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藝能編班」方式下的教學實踐:國中美術班與普通班的比較
    (2005) 許殷宏; Hsu, Yin-Hung
    本研究旨在描述教師在不同類型班級進行教學實踐的事實,並深究其觀念與行動在學校情境中的意義。主要研究目的有四:(一)瞭解國民中學美術班與普通班的背景脈絡及其差異;(二)比較教師對於美術班與普通班的情境定義及其相應教學作為;(三)分析美術班與普通班學生的相關反應;(四)討論藝能編班方式所隱含的教育機會與社會階級意義。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觀察與訪談的質性研究策略,擇定臺灣北部一所國民中學的美術班與普通班,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的重要結論如下: 一、美術班主要以升學為導向 不論從資源分配、知識傳遞、行為管理、潛在課程等方面來看,學校行政人員與任課教師對於美術班的學生,都傾向以提昇學業成就為優先考量。美術班學生在整體環境與學校教師的形塑下,已將「升學優先」的價值觀予以內化,不但重視學業成就的表現,多數學生也認定自己班級為另一種形式的「資優班」,一切皆以升學為主要考量,這種情況實與過去能力分班的「前段班」毫無兩樣。 二、不同類型班級學生受教機會不均等 就資源分配來說,美術班學生享有豐厚資源與特殊照顧,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提昇學業成就的表現。在知識傳遞方面,任課教師會調整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運用完全不同的教學策略。同時,任課教師對於美術班的成績要求標準相對較高,美術班學生亦明顯感受到任課教師會因為學業成績的優劣而有不同的對待方式。總之,學校提供美術班與普通班學生不同的教學資源,傳遞不同類型的知識,給予不同的行為管理,兩班學生的受教機會因此有明顯的差異。 三、教師的能力觀影響學生的身分認同 美術班與普通班學生在實際能力表現上出現明顯的落差,這與任課教師對於兩班學生的期許與要求有所關聯。整體來看,任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係,受到成績表現優劣的影響,成績儼然成為代表一切學習成效的指標,同時也意味著未來發展方向的區隔。美術班學生被認為有能力精通學科知識,適合朝向升學研究的方向發展。相反地,普通班學生則被認定應該積極培養生活與就業的相關能力。這種對於學生未來身分的分類與階層化,關鍵就在教師對於學業能力高低的認知與判斷。 四、中上階級透過學校場域進行再製 美術班學生不僅家庭社經背景高於普通班,擁有較為豐厚的經濟資本,同時在各項文化資本的累積與傳遞上,也明顯優於普通班學生。學校教師受到本身階級所具有的習性,以及學生所展現之文化資本與象徵資本的影響,透過知識傳遞、行為管理、潛在課程、課外活動等各種方式,不斷肯定美術班的特質與表現,給予較高的期望與評價,進而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與身分認同,無形中會強化社會階級的再製。
  • Item
    教學實踐與學生身分認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6-??) 許殷宏
    本文旨在分析教師如何透過不同的教學理念、課堂互動、行為管理、師生關係等,影響學生的自我能力觀與未來發展,藉此探討教學實踐與學生身分同的關係。經驗研究資料主要來自臺北縣一所設立美術班的國中,同時選取另一普通班級作為參照,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調查等方式蒐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任課教師對於兩班學生的期許與要求有所不同,導致學生能力表現與評價產生差異。在身分認同的建構過程中,美術班對班級與自我皆抱持正面能度與高度認同感,普通班則因缺少肯定而顯得悲觀,產生學習意願低落甚至自我放棄的情形。在未來生涯規劃方面,美術班被期許往升學之路邁進,以考上公立高中為首選,普通班則被鼓勵養成生活與工作能力,多數學生以高職為目標。
  • Item
    教學實踐與學生身分認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6-??) 許殷宏
    本文旨在分析教師如何透過不同的教學理念、課堂互動、行為管理、師生關係等,影響學生的自我能力觀與未來發展,藉此探討教學實踐與學生身分同的關係。經驗研究資料主要來自臺北縣一所設立美術班的國中,同時選取另一普通班級作為參照,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調查等方式蒐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任課教師對於兩班學生的期許與要求有所不同,導致學生能力表現與評價產生差異。在身分認同的建構過程中,美術班對班級與自我皆抱持正面能度與高度認同感,普通班則因缺少肯定而顯得悲觀,產生學習意願低落甚至自我放棄的情形。在未來生涯規劃方面,美術班被期許往升學之路邁進,以考上公立高中為首選,普通班則被鼓勵養成生活與工作能力,多數學生以高職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