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一位國中國文科教師情意教學實踐之研究
    (2010) 楊雅婷; Yang Ya Ting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國中國文科個案教師在情意教學上的教學實踐。研究者以一位國中國文教師與其任教之導師班級為對象,透過教室現場觀察以及與個案教師及學生的訪談以及相關教學文件蒐集資料,探討個案教師之情意教學理念,並了解教師如何利用國中國文課本為教材媒介,將其中的情意內涵轉化為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在美感與倫理方面的情意態度發展,並且促進學生在學習態度方面的積極表現。 研究發現包括: 壹、國文科情意教學之內涵包含美感與倫理的教學 貳、教師之國文科情意教學理念 一、教師對專業的熱情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對學生主動關懷的身教能引導學生情感的投入。 三、創造班級開放情境,避免標準答案式的詮釋與評價。 叁、國文科情意教學實踐方式 一、教學時採用多元體驗與情境營造使學生浸淫其中。 二、教師應深化文章寓意,開拓學生新鑑賞視野。 三、教學與過去經驗結合,重視累進的功效。 四、教學時善用文章內涵進行機會教育。 肆、國文科情意教學之成效 一、師生交流管道暢通,能促進學生情感表達與情緒調整策略的學習。 二、同儕小組學習能促進正向學習態度。 最後,從提升國中國文科情意教學成效的角度,提出對於國文科情意教學及後續研究的建議。
  • Item
    足量運動及運動時間點對高中生體適能、創造思考能力與數學學科成就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3-09-??) 吳品鋒; 楊雅婷; 楊宜青; Pin-Chun Wu Ya-Ting Carolyn Yang Yi-Ching Ya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足量運動與運動時間點對高中生體適能、創造力思考能力及數學學科成就之影響,採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抽取臺北市都會型女子高中三個高一班級,共113 位學生為樣本,進行三種教學策略之評估一一傳統體育課組(對照組)、足量運動且非數學課前運動組(實驗組一)和足量運動且數學課前運動組(實驗組二) ,所蒐集的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三組在各向度總分與分向度分數之異同。研究結果顯示:一、在體適能方面,兩組實驗組總分均高於對照組,除柔軟度分向度外,兩組實驗組的肌耐力、瞬發力及心肺耐力分向度皆高於對照組。二、在創造思考能力方面,實驗組二總分優於實驗組一與對照組,兩實驗組在流暢力、標題力、精密力及開放力分向度皆優於對照組;實驗組二在獨創力及創造優異潛能分向度均優於實驗組一與對照組。三、在數學學科成就方面,實驗組二在低認知層次的知識及理解分向度高於實驗組一與對照組;三組在高認知層次(分析及綜合分向度)無顯著差異。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教育政策擬定與實施和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荀子道德哲學思想在道德教育上的啟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5-06-??) 楊雅婷
    本文章的目的是藉由荀子的道德哲學思想來探討對道德教育上的啟示。首先透過文獻資料整理分析,從性惡觀點、教化的重要性、修養的方法分述荀子道德哲學思想相關之內涵。進一步從荀子的道德哲學思想,提出在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之建議,以作為道德教育之參考。
  • Item
    足量運動及運動時間點對高中生體適能、創造思考能力與數學學科成就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3-09-??) 吳品鋒; 楊雅婷; 楊宜青; Pin-Chun Wu Ya-Ting Carolyn Yang Yi-Ching Ya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足量運動與運動時間點對高中生體適能、創造力思考能力及數學學科成就之影響,採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抽取臺北市都會型女子高中三個高一班級,共113 位學生為樣本,進行三種教學策略之評估一一傳統體育課組(對照組)、足量運動且非數學課前運動組(實驗組一)和足量運動且數學課前運動組(實驗組二) ,所蒐集的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三組在各向度總分與分向度分數之異同。研究結果顯示:一、在體適能方面,兩組實驗組總分均高於對照組,除柔軟度分向度外,兩組實驗組的肌耐力、瞬發力及心肺耐力分向度皆高於對照組。二、在創造思考能力方面,實驗組二總分優於實驗組一與對照組,兩實驗組在流暢力、標題力、精密力及開放力分向度皆優於對照組;實驗組二在獨創力及創造優異潛能分向度均優於實驗組一與對照組。三、在數學學科成就方面,實驗組二在低認知層次的知識及理解分向度高於實驗組一與對照組;三組在高認知層次(分析及綜合分向度)無顯著差異。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教育政策擬定與實施和相關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