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噪音作業勞工聽力保護健康促進之介入研究(2005/1-2005/12) 黃乾全; 董貞吟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高噪音作業勞工採取聽力保護健康促進行為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並進而發展高噪音作業勞工聽力保護健康促進介入模組,增進聽力保護計劃之方便性及可近性,以做為未來職場推動聽力保護計劃之參考。本研究預計以兩年時間完成,第一年隨機選取北、中、南各兩家紡織廠,以其中之高噪音作業勞工約600人為對象,利用資料收集法、儀器測量及問卷調查法收集紡織廠噪音作業勞工之健檢資料、作業場所噪音狀況、聽力防護具使用行為及自覺健康行為障礙等相關影響因素加以分析;並針對工廠管理人員,發展聽力保護管理手冊進行介入,以評估介入之成效。第二年則根據第一年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發展高噪音作業勞工聽力保護健康促進介入模組。由第一年介入之六家紡織廠中,選取一家之高噪音作業勞工約100人,運用實驗法進行介入研究,另立意取樣一家紡織廠之高噪音作業勞工約100人為對照組,設計評量問卷進行前後測,以評估健康促進介入策略之成效。Item 學校噪音與教師授課音量、噪音、及音質變化之相關研究(1998/8-1999/7) 董貞吟; 黃乾全Item 勞工聽力保護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紡織業為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2006-09-01) 董貞吟; 黃乾全; 陳欣怡; 王珊文; 鄭宥君; 李嘉容Item 噪音特性、年齡與暫時性聽力損失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3-12-01) 董貞吟; 黃乾全; 曾馨儀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不同噪音特性及年齡在不同噪音位準暴露下,所引起之暫時性聽力損失效應。研究採立意取樣選擇二個年齡層,分別為20、40(±5)歲之自願者、無耳朵疾病史且無特殊噪音暴露經驗,並經檢查聽力正常者各為15及14人為研究對象,使其重複暴露在交通噪音及4k純音之85、90、95Dbspl等不同位準噪音下30分鐘,於實驗前及暴露後2分鐘測其聽力(TTS2),並在95dB的交通噪音暴露後,測其不同時間(暴露2分、20分、40分、60分)的聽力,以了解其暫特性聽力損失的恢復情形。此外,The Reed-Muench也被應用於噪音暴露ED50之計算。結果發現暴露音源為純音者較交通噪音更能預測TTS,且有較典型之劑量反應。TTS2恢復時以以6KHz最慢,而ED50以40歲組純音暴露最低,在6KHz僅82.8dB。Item 學校噪音與教師授課音量、嗓音健康及其聽覺徵候變化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0-12-01) 董貞吟本論文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學校環境噪音與教師授課音量之關連,又吵靜地區學校教師之自覺噪音健康問題及其聽覺徵候變化是否不同。經學校環境噪音現勘結果,立意選取研究樣本包括吵地區之國小級任老師126名及郊區安靜學校教師100 名。以問卷收集教師基本資料及其自覺噪音異常之狀況,並經教室背景音量調查、教師授課音量測量及教師噪音音質錄音資料之實驗室分析。結果發現教師授音量會隨教室背景噪音升高而增加,證明教室?景噪音易誘發教師告成不良的發聲習慣。教師平均回答有3個顯著噪音問題症狀,且吵校教師自覺有明顯症狀者顯著較靜校教師多。然而三項聽覺徵候(jitter、shimmer和H/N比)並未隨授課時間增長而有顯著變化,顯示其與教師主觀感受之不一致性,但在shimmer值上吵靜校間有顯著差異,表示吵校教師之噪音狀況較差。Item 航空噪音管制策略之分析研究(中華民國音響學會, 2000-06-01) 黃乾全; 董貞吟; 林慧芳; 王世傑; 李麗紅Item 道路交通噪音預測模式之研究(中華民國音響學會, 1990-06-01) 黃乾全; 葉國樑; 董貞吟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各型道路、建築物型式、及車輛種類、數量與交通噪音位 準之關係,探討並建立都市道路交通噪音預測模式,作為道路交通噪音防制的參考。研究對 象為臺北市主要道路沿線的測定站。利用 Rion, NA-20, Rion, SV-73 測得噪音之 Leq、Lx ,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複迴歸分析。主要結果如下: 1. 本研究之測量時段所測得臺北市道路交通工具數量, 以小型車(包括轎車)最多( 50.71% ),其次機車( 45.03% )、中型車( 7.02% )、大型車( 2.95% )。 2. 道路噪音平均值 L �煄BL �t, Leq 各為 78.87、 73.01、 75.82dBA。 以 Leq 平均值 75.82dBA 與環保署所草擬的「環境噪音品質標準」路邊地區第三類標準值 75dBA 比較,發 現超越限定值,如果以最大值則嚴重噪音污染。 3. 一般而言,道路愈寬交通流量愈大,尤其 6 線快車道 2 線慢車道之交通流量。 機車數 量於快 6 慢 2 道路數量最多,而其他類型道路之機車數差距不大。 4. 以施氏模式( Shih, 1980 )使用於本研究,雖然達顯著水準,但解釋力只有 14% ( L �煄^、16% ( L �t)、11% ( Leq ),可能未符合施氏模式的使用條件。 5. 用狄拉尼( Delany, 1972 )模式及蓋諾威( Galloway, 1969 )模式, 則解釋力很低 ,尤其是使用蓋諾威模式,只有 10% ( L �煄^、12% ( L �t)、8% ( Leq )。 6. 使用曾國雄( Tzeng, 1981 )模式之第 6 個預測模式, 則解釋力提高為 17% ( L �� )、19% ( L �t)、13% ( Leq ),但尚嫌不高,可能是八年來車輛增加太多,變因增加 的緣故。 7. 參考施氏、曾氏、狄拉尼、蓋諾威等模式,並利用經驗法則,選出三個變項,作為預測 L�煄BL�t、Leq 值,解釋力各為 18%、20%、15%。模式如下: (1)□L��=55.46-0.001Q+1.892 log (Q□(1+P□))+5.965 log(Q□(1+P□)) R��=0.18 (2)□=50.12-0.001Q+1.614 log(Q□(1+P□))+5.899 log(Q□(1+P□)) R��=0.20 (3)□□=55.98-0.001Q+1.765 log(Q□(1+P□))+5.039 log(Q□(1+P□) R��=0.15 本模式只適用於本研究測定之道路與其時段(非上下班時間) 本研究建議禁止車輛隨意變換車道、淘汰舊車以使流通順暢,在建立類似模式時,應考慮內 車道與外車道車輛數分別計算、交通號誌之間隔、交通順暢與否等因素。Item 交通噪音對學生作業表現之影響研究 ﹝摘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衛生教育研究所, 1989-03-01) 董貞吟Item 噪音組成成份對工作表現與非聽覺性效應之影響研究(中華民國音響學會, 1993-11-01) 黃乾全; 吳聰能; 董貞吟; 高慧娟為比較暴露於不同噪音組成成份對心向系統與作業表現之影響,本研究選取珠算 能力檢定第三級及格之某高職女學生共42名為對象,以低噪音、工業噪音、航空噪音、 交通噪音、白色噪音等五類暴露源,進行實驗。於實驗前、後測定心跳、血壓值;作業則 採用第四級珠算 檢定之模擬試題。所得主要結果如下: 1.在任何一種音源的暴露或在有工作需求時,大致都會引起心跳數、收縮壓的顯著增加。 但舒張壓則無明顯變化,唯在外控者的改變情形顯著高內控者,表示外控者較易受實 驗影響。 2.作業表現方面,依作業性質與噪音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心算成績在暴露於工業噪音時 及乘法成績在暴露於白色噪音時表現較差。此結果值得進一步進行研究以探討其真正原 因。Item 噪音組成成份對工作表現與非聽覺性效應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衛生教育研究所, 1993-06-01) 黃乾全; 吳聰能; 董貞吟; 高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