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學生「不確定性考試壓力」模式之驗證(2018) 趙子揚; Chao, Tzu-Yang無論是國內或是國外,中學生的考試壓力均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議題,然而,關於中學生的考試壓力,國內鮮少進行相關之研究,以致中學生考試壓力的理論發展及實務工作,均無明顯進展。本研究旨在進行一系列中學生考試壓力之研究,以探究考試壓力之現象,並驗證中學生考試壓力與不確定性之關係,以確立「不確定性壓力模式」。研究一檢驗不同學業成就之下的學生,其考試壓力來源,及其補習與唸書之時間,以檢視中成就學生的考試壓力來源是否多為「上不了公立學校」,以及檢視中成就學生是否付出的時間比其他學生更多。研究一以問卷調查,收集5220名9年級學生之資料,其中問卷包含了宋曜廷等(2013)之「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Examination Stress Scale, ExamSS)」、考試壓力來源、唸書時間、補習天數等資料。研究一同時取得2012年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之分數,代表學生之學業成就。研究一結果主要有三,第一,學業成就PR30~79學生的考試壓力高於PR90以上及PR29以下的學生,重複驗證學業成就中段的學生,其考試壓力較兩端學生大。第二,不同學業成就的學生,知覺到不同的考試壓力來源:學業成就後段學生的壓力來源多是「再怎麼努力成績都無法提升」、「聽不懂老師的教學內容」,學業成就中段學生則多是「上不了公立學校」及「無法達到自己的標準」,學業成就前段學生則多是「無法達到自己的標準」及「成績無法保持一定的水準」。第三,中成就的學生,唸書時間與學業成就前端的學生差異不大,但是補習天數卻比前端學生多。整體而言,中成就學生可能是因為付出的時間多卻面臨上不了公立學校的風險,因此考試壓力較大,此結果為Sung、Chao與Tseng(2016)提出的不確定性壓力模式提供證據。研究二旨在探討中學生的個人特性與考試壓力與是否有關,檢視是否有特定一群學生,是屬於高考試壓力的中成就學生,並符合特定的個人特性組型,包含不確定性高、神經性高、外向性低、低自尊,以及外控性高。研究二以1858名9年級學生為樣本,以宋曜廷等(2013)之ExamSS做為考試壓力的測量,並以26題自編二元計分的個人特性之題目做為個人特性的測量,包含不確定性、神經性、外向性、低自尊及外控性,並取得2014年國中教育會考之分數做為學業成就的指標。接著,研究二以潛在類別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針對考試壓力、學業成就及個人特性的作答反應將學生進行分類。結果發現,研究二的資料最適合將學生分為四類,這四類學生分別為高壓中成就組(佔22%)、中壓高成就組(佔26%)、低壓中成就組(佔32%)及低壓低成就組(佔20%)。同時,由各組之作答機率側面圖(profile)可以得知,高壓中成就組的學生,相較於中壓高成就組及低壓中成就組,有較高的不確定性、較高的神經性、較低的外向性、低自尊,以及較高的外控傾向,此結果除了與研究假設相符,也為不確定性壓力模式提供進一步的證據。同時,研究二亦發現了低壓低成就組的學生,反而會有較高的外控性及低自尊,值得教育工作者付出關切。研究一與研究二分別從社會氛圍及個人特性的角度,說明學生的不確定性與考試壓力可能有關。研究三旨在再次檢視中學生的不確定性與考試壓力之關係,並直接對不確定性壓力模式進行驗證。在研究三之中,我們收集1967名9年級學生的資料,以宋曜廷等(2013)之ExamSS做為考試壓力的測量,並自編一份中學生不確定性量表做為不確定性的測量。在學業成就方面,我們以2017年國中教育會考之分數做為學生學業成就之指標。經由試題分析及因素分析,研究三得到中學生不確定性量表之正式版本,而此量表信度良好,本研究亦有提供建構效度之證據。接著,研究結果發現,考試壓力與不確定性呈正相關,其整體相關為.60。同時,經由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高考試壓力的學生在不確定性各分量表,均高於低考試壓力的學生。最後,我們利用徑路分析,驗證無論在學業成就前半或後半的學生,不確定性均部分中介了學業成就對考試壓力的效果;若以不確定性中的「前景不明」做為中介變項,則在學業成就前半段的學生中,達到完全中介的效果,為不確定性壓力模式提供直接的證據。綜合三項研究結果,本研究將以中學生考試壓力之社會氛圍、個人特性,以及不確定性,提供理論上及實務上之建議,期望實際達到降低學生考試壓力之效果。Item 中學生考試壓力團體方案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9-??) 趙子揚; 宋曜廷; 郭蕙寧; 張瑩瑩; Tzu-Yang Chao, Yao-Ting Sung, Hui-Ning Kuo, Ying-Ying Chang本研究旨在建置中學生考試壓力團體輔導方案,並檢視此方案對於考試壓力較大之九年級學生有無效果,期望以此供未來國中端對於學生考試壓力輔導之參考。本研究屬於質量並行的平行混合研究設計,在研究程序上,先以「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測量臺北市某所公立國中九年級學生之考試壓力,再依測驗結果,召募考試壓力較大之學生25名,組成四個團體,各進行六次團體。本研究於團體結束後,再次進行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之測量,檢驗參與團體的學生,考試壓力是否降低。同時,本研究也以學生訪談資料之質性分析,檢視參加團體對學生來說,有何助益。研究發現,進行六次之團體,對九年級學生來說,能夠顯著降低其考試壓力。從質性資料中也發現,成員參與團體後,其益處為「生理焦慮舒緩」、「情感支持抒發」、「認知信念轉變」及「日常行動落實」。本研究將以中學生考試壓力團體方案之成效,以及學校應用之模式進行討論,以提供學校心理學在理論上及實務上之建議。Item 教學情境判斷測驗的編製(2009-10-01) 宋曜廷; 趙子揚; 陳奕蒲為了改善師資供需失衝的問題以及提昇師資培育的品質,本研究針對欲修習教育學程的大學生編製出關於教師工作的教學情境判斷測驗,以期達到教育學程選才最適化之目的。教學情境判斷測驗編製的過程採取Motowidlo , Dunnette, 與 Carter (1990)的編製方式,先成立主題專家的團隊,再以三階段的方式建立情境題幹、反應選項以及計分鑰。 本研究將針對教學情境判斷測驗進行信效度的分析。在信度方面,測驗題目之內部一致性為.57(N = 201);間隔三週之再測信度為.80(N = 44)。在效度方面,我們將受測者分為大一學生、大四學生及在職教師,以三組之總分進行變異數分析,得到分組有顯著差異(p < .01);接著進行事後比較,得到在職教師分數高於大一學生及大四學生,而大一學生及大四學生之間未達顯著差異,此結果得到了區辨效度的證據。我們將針對教學情境判斷測驗的信效度結果以及情境判斷測驗的編製進行討論。Item 「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之編製及其信度與效度之分析(中國測驗學會, 2013-06-01) 宋曜廷; 王雅鈴; 趙子揚; 陳佳蓉; 曾芬蘭; 黃瓅瑩考試壓力(examination stress)是全球的共同現象。然而,本研究發現以往的測量工具只將一般考試視為壓力源,並只將焦慮反應視為個人面對壓力時的反應。因此,本研究擬擴充考試壓力概念之下的壓力源以及個人反應,並編製「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本研究將考試壓力分為「生理焦慮反應」、「認知及行為反應」,以及「社會期待及社會比較知覺」等三個向度,進行考試壓力量表之編製。經由922位學生的預試以及2,291位學生的正式施測,三個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Cronbach's α分別為.90、.87以及.88,整份量表信度為.93,具有良好的信度。在效度方面,以驗證式因素分析檢視考試壓力的概念,結果顯示三個次向度的模式是可接受的模式,且比單向度模式佳。同時,在測量不變性的分析之中,本量表在不同性別之下具有測量不變性,此結果為本量表提供建構效度的證據。最後,本研究將針對考試壓力理論進行討論,並對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