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素養導向的教科書發展與設計—教科書內容分析與編者觀點探究
    (2021) 蘇苑瑜; Su, Yuan-Yu
    108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學習內容以疑問句形式呈現,教科書編者須自行組合學習內容及學習表現編寫,希望引導跨學門、探究學習,成就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而108課綱理念是否落實,教科書為重要關鍵。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素養導向設計之情況,以及教科書編者發展素養導向教科書的歷程。本研究採用二階段研究設計,第一階段為教科書內容分析,針對高中公民科四版本教科書進行學習內容架構、學習表現引導方式、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三面向之分析,瞭解教科書素養導向設計之情況;第二階段為教科書編者深入訪談,透過訪談17位教科書編者,包含主編、編輯、作者,探究素養導向教科書發展的歷程。最後綜合兩階段所得之資料,分析並討論教科書發展歷程中的素養設計爭議及相關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一、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素養導向設計之情況(一)課次架構以項目為基礎組合相關條目編寫,教科書呈現更多元的面貌(二)跨學門設計以冊內跨學門為主,少有課內跨學門整合論述(三)教科書多直接呈現而非引導學習表現,學習表現設計集中理解及思辨面、較少活用性設計,主題探究有較多整合性及策略性設計(四)題文脈絡性依活動類型而有差異,活動提問設計層次各版本存有差異,部分提問與題文情境連結性不高(五)文本設計增加情境案例及提問,著重文前預習性提問及文末省思性提問,較少文中理解與探究性提問二、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編者發展素養導向教科書之歷程(一)學習內容條目開放性及大考不確定性,編者傾向擴充解釋條目、著重易評量及理解思辨面學習表現的素養設計(二)課綱倉促實施,各界未充分溝通,編審對課綱學習內容範圍及教材編選原則的理解存有落差,再加上時間壓縮,編者認為柔性課綱失去彈性(三)教科書市場使用與教科書素養設計存在矛盾,以教師教學考量為出發點的教科書設計,難促成學生中心之素養導向教學1.考量教師教學習慣,教科書設計傾向社會科學分論編寫,少課內跨學門整合論述2.考量教學時間及方便教師教學,教科書編寫多回答條目問題而非引導探究條目問題,探究活動未能循序漸進引導探究3.由教師中心演繹式編寫轉向學生中心歸納式編寫的情境脈絡化設計,知識定義難結合情境編寫,教科書篇幅增加且知識概念不明本研究最後提供素養導向教科書發展及設計相關建議與省思,供未來教科書發展及設計實務,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高中性別運作課程與經驗課程之性別差異分析
    (2012) 蘇苑瑜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以台灣北部地區一所男女合校高中為場域,選擇公民與社會科男教師與女教師各一位、以及其所任教的一年級普通班學生各一班為研究參與者,透過參與觀察及訪談,瞭解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對性別課程詮釋的性別差異、運作課程中的性別差異,以及學生經驗課程的性別差異,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性別教師的性別課程詮釋差異反映在其教學上,包括不同性別經驗的融入、教師對教科書轉化的差異以及對性別觀感的差異。 二、性別運作課程的性別差異與教師的教學詮釋及課堂師生互動有關,教師教學詮釋與師生互動相互影響,建構性別化的運作課程。 三、不同性別學生經驗的性別課程存有明顯差異,且反映在其對教科書的看法、教師教學看法、課堂互動以及學習情況上。 四、性別運作課程中的反挫使得異性師生間產生性別經驗的斷層,同性學生間發展出同仇敵愾的情誼,學生經驗的性別課程未達到原先正式課程的目標。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運作性別課程時,宜讓學生的經驗進入課堂,以彌補男教師或女教師少一半的性別經驗。 二、不論是男教師或女教師都宜加強與女學生的互動,於師生互動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三、教科書性別不平等的書寫宜涵納不同性別經驗,並讓學生真正瞭解到性別的社會建構意義。 四、教師宜運用性別反例或極端事件引領學生思考,並解構學生性別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