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與學校教育重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12-??) 湯仁燕
    本文旨在從教育過程與社會結構的問題陳顯中,指出臺灣原住民教育失利與文化認同的困境,並就教育體制、課程結構及教學轉化過程三方面,提出學校教育重構的多元文化實踐觀點。為此,本文先就文化認同的概念與性質作一說明,再深入探討臺灣原住民文化認同的變遷與發展,指出其困境所在,並探究文化認同與教育困境的潛在本源及結構性因素,據此論述多元文化的學校教育重構與實踐之道,其末則殿以結語。
  • Item
    學生如何詮釋學校課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6-??) 黃鴻文; 湯仁燕
    學生對學校課程的詮釋,對課程實施的成效有很大的影響。過去的課程研究與實務,很少考慮學生的觀點。本文選擇幾個學生文化的民族誌,由其豐富的民族誌資料中,描述不同類型學生對學校課程的詮釋。歸納與整理這些學生的詮釋後,本文發現學生會自行判斷課程的價值,將課程分類、定義,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以自己認定的標準,評量自己的表現。這種學生的文化創造,提供課程與教育實務工作者新的研究與思考方向。
  • Item
    多元文化的課程轉化與教學實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0-01-??) 湯仁燕
    學校課程乃是各種知識、價值、觀點,以及文化展現的場域,課程內容的設計與規劃,關係著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品質,與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現密切相關,因而成為多元文化教育探究的重要面向。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強調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差異、社會正義與機會均等,這些觀點使得學校教育原有的課程內容及知識建構方式受到質疑,激化了多元文化課程文本的論述,引發一連串的爭議。本文從多元文化課程的角度切入,描繪多元文化課程爭議的樣貌與兩難困境,再進一步論述文化差異與課程知識建構之關係,探究多元文化課程的轉化途徑,續從課程實踐典範的移轉,探討多元文化課程轉化與教學實際應有的理念和實踐走向。
  • Item
    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與學校教育重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12-01) 湯仁燕
    本文旨在從教育過程與社會結構的問題陳顯中,指出臺灣原住民教育失利與文化 認同的困境,並就教育體制、課程結構及教學轉化過程三方面,提出學校教育重構的多元文 化實踐觀點。為此,本文先就文化認同的概念與性質作一說明,再深入探討臺灣原住民文化 認同的變遷與發展,指出其困境所在,並探究文化認同與教育困境的潛在本源及結構性因素 ,據此論述多元文化的學校教育重構與實踐之道,其末則殿以結語。
  • Item
    學生如何詮釋學校課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6-01) 黃鴻文; 湯仁燕
    學生對學校課程的詮釋,對課程實施的成效有很大的影響。過去的課程研究與實務,很少考慮學生的觀點。本文選擇幾個學生文化的民族誌,由其豐富的民族誌資料中,描述不同類型學生對學校課程的詮釋。歸納與整理這些學生的詮釋後,本文發現學生會自行判斷課程的價值,將課程分類、定義,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以自己認定的標準,評量自己的表現。這種學生的文化創造,提供課程與教育實務工作者新的研究與思考方向。
  • Item
    高級中學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
    (2006-07-31) 黃鴻文; 湯仁燕
    本研究計畫的目的在於描述一所高中的學生文化。過去國內研究大多採 用調查法探討學生文化,本研究採用民族誌的方法,從學生本身的觀點, 描述其文化的觀念系統,進而以比較寬廣的社會文化脈絡,如升學競爭、 教育改革等,解析高中生的學生文化,並試圖處理階級或性別的差異。 在回顧與檢討過去的學生文化的理論與研究之後,發現學生文化研究有 幾個趨勢與問題:(1)重視學生自主性與文化創造;(2)採用詮釋性的研 究;(3)重視群體內的差異;(4)對抗距概念的批判與省思。這些都成為 本研究重要的理論參考與現場研究的引導。 本研究將選定一所位於台北市的公立高中為研究現場,以三年級學生為 對象。蒐集資料的方法主要以J. P. Spradley 與J. A. Ogbu 兩人的民族 誌方法為基礎,具體項目包括參與觀察、深度訪談、文件分析、問卷調查。 在研究有所發現時,將選擇特定學生或團體進行個案分析,其方法將採用 L. Spindler 所發展之情意性自傳式訪談法。 本研究可以瞭解學生如何詮釋其學校的生活世界,可協助教育人員更瞭 解學生,並盼望能建立本土學生文化的研究與理論。
  • Item
    學生如何詮釋學校課程?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6-01) 黃鴻文; 湯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