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5
  • Item
    2010圖書資訊學蛻變與創新國際研討會--「學術界對圖書資訊學教育及學科發展之觀察與期許」論壇特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1-10-01) 陳志銘; 謝吉隆; 邱銘心; 阮明淑; 宋雪芳; 蘇小鳳; 藍文欽; 黃元鶴 
  • Item
    從過程虛擬化理論的觀點建構虛擬化圖資服務
    (2011/08-2012/07) 邱銘心
    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許多過去原本是透過實體機制進行與運作的過程,逐漸轉化為虛擬,如數位遠距教學、網路購物、虛擬社群等。同樣的,圖書與資訊服務的提供與使用也因資訊通訊科技的普及性與便利性,再加上Library 2.0概念的興起,圖資服務產生了質變。本研究藉由過程虛擬化理論(Process Virtualization Theory),檢視在Library 2.0精神與技術的影響下之圖資服務虛擬化的過程,其中所探討的兩個主要的研究目的包括(a)依據過程虛擬化理論的四大理論構念檢視圖資服務虛擬化的可行性;(b)依據過程虛擬化理論的三大調和構念分析資訊科技對於圖資服務虛擬化的影響。本研究以大學圖書館的圖資服務為主要的研究標的,並選擇與圖書館使用者最直接互動的各式讀者服務為主,分別從館員及使用者的觀點,探討圖資服務虛擬化的可行性,以及使用者親身參與服務之互動過程的體驗以及對於需求的評估。藉由本研究可以延伸過程虛擬化理論的應用與實踐,在驗證理論的同時更可以擴大理論在資訊科學領域的影響力,突破目前在領域發展的限制。在研究結果的應用層面,可供圖書館管理者在評估圖資服務虛擬化時的可行性,並能了解各項服務在虛擬化時的限制。
  • Item
    從科技的社會建構觀點解析Web 2.0 圖資服務的創新過程、使用體驗、成效影響
    (2009/08-2010/07) 邱銘心
    Web 2.0概念於圖書館的應用日益普及。圖書館和圖書館員在面對各式網路科技所帶來的衝擊與挑戰之時,逐漸體認到現有的圖書資訊服務可以藉由Web 2.0的概念導入於服務設計、開發、供應、和傳遞,來提升其品質與服務效率。然而從圖資界以Web 2.0為研究對象的文獻中可以發現大多數的研究採技術導向,著重介紹性質的描述Web 2.0之概念及廣泛探討Web 2.0科技在圖書館的應用,和實驗性質的評估某項Web 2.0工具並從使用者的角度歸納出優缺點,提供服務改善建議。本研究透過科技的社會建構理論(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之角度與現象學之哲學思維,視圖書館採用Web 2.0概念與技術為一創新發明歷程,分析Web 2.0在圖書館裡的各種社會角色、意義、及其生命循環周期。本研究共分為四部分,分別為(一)圖書館採用Web 2.0技術與應用服務的現況調查;(二)圖書館導入Web 2.0概念於圖資服務的創新採用及決策歷程;(三)使用者如何詮釋Web 2.0的意義及功能,以及其Web 2.0經驗;(四)圖書館員與使用者如何評估Web 2.0圖資服務的品質(quality)與成效(success),以及Web 2.0之於圖書館和使用的影響(impact)。希望透過宏觀的實證研究,了解Web 2.0在圖書館場域裡多面向的複雜度和豐富性,並提供圖書館在日後進行科技研發及導入時的參考依據。
  • Item
    大學生於社群網站之資訊揭露現象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12-09-01) 吳寂絹; 邱銘心
    社群網站是一個相當年輕,但卻快速成長的網路現象。為了解大學生於社群網站的資訊揭露行為,本研究以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 SET)為基礎,探索大學生使用 Facebook之自我揭露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參與社群網站大學生之資訊揭露行為模式,符合 SET的主張,同時得知大學生參與社群網站的動機、行動、報酬及成本等因素為何。最後除提出一個大學生於社群網站資訊揭露的行為模式外,並提出建議供教育人員及社群網站經營者參考,以建構健全的網路社群。
  • Item
    健康歷程中的資訊尋求行為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2012-12-01) 邱銘心; 吳寂絹 
  • Item
    新北市平溪區銀髮族居民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特性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2014-03-01) 邱銘心; 傅彥儒 
    新北市平溪區被稱為全台灣最老的社區,本研究透過參與式觀察及深入訪談,欲瞭解該地方銀髮族生活情況、資訊需求、和資訊行為特性,期望藉以強化社區銀髮族資訊獲取的機會。研究分析後發現:長者的生活和資訊需求高度簡化,且醫療保健資訊的取得最需改善。他們除了關心個人的需求外,也關心社區內公共議題。資訊傳遞的管道則是以口語傳播最為盛行,也最重要。長者的資訊行為中,生理功能的退化和環境限制是最主要的障礙。
  • Item
    兒童身心障礙之Facebook社群內容分析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3-04-01) 邱銘心; 莊曼君 
  • Item
    臺灣數位典藏計畫之永續經營現況與策略方向探索
    (國立政治大學, 2011-11-01) 謝易耿; 邱銘心
    近年來,國內在文化遺產數位化以及應用推廣上不遺餘力,歷經前後十餘年的努力耕耘,其累計的豐富典藏與學習資源難以計數。然而帶動這項作業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即將在2012年落幕,永續經營的議題亦隨之而起,如何在計畫結束之後永續營運,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但綜觀國內相關文獻,對於此議題著墨不深,故本研究以此為題,並以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為研究場域,深度訪談11名計畫主持人,期望能夠了解目前國內數位典藏計畫永續經營的策略規劃方向以及發展現況。