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教育學門研究人才概況、議題趨勢及學術研習營課程介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5-12-??) 卯靜儒; 方永泉; 游美惠; 王麗雲; 林文源
    教育學門過去20年來,由於各種教育改革的積極推動以及教育系所與師資培育中心的開放設置,使得投入教育研究的學術人口大幅成長。不過,也因為教育學門的學術生態環境與知識應用的特質,致使研究能量的開展受到侷限。基於教育學知識的形成倚賴實務經驗,大量研究人力投入實務現場服務,卻也同時負荷沉重的實習與專業進修課程,無法專研基礎研究。而有些專注投入於研究的人員,又在快速生產的學術環境中,忽略教育學研究扎根於教育現場的觀察與參與,使得研究成果難以引起教育現場的共鳴。
  • Item
    教師作為轉化型人權教育工作者的人種誌研究
    (2005) 游美惠; You Meei-huey
    教師作為轉化型人權教育工作者的人種誌研究 摘 要 許多的教育改革是回應社會正義教育,而人權教育提供我們於課堂中實現社會正義的一個施展的空間,批判教學論的任務便在於重新賦與師生反抗的力量,其中的關鍵在於老師必需成為「轉化型知識份子」。 本研究所採的是人種誌研究,人種誌是屬於質性研究的一種,研究者透過人權教育工作者的教師經驗,研究者為豐富的描述,並對課堂中實施人權教育過程為深度的分析。 本研究是探究台灣五位人權教育教師的教學經驗,透過訪談、教室觀察和人權教育課程內容作為資料的來源,人權教師的自我認知,從最初的教師視自我為主體改變者,到視自我為學生的忠告者,教師視自我同時為教師與學習者的角色,到最後的教師視自我為一位批判教育者。 這五位人權教育工作者允許我們檢視,從他們的角度認知人權教育工作者的動機因素,經過研究後,所得到的主要因素是政策的推動,求學進修的啟迪,性別平等,人權團體的組織,學生的弱勢。 透過訪談、教室觀察、以及教師所使用的課程分析,得到教師實施人權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有四個,包括:人權教育增加學生人權的覺醒、增進與他人社交的正面經驗、與學生經驗連結促進批判思考、於社會互動中實踐而非於課堂中。 人權教育的實施方法有:講述教學法、創造性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影片教學法。人權教師指出人權教育的挑戰是:課程的限制,學生缺乏興趣,人權教育的違反,人權教育社群的缺乏。
  • Item
    臺灣地區國小校長職位晉遷的性別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4-12-??) 游美惠; 柯伯昇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所蒐集得來的現職國小校長生命過程婚育事件及職位晉遷等貫時性(longitudinal)資料為基礎,探討現職校長其擔任校長行政職與過往資歷之中擔任主任行政職的事件,分別是在何種狀態之下發生,是否受到婚育因素或其他照顧工作責任的影響?而「從老師到擔任主任」與「從主任到校長」所花費的時間,又有何性別差異?是否受到父權結構下「女性應該歸屬於私領域」的意識型態與相應而來的照顧工作所影響?個人本身是否有興趣擔任學校行政工作姑且不論,以貫時性資料為基礎,可以發現校長職業生涯發展的性別差異模式。藉由本研究的探討,希望能進一步瞭解男校長與女校長生涯發展路徑與歷程之同與異,豐富教育行政領導的相關文獻,釐清教育體系之中的性別階層化問題,並進而提出政策的建議與改善之道。
  • Item
    教育界的勞動後備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12-??) 王百合; 游美惠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校園中的已婚女性代課教師是如何成為教育界的勞動後備軍。因婚育因素而中斷就業,選擇了可以兼顧家庭的短期代課工作,是父權文化規範對已婚女性所形成的生涯結構限制。本文的分析從受訪者選擇代課工作的動機及其就業管道開始談起,而後探討這一群受訪的已婚代課教師之職場工作經驗,並且試圖將這些經驗與代課教師之職場位置和「教學女性化」之趨勢作連結。本研究也同時比較分析了短期代課教師與長期代課教師這些教育界的勞動後備軍,她們的人力資本、獲得工作機會與職場經驗等之差異。
  • Item
    教育學門研究人才概況、議題趨勢及學術研習營課程介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5-12-??) 卯靜儒; 方永泉; 游美惠; 王麗雲; 林文源
    教育學門過去20年來,由於各種教育改革的積極推動以及教育系所與師資培育中心的開放設置,使得投入教育研究的學術人口大幅成長。不過,也因為教育學門的學術生態環境與知識應用的特質,致使研究能量的開展受到侷限。基於教育學知識的形成倚賴實務經驗,大量研究人力投入實務現場服務,卻也同時負荷沉重的實習與專業進修課程,無法專研基礎研究。而有些專注投入於研究的人員,又在快速生產的學術環境中,忽略教育學研究扎根於教育現場的觀察與參與,使得研究成果難以引起教育現場的共鳴。
  • Item
    教育學門研究人才概況、議題趨勢及學術研習營課程介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5-12-??) 卯靜儒; 方永泉; 游美惠; 王麗雲; 林文源
    教育學門過去20年來,由於各種教育改革的積極推動以及教育系所與師資培育中心的開放設置,使得投入教育研究的學術人口大幅成長。不過,也因為教育學門的學術生態環境與知識應用的特質,致使研究能量的開展受到侷限。基於教育學知識的形成倚賴實務經驗,大量研究人力投入實務現場服務,卻也同時負荷沉重的實習與專業進修課程,無法專研基礎研究。而有些專注投入於研究的人員,又在快速生產的學術環境中,忽略教育學研究扎根於教育現場的觀察與參與,使得研究成果難以引起教育現場的共鳴。
  • Item
    多元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3-01) 譚光鼎; 劉美慧; 游美惠
  • Item
    多元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1-01) 譚光鼎; 劉美慧; 游美惠
  • Item
    多元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3-01) 譚光鼎; 劉美慧; 游美惠
  • Item
    多元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3-01) 譚光鼎; 劉美慧; 游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