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2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因應國中低成就學生教學輔導模式之建置-因應國中低成就學生教學輔導模式之建置(2012-07-31) 甄曉蘭; 陳佩英; 吳昭容; 洪儷瑜低成就學生之學習改進與能力提升,必須透過有效的補救教學教材與教學策略,來提供適性的學習機會與認知發展;而有效的補救教學策略方案推動,則必須由學校行政層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系統,來促成教師補救教學知能的成長與補救教學方案的落實。面對當前補救教學實施過程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本整合型計畫擬針對國中低成就學生,進行國文與數學之補救教材試用、教學模式發展、學習成效評估,及教師補救教學專業知能提升之督導系統的建立與推動。因此特別邀集校內外教育相關領域與學科專家組成研究團隊,共計三個子計畫,一起進行跨系所、跨領域之合作研究,透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不同面向的實徵探究與對話討論,來加強對補救教學方案之實務問題的敏銳度與思考層面,期能釐清輔導國中低成就學生學習之相關議題,藉以建構國中國、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有效策略方案與教師教學輔導機制。期能透過本實徵研究之具體證據與補救教學策略方案之研擬與評估,為國內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推動,提供有效之運作參考模式。Item 因應國中低成就學生教學輔導模式之建置(2012-07-31) 甄曉蘭; 洪儷瑜; 吳昭容; 陳佩英低成就學生之學習改進與能力提升,必須透過有效的補救教學教材與教學策略,來提供適性的學習機會與認知發展;而有效的補救教學策略方案推動,則必須由學校行政層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系統,來促成教師補救教學知能的成長與補救教學方案的落實。面對當前補救教學實施過程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本整合型計畫擬針對國中低成就學生,進行國文與數學之補救教材試用、教學模式發展、學習成效評估,及教師補救教學專業知能提升之督導系統的建立與推動。因此特別邀集校內外教育相關領域與學科專家組成研究團隊,共計三個子計畫,一起進行跨系所、跨領域之合作研究,透過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不同面向的實徵探究與對話討論,來加強對補救教學方案之實務問題的敏銳度與思考層面,期能釐清輔導國中低成就學生學習之相關議題,藉以建構國中國、數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有效策略方案與教師教學輔導機制。期能透過本實徵研究之具體證據與補救教學策略方案之研擬與評估,為國內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推動,提供有效之運作參考模式。Item 身心障礙者適應數位匯流學習之研究-子計畫三:學習障礙學生適應數位匯流學習與介入方案之探討(2013-07-31) 吳亭芳; 陳明聰; 洪儷瑜數位匯流(Digital Convergence)近年來成為政府推動資訊科技發展的重要政策 指標。在數位匯流模式下,由於學習內容數位化,有利於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傳 播,可以讓身心障礙者更容易地使用(access)這些內容,而且可以透過各種不同媒 體(電視、電信、網路)來協助身心障礙者的數位學習。然而,這些數位匯流的 特質是否真的符合各種不同特質身心障礙需求,尤其對於本身在注意、記憶、理 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的學習障礙學生,在面 對強調文字、圖像、語言或影音交互搭配的多功能操作介面,是否能從中獲益, 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本計畫是一個三年期的連續性計畫,以「人」為中心,從學習障礙學生的特性 與適應數位匯流可能的困難為出發點,進而以此為基礎發展合適的支持方案,並驗 證其成效,期待可以提昇學習障礙學生數位參與的能力,消彌數位落差。 第一年(101 年度)計畫的重點在探討學習障礙學生使用多點觸控介面的現 況。將透過大樣本問卷的調查,初步瞭解學習障礙學生在平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 使用情形。同時,也將利用科技接受模式,瞭解學習障礙學生對多點觸控介面科 技的接受程度以及相關影響因素。這些結果可以回饋給其他子計畫作為技術與 系統發展之參考。 第二年(102 年度)計畫的重點在瞭解學習障礙學生執行多點觸控介面重要 任務的困難, 並發展多元表徵的無障礙數位閱讀教材, 並以此作為後續 介入方案之基礎。 第三年(103 年度)計畫的重點在發展學習障礙學生在數位匯流環境下個 別化的閱讀支持方案, 並驗證其成效, 進而發展學習障礙學生數位匯流 學習之模式。 希 望藉由三年計畫的完成,預期可更進一步瞭解學習障礙學生適應數位匯流 環境的困難,提供適切之介入方案,發展在數位匯流環境下學習障礙學生數位學習 的模式。本研究小組之經驗與成果,可提供教育及復健專業人員介入時重要之參考, 並可以提供未來國家發展數位環境過程身心障礙者相關服務之依據Item 身心障礙者適應數位匯流學習之研究-子計畫三:學習障礙學生適應數位匯流學習與介入方案之探討(2012/08/01-2015/7/31) 吳亭芳; 洪儷瑜; 陳明聰數位匯流(Digital Convergence)近年來成為政府推動資訊科技發展的重要政策 指標。在數位匯流模式下,由於學習內容數位化,有利於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傳 播,可以讓身心障礙者更容易地使用(access)這些內容,而且可以透過各種不同媒 體(電視、電信、網路)來協助身心障礙者的數位學習。然而,這些數位匯流的 特質是否真的符合各種不同特質身心障礙需求,尤其對於本身在注意、記憶、理 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的學習障礙學生,在面 對強調文字、圖像、語言或影音交互搭配的多功能操作介面,是否能從中獲益, 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本計畫是一個三年期的連續性計畫,以「人」為中心,從學習障礙學生的特性 與適應數位匯流可能的困難為出發點,進而以此為基礎發展合適的支持方案,並驗 證其成效,期待可以提昇學習障礙學生數位參與的能力,消彌數位落差。 第一年(101 年度)計畫的重點在探討學習障礙學生使用多點觸控介面的現 況。將透過大樣本問卷的調查,初步瞭解學習障礙學生在平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 使用情形。同時,也將利用科技接受模式,瞭解學習障礙學生對多點觸控介面科 技的接受程度以及相關影響因素。這些結果可以回饋給其他子計畫作為技術與 系統發展之參考。 第二年(102 年度)計畫的重點在瞭解學習障礙學生執行多點觸控介面重要 任務的困難, 並發展多元表徵的無障礙數位閱讀教材, 並以此作為後續 介入方案之基礎。 第三年(103 年度)計畫的重點在發展學習障礙學生在數位匯流環境下個 別化的閱讀支持方案, 並驗證其成效, 進而發展學習障礙學生數位匯流 學習之模式。 希 望藉由三年計畫的完成,預期可更進一步瞭解學習障礙學生適應數位匯流 環境的困難,提供適切之介入方案,發展在數位匯流環境下學習障礙學生數位學習 的模式。本研究小組之經驗與成果,可提供教育及復健專業人員介入時重要之參考, 並可以提供未來國家發展數位環境過程身心障礙者相關服務之依據Item 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的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6-03-??) 陳舜芬; 丁志仁; 洪儷瑜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育與進修之狀況,探求二者應有的發展方向,分析問題所在,據以提出改進的建議。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相關人員座談、開放式討論會與訪談專家及學校人員等。主要研究結果如下:再師資培育方面,長期以來臺灣地區正規的師資養成機構限於師範院校與政大教育系。師資培育課程由政府統一規定,師範生在學時領取公費,結業後分發任教。此種方式無法養成超過需求量的儲備師資,不利於師資的篩選與調節。尤其是眾多私立高中值得師資需求未列入規劃培養的考慮,導致正規培育的師資數量明顯不足。特殊教育師資的培育長期以來未受重視,培育量與所需相去甚遠,某些類別的特教教師更是極度欠缺。而師範院校單獨設立,雖有利塑造特定的校園文化,但因學科領域狹窄,不易提供師生多元的學術環境,培養具有寬闊視野的教師。師範生畢業後享有教職的保障,使得師範院笑得以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投考,但也相對使師範院校長期缺乏外在競爭,師去改進本身缺失的動力。在教師進修方面,以往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的進修以參加校外公辦的研習活動為主。這些進修活動主要以大學教授擔任講座,內容未能符合中小學的實際需求,且常在學期當中舉辦,通知時間甚短,又多要求學校必須派員參加,常造成對中小學教學秩序的干擾。近十年來,逐漸有與教與相關的民間團體或企業加入提供教師進修活動的行列。這些活動一般而言規模甚小,且無公辦活動的外在誘因,但能吸引有心的教師自費參加。教師任教的學校也可自行規劃進修活動,惟尚未成為風氣。此外,同僚間的相互討論與學習、教師個人在教學上的反省或其他自我成長的活動其實都可納入進修的範圍,但其重要性或價值目前似乎還未受到肯定。針對前述師資培育與進修的種種問題,本研究提出若干改進的建議,提供相關單位參考。Item 花東地區學生識字量的特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陳淑麗; 洪儷瑜; Shu-Li Chen; Li-Yu Hung花東是國內典型的弱勢縣市,本研究旨在瞭解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能力特徵。研究主要以花東小一~國三2,144 位學生的識字量評估測驗資料進行分析,但由於該測驗建立常模時所用的取樣方式易忽略小型學校,本研究特別再對台東縣4 所偏遠小型國小實施識字量評估測驗,小一至小五共523 人。研究結果發現,花東地區學生的識字量隨著年級漸增,但低識字組學生的識字問題相當嚴重,小五至國一低識字組學生,僅有一般學生小二的程度;國三低識字組學生,平均未達一般學生小三的程度。另外,花東學生的識字能力從小一開始就落後全國兒童,在小四後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且識字能力越弱的學生,落後的情況越嚴重。進一步的分析指出,偏遠小型學校的識字問題更為嚴重,有29.5%的學生落入低分組,花東常模16.2%多了近一倍。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花東兩弱勢縣市兒童的識字量低於全國常模,而且,偏遠小型學校學生尤為弱勢中的弱。Item 還原「ADHD」標記真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5-03-??) 蔡明富; 洪儷瑜為探討國小普通班教師與學生對標記過程之詮釋,本研究以不同標記與行為訊息對台北縣國小普通班師生在學校適應預測與社會距離之知覺影響,採取2(不同對象:教師/同儕)*3(不同標記訊息:ADHD/精力充沛/正常學生)*3(不同行為訊息:ADHD行為/適當行為/未描述行為)三因子受試者間實驗設計,各270名教師與同儕隨機分9組,每組30人,同時實施「標記與行為知覺問卷」,收集受試對ADHD的學校適應預測與社會距離之知覺。研究結果主要發現有三:一、如果只有出現標記訊息,師生對精力充沛標記、正常學生標記訊息的學校適應預測分別優於出現ADHD標記訊息,但對社會距離知覺則無影響。如果只有出現行為訊息,師生對出現適當行為、未描述行為訊息的學校適應預測與社會距離知覺優於出現ADHD行為訊息。二、如果同時出現標記與行為訊息,當學童出現適當行為或未描述行為時,ADHD標記會影響師生在學校適應產生負向預測,但出現ADHD行為訊息時,不同標記訊息對學校適應預測與社會距離覺知則無影響,ADHD行為訊息主要影響師生在學校適應預測與社會距離產生負向知覺。三、標記和行為訊息在標記過程的影響,發現單獨出現標記時,改善標記名稱確實有其功效,個體容易如標記理論所談的簡化社會認知的過程,但如提供ADHD標記和其他相關訊息時,如行為描述時,則個體對標記的知覺就不易被簡化,而會受到比較重要的訊息影響,本研究發現ADHD行為描述比標記訊息對社會認知歷程的影響來的重要,另外,角色也會影響個體對知覺反應的影響。最後根據於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分別就教育實務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供參考。Item 我國實施特殊兒童個別化教育方案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4-06-??) 林幸台; 林寶貴; 洪儷瑜; 盧台華; 楊瑛; 陳紅錦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實施個別化教育的現況與困難之處,以作為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之依據。調查對象為各類特殊學校、特殊班及社會福利機構教師,根據回收之1388份資料,主要發現包括:(1)目前仍使用IEP者以社福機構教師最多,國小及國中特殊班教師約半數尚在使用,特殊學校則有半數以上目前未使用或從未使用;在學校系統中,特教系所畢業或特教二十學分的教師目前使用者多於其他未受過特教專業訓練者。(2)使用IEP者大多在五年之內,而以一、二學期者居多;未使用之原因主要係專業能力不足及教學繁重,且與年資及是否受過IEP專業訓練有密切關連。(3)各單位教師設計與實際執行IEP之科目,以國語文、生活教育、數學所佔比例較高,社福機構部分另在團體活動、體育、職業教育有較多設計;情障類教師在音樂、體育、美勞、團體活動等亦多於其他類。(4)IEP的項目主要包括學生資料、目前教育水準、長短程目標、評量標準、總結性評量等,參與人員資料及相關服務措施兩項所佔比率甚低,視障類教師在此兩項以及學生目前水準、評量標準等項亦明顯較其他各類為低。(5)擬訂IEP計畫與實際執行時多以自己和其他特殊班教師為主要參與人員;學障類則有較多普通班教師的參與。(6)設計IEP的時間以一至三小時最普遍,亦有需花費十數小時以上者。(7)使用電腦設計IEP的情形並不普遍,僅二成樣本目前仍使用或曾使用但目前已未使用,其中又以肢障類教師最少;使用電腦者多以現成軟體為之,國中特教教師有較多自己設計程式。從未曾使用過電腦設計IEP者,學校教師或情障、智障、多障類教師已不會使用居多,社福機構教師或學障、肢障類教師則認為缺乏軟硬體設備為主因。(8)使用電腦輔助評量學生的情形亦不普遍,僅一成多教師目前在使用或曾使用,其使用的方法仍以現成軟體居多;未曾使用者則多因不會使用、或缺乏軟硬體設備。(9)教師大多認為IEP之評量標準能客觀評量學生的程度,亦能符合學生的需要,但亦有三成樣本認為不夠客觀、有二成樣本認為不符合學生需要;亦有大多數教師認為IEP可以看出學生的困難或進步情形,對教學亦有幫助,其中又以社福機構、或情障類教師評價最高。(10)在IEP實施過程中,教師較感困難者包括工作負荷量太重、參考資料缺乏或不足、教學資源不足、評量困難與費時費力、設計與執行難以配合、專業能力不足、及專家諮詢的缺乏;因應上述困難的方法有:提供豐富參考資料、減輕工作負荷、建立教學目標資料庫、有適用的電腦軟體、擬定簡要且明確的IEP格式與精確的評量方法。針對上述發現,研究者提出加強IEP專業訓練、改善實施IEP的資源條件、減少實施IEP時的行政因素干擾等建議。Item 國小國語文低成就學生之視知覺能力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7-06-??) 洪儷瑜視知覺能力在中文閱讀的重要性一直是受爭議的,本研究利用配對比較法,探討國小二、五年級國語低成就學生的視知覺能力與國語文能力的關係。研究受試取自臺灣北、中、南、東四區國小二年級及五年級高、低國文成就學童各計183名,其中國語文低成就學生二、五年級各為120及119人,配對組的高成就學生二、五年級各為63、64人,另依據國語文能力測驗得分各抽取二、五年級各93名為模擬常模代表一般學生。本研究根據閱讀發展理論與漢字的性質,發展一套「漢字視知覺測驗」,分別測量記憶廣度、記憶廣度錯誤得分、序列記憶、圖形區辨、文字符號區辨、與部件辨識等六項,另採國語文能力測驗與閱讀理解測驗兩項評量為效標變項。研究發現如下: 1.漢字視知覺能力因年級、高低成就組別而異,五年級的學生顯著高於二年級學生。綜合成就組別與年級一起比較,五年級高成就組表現最佳,其次是五年級低成就組,再其次為二年級高成就組,二年級低成就組為四組受試中表現最差的。 2.漢字視知覺能力能有效預測二、五年級的國語文能力與閱讀理解,一般學生或低成就學生均如此,預測關係會依年級與成就組別而異,較穩定的有效預測變項有記憶廣度、序列記憶和部件辨識三項。Item 多元「社會行為評量表」在鑑定國中情緒障礙學生之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8-06-??) 洪儷瑜本研究旨探討多元「青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Adolescent Social Behavior Scales‚ASBS)在情緒障礙學生鑑定運用之可行性。以臺北市兩所國中之一、二年級學生各十班,共計 66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模擬進行鑑定工作,本研究先擬定三階段之鑑定,包括篩選、多元評量與觀察,僅以「青少年社會行為評量表」和「青少年行為簡式評量表」兩項工具和社交計量表等三份工具,進行鑑定流程之第一和第二階段之測試研究。 結果有如下的三項主要發現: 1.在第一階段篩選,社交計量表和教師轉介兩種不同篩選方式,所得之篩選人數比率與問題類型有差異,以篩選所得之人數比率與偽陽性和偽陰性之研究發現教師轉介配合實施簡式量表之篩選較為理想,約篩出總人數之6.19%,惟,此篩選方式較容易忽略受忽視型的學生。 2.第二階段多元評量的結果,發現約有4.8%的學生符合兩版以上出現兩個分量表低於百分等級10(或高於百分等級90)或是一個量表低於百分等級5(或高於百分等級95)之標準。3.本研究所探用之多元評量之標準以問題之嚴重程度、問題表現之領域數目、與評量來源數比較各種不同標準所得之人數,結果發現原採用之標準最符合第二階段的功能。 最後,根據研究限制也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並對原擬定之鑑定流程提出修訂模式,而多元行為評量表之簡式建議用於第二階段轉介後之篩選,完整版則用於第三階段之正式評量。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