蒙」,則遵循啟蒙運動以來追求理性發揚、心靈解放的人文主義路線應是必要的;但卻也必須注意到去尊重不同個人、群體、民族、文化間的差異性,避免威權主義的形成;如此則亦必要優求捍衛理性民主的社會,使各種論述可以得到合法發言的保障。是以「教育之目的為民主心靈的涵養」為後現代主義者與後現代主義者共同接受,應為毋庸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